[心得] 101台北市國小輔導科心得

看板studyteacher作者 (我相信我自己)時間12年前 (2012/07/12 00:40), 編輯推噓4(401)
留言5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今年有幸考上國小輔導科 所以也來跟大家分享我的心得 我的分數如下 作文(原始)77.867 教學演示(T分數)80.467 口試(T分數)80.215 【作文】:我的作文真的不好 講成語都會說錯被瞧不起的人 所以這部分略過了 【教學演示】: 我的演示情境是 一位導師因為家長覺得她偏心 而到教室破口大罵 老師很難過哭著離開 並請輔導老師來幫忙 目標限定為三個讓兒童表達情緒、解析衝突發生的原因以及學習正向的處理衝突策略 1暖身:我以複習團體約定(守時、傾聽他人、尊重)、再以圖卡對話方式呈現衝突情境 2發展活動:主軸是放在讓兒童分享情緒、從自身經驗出發 提出曾有的衝突原因 和處理的方式 讓他們自己分享和聚焦出這些衝突原因和策略(當然沒人 就自己演) 這部份我是以一問一答和小組分組討論進行 (並且融入班經策略) 3綜合活動:最後以情境大考驗的遊戲方式 回到兒童如果面臨相同的人際衝突 自己會怎麼去處理 這是我演示的過程,那其實我後面還有一個是心得卡和祕密卡沒有帶完 心得卡是讓他們寫出今天的想法和感覺 秘密卡是讓他們寫出有些悄悄話想對老師說 可以寫完後投到輔導室秘密信箱 對於試教 我同學幫助我很大 她是試教分數很高也很強 在她的教導下 我覺得音量、手勢和表情都到位時(也就是比較誇張化) 我就比較不容易緊張 眼神都看著評審 三位評審也從頭到尾看著我 沒有低頭 但是最後鈴聲一響時 就很'掉漆'的胡說八道了起來 結束了試教 = = 不過我覺得重點是 掌握適合自己的教法 順暢 音量要夠 內容要具體清楚 雖然是輔導 但我覺得基本架構還是離不開 暖身 發展活動 和綜合活動 【口試】: 題目1:請一分鐘自我介紹 題目2:你怎麼運用網路行銷來增進輔導效能(因為我的經歷有一部分是網路行銷) 題目3:你怎麼透過你的專業 來輔導你的個案 題目4:你如何設計一個學校輔導計畫 我口試完10分鐘鈴聲響起後 評審走到我面前 說了差不多一兩分鐘(那時口試結束了) 跟我說:我真的很欣賞你 剛剛其實你可以...以後你可以這麼做 你很不錯 我很期待你未來的表現 那時其實我很害怕 想說該不會是要安慰我 因為我講的太差沒機會 但現在想想應該不是 在口試部份 我做8頁的教學檔案和1份三折頁(前一天晚上九點才做完 就沒做太多了) 在過程中其實我覺得自己講話口條很差 有些話講的很不順 不過對於評審的每個問題 我在當下很用心的思考 也很真誠的表達我的想法 像是自我介紹 我很真切的說出我的個人經歷 我沒有打逐字稿背 因為我是那種越背越緊張 而且聽起來很像唸講稿一樣 自己聽了也平板 所以我就沒寫 我是以體驗到「重要的」往事 所散發出來的情緒 繼而將這些真切的表達出來 這是我大致上的心得 我剛實習完(我一年制 六月底才實習完) 也在過程中寫完論文 準備考證照 教育國語數學的考試準備度 和試教演示 (包括一年的上課節數和教學演示不到10次 而且也都有小朋友 但這次複試沒有人) 我覺得我的經驗真的太淺薄 也不夠 所以讓我在準備中其實非常大的挫折 即使到了複試我還傻傻的不知道 而沒什麼準備 被我考上同學念了一頓 在後面的幾天內 很痛苦也很煎熬的準備演示和口試 不過我很感謝「吸引力法則」一直支撐著我 讓我可以堅持著相信自己 (之前在別的考試面臨快崩潰 天天哭 那時在一個月前放棄考試 我不想讓自己重蹈覆轍) 拉哩拉雜 寫這些 希望其他考生加油唷 當自己凝望著目標時 所有的害怕、擔憂就暫時卸下吧 因為你已經看到你的未來了(已經考上了) 這樣還有什麼需要擔心的嗎 正向想法會吸引正向結果 負向想法也只會吸引負向結果 拿出考上的氣勢 吸引力的力量會幫助你今年一定上榜! 要這樣相信著 有空我再分享我在過程中的吸引力法則 (我自己覺得很神奇 也招來許多好運幫我) ps 要謝謝的人太多了 感謝有你們 才能讓我考上 非常感謝 所以如果有雲林北港附近 需要我幫忙 都可以來信問唷~~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1.76.160 ※ 編輯: ppsor 來自: 114.41.76.160 (07/12 01:11)

07/12 08:38, , 1F
雲林人推~
07/12 08:38, 1F

07/12 11:01, , 2F
謝謝分享^^
07/12 11:01, 2F

07/12 11:30, , 3F
謝謝小教輔導科的分享!吸引力法則good~
07/12 11:30, 3F

07/12 16:15, , 4F
謝謝分享~~
07/12 16:15, 4F

07/12 16:30, , 5F
北港人推!!! 好讚喔!!
07/12 16:30, 5F
文章代碼(AID): #1F_Qo146 (studyteac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