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0對800的戰爭(商業週刊954期封面故事)

看板studyteacher作者 ( )時間18年前 (2006/03/05 14:41), 編輯推噓1(2110)
留言13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22163&p=1 本篇文章摘自:商業周刊第 954 期 作者:陳雅玲 為了省水,讓孩子便當盒發臭;為了省錢,游泳池暑假關門;為了要 家長捐錢,學校「冊封」4位榮譽家長會長、4位副會長……台灣,已 是赤貧國教。身為「高所得國家」的台灣,教育投資真正用在學生身 上的費用,只有南韓的1∕10;非但落在4小龍之末,更將逐漸被上海 超越。 「苦不能苦孩子,窮不能窮教育」,這是大陸農村隨處可見的一條標 語。最近,卻成為新上任的行政院長蘇貞昌宣示重點。 蘇揆說,政府掌握公權力,要做就要有效。然而,他或許不清楚一件 事:身為「高所得國家」的台灣,已經是赤貧國教,因為我們的教育 投資,真正用在學生身上的費用,不到韓國的十分之一;非但落在四 小龍之末,更將逐漸被上海超越。 台灣現場 人事費吃掉九三%教育經費,「活錢」只有三‧九五% 據教育部資料所做的統計,二○○四年,我國平均每個小學生分到的 教育經費約合二千零八十九美元(新台幣六萬九千七百七十四元)。 這個數字,不但已經跌回民國八十六年的水準,而且是亞洲四小龍中 最後一名,低於香港的三千七百九十三美元,南韓的三千七百一十四 美元,以及新加坡的二千四百二十六美元。 更糟的是,目前人事費占台灣教育經費平均高達九三%,遠遠超過O 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平均的八一%,南韓的五九‧七%。 因此,扣除了這筆費用,再扣除徵收土地、蓋校舍的三%以後,我國 義務教育用在學生身上的「活錢」,只有三‧九五%。 也就是說,政府每年平均真正花在每個小學生身上的錢,只有二千七 百四十元(八十二‧五二美元),是南韓小學生(八百五十五‧五二 美元)的十分之一不到! 八十美元對八百美元,可能就是未來台灣孩子競爭力與亞洲各國的巨 大落差。 以這樣微薄的教育經費,我們的小學生多久才能帶一本課外讀物回家 ?學校的電視機旁有多少教學錄影帶?電腦裡有多少軟體?有多少儀 器是沒有維護而不能使用,或不敢給學生用?有多少校外參觀或實習 活動?一直關心教育投資議題的前中央大學遙測中心教授王顯達質疑 ,「這些,才是教育品質的關鍵。」 校園實況  營養午餐只有兩樣菜、沒有肉, 為了省電費,班親會改在白天舉辦 要回答這些問題,我們深入台灣各地學校內部,發現令人憂心的實況 。 台中縣梧南國小是一所濱海的鄉下偏遠學校。從西濱快速道路到梧棲 鎮,沿著四周低矮破舊平房的梧棲大排找到龍安宮,終於從牌樓進入 這所十個班,二百多個學生的小學。 校長陳水順說,學校經費極度缺乏,九十四年度的預算中,老師的「 教育訓練費」掛零,水電費被縣政府主計室砍成去年的一半,房屋建 築修繕費更只有兩萬六千元,連粉刷牆壁的錢都不夠。 中午校長邀我們一起用餐,不鏽鋼餐盤上,孩子們的營養午餐只有兩 菜(真的只有素菜,沒有肉)一湯(豆腐清湯)。 校長拿出校刊表示,這是他勉強從學校有限的經費中省下來編印的。 至於圖書,「我從沒聽說(台中縣)有學校可以固定編經費買書,吃 穿都沒了!」他說,「如果有,我對他(校長)很欽佩。」 陳永順為了向家長多爭取一些經費來補充校務所需,竟想出「分封諸 侯」的辦法—— 除了一位家長會會長,還另外設了四位「榮譽家長 會會長」以及四位副會長、十位常務委員。走在社區幾條馬路上,隨 便都能撞到一位「會長」。 教育經費不足,普遍影響到學校的水、電、電話、網路費用等基本需 求都無法滿足。而且,不要以為台灣的赤貧國教影響的只是鄉下學校 ,事實上,連台北縣市這樣都會區的學校都受到影響。 孩子就讀北縣中和市光復國小的潤泰建設公關經理周冠印,就曾接到 學校一紙通知,表示學校水電費不足,請家長樂捐。 「我女兒學校在週三下午舉辦班親會,因為學校要省電費,不能排在 晚上。」一位台北縣國中老師無奈表示,「這會讓多少家長無法參加 ?」她自己任教的學校,則不能用辦公室電話撥打家長手機,有需要 只能到輔導室登記撥打。「全校幾十位導師竟然只能和輔導室共用一 具電話,這足夠提供和家長之間的緊急聯絡嗎?」 南韓現場  國家施政,教育和經濟同一個位階  三年後,全國每校至少一名外籍教師 台灣的狀況,對照亞洲在國民所得與台灣差不多的南韓,又是如何呢 ? 南韓的基礎教育在國際間表現優越。二○○三年「OECD教育指標 (Education at a Glance)」公布的十五歲學生學業成績(全球性 學生素質評價,二○○○年調查),南韓學生的科學成績位居第一, 數學第二,閱讀排第六,極為優異。 然而,這可是花大錢砸出來的。根據「OECD教育指標」,南韓的 學校教育費用占GDP的七‧一%,比美國(七%)、英國(五‧三 %)、日本(四‧六%)都還要高,居世界第一。 南韓教育在國家施政的位階,高至國務院(同我國行政院)層次—— 國務院總理下設兩位副總理,一位負責經濟,另一位就負責教育。 層級高,便於進行跨部會的資源整合。例如科技部正委託「科學英才 振興研究院」開發「科學神童」教育體系。被選拔的學生,將由國家 負擔全部經費,與大學教授、專家進行一對一量身訂做的科學教育。 九七風暴後大力國際化的南韓,在英語教育方面也不落人後。教育部 將從二○○八年開始,在仁川、釜山、鎮海、光陽等經濟特區的中小 學,用英語講授數學、科學。二○○九年以前,首爾每所中、小學將 平均配備九‧二名外籍教師。全國包括農漁村地區,則每校至少有一 名外籍教師。 向來重視教育的新加坡,同樣有令人羨慕的國民義務教育品質。 來自台灣的何意薇就讀新加坡公立小學三年級。兩年前,她還是台北 市木柵區一所國小一年級學生。爸爸記得,帶她到學校新生報到的那 天,所有學生、家長都到「禮堂」聽取說明。那是一間光線昏暗的地 下室,通風不良、麥克風吱吱嘎嘎不時作響。 半年後,因為父親事業重心外移,帶著何意薇進入新加坡小學就讀。 雖然只是公立小學,但圖書館、籃球場、排球場、健身室、禮堂以及 語言實驗室、美術室、音樂室、媒介資源和電腦室都很完備。最近父 親台北事業繁忙,希望女兒轉學回台灣,但只有九歲的何意薇還是寧 願留在新加坡,不願回到爸爸身邊。 「新加坡公立小學就辦得很好,一個月學費只要九十新元(約合新台 幣一千七百七十元),但你看他學生參加國際評比,都在全世界名列 前茅。」這位父親雖然捨不得女兒不在身邊,但也莫可奈何。 新加坡現場  政府為孩子設教育帳戶,每年撥款  大考排名前三%學生都有獎學金 新加坡旅遊局台北辦事處處長潘政志表示,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視社會 的公平性與階級流動,因此很重視公立中小學的教育品質。 為了讓每個國民擁有均等的學習機會,政府還為所有年齡在六至十六 歲之間的孩子,設立教育儲蓄戶頭,每年撥款(小學生每年一百七十 新元、中學生每人兩百新元),無論貧富,每個兒童都可以利用這筆 錢,支付他們參加經過批准的活動。 窮人家的孩子在小學、中學階段能得到好的教育,更有同等機會讀大 學。因為凡是高中畢業全國考試前三%的菁英學生,都能拿到政府或 大企業的獎學金,在國內、外讀大學,包含學費、生活費,只要簽四 年或六年的約。 「凡是在新加坡政府機關裡二、三十歲就當上處長的,都是拿獎學金 的,」潘政志透露,旅遊局駐北京辦事處處長就是其中之一。「我們 的政府,也很喜歡宣傳某某部長的父親是計程車司機什麼的,表示新 加坡是一個只要努力,就可以成功的地方。」 「人力資本論」始祖、一九七九年的諾貝爾獎得主—— 芝加哥大學 經濟學教授T.W. Schultz曾說:「政府任何有形的建設投資,都比不 上教育投資。」他的理論,深深影響了全球教育產業的蓬勃發展。 然而,台灣卻在亞洲國家投資教育競爭力的賽跑上落後,甚至不自知 、不承認。 行政院主計處副主計長陳慶財表示,每年各級政府編列的教育經費, 其實都超過「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規定(前三年歲入平均)的二 一‧五%下限。「對教育的重視度,我們絕對不會亞於外面。你看, 政府財政那麼困難,我們還是編到二四‧二%。」 預算三重灌水  建體育館、籌辦世運也算教育經費, 教職員月退及補助費排擠學校運作費 說來好像是政府的「德政」,但其實台灣的教育經費,根本就是大量 灌水的結果。 「經費數字都是假的。」王顯達教授忿忿的指出,過去是由中央補助 省,省補助縣市,一筆錢不只是double account(算二次),甚至是 triple account(算三次)。凍省之後,整體教育經費才會一下子降 那麼多。前全國教改協會理事長丁志仁也說:「膨風!吹牛!那是預 算數字(二四‧二%),決算(真正執行)哪有哪麼高!」 第二層灌水,則是預算中灌入非教育項目。例如高雄市教師會政策中 心執行秘書任懷鳴所做的〈九十四年度高雄市教育預算問題〉分析報 告指出:「市立體育場經費」、「巨蛋體育館地價稅」、「補助綜合 體育館興建經費」、「二○○九世運會籌辦費」等,金額約八億元全 都灌入了教育項目。 第三層灌水,則是錢沒用在學生身上,教職員才是用掉教育經費最多 的人。 「根據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教職員薪資、退休撫卹、子女教育補 助費等福利,都是所謂『基本教育需求』,」丁志仁指出,反而學校 運作所需的水電費,被列為第二順位的「一般補助」。這也是為什麼 台灣教育經費裡面,高達九三%都是人事費的原因。 他指出,台灣中小學老師平均月薪高達六萬元,加上獎金、補助、月 退、提撥,平均為十萬七千元,早就是高所得一族。「假如老師子女 教育補助費不列入基本需求,一年大約可省下二十五億元,就能把全 國中小學水電費cover下來。」 連副主計長陳慶財都承認:「你看嘛!人事費就占了九成多,剩下的 還能做多少事?」 不只如此,未來人事費中的退撫這一塊,還將繼續侵蝕國教經費大餅 。 預算編列警報   未來十年退撫費將爆增一倍  嚴重衝擊師資招聘、偏遠教育 全國各級公立學校退撫費現在一年要七百二十億元,根據主計處官員 透露,在全部退撫費中,地方政府(主要是國中、小學)要負擔六百 一十一億元。 未來十年內,由政府全數負擔退休經費、自己不需提撥的「恩給制」 教師退休人數達到高峰,估計一年要一千四百億元。「教育總經費一 年才約四千二百億元,到時退撫費占比高達三分之一,教育經費豈不 爆掉?」前全國教師會秘書長、南投縣虎山國小教師劉欽旭擔憂的說 。 退撫問題至今懸宕,教育就在經費一年比一年緊縮的情況下,品質被 逐步侵蝕,因應未來國際人才競爭所需的教育投資,更加悲觀。 以英語教育為例,當南韓朝向「每校有外師」目標邁進的時候,我國 的英語課雖然也從去年起向下延伸到小三開始,但是教育部事前估計 ,合格師資不足約一千五百名,後來各縣市甄選時,名額總數卻不到 兩百。部分教育局長解釋,因為沒有多餘的教師名額,只好安排非英 語的現職教師或者是代課教師擔綱。 桃園縣楊梅鎮楊明國小就曾以「二六八八專案」,招聘一名英語代課 老師,按時計酬,每節二百六十元。但因遠低於目前市場上的英語教 室老師鐘點費,學校公告了幾次都沒有適合的人選來考,所以當一位 中文系的應徵者一亮出國立大學的招牌,學校人事主任就立刻叫她來 上班了。 雪上加霜的是,因為教育經費不足,政府想出來另一個高招,是減班 減校。偏遠小校被迫裁併。這意味著偏遠地區弱勢兒童受教權受影響 ,未來家庭經濟能力差的孩子,想靠教育翻身的機會越來越低。 沉痛反省   讓教育的歸教育,福利的歸福利  別害孩子成為國際台勞! 如果台灣的教育不斷減分,我們非但已落在四小龍最後一名,未來可 能連中國大陸都將趕過台灣。 根據OECD統計,中國小學生平均每生教育經費雖僅三百七十二美 元(約合新台幣一萬兩千元),達不到台灣五分之一,「但大陸城鄉 差距極大,應該拿跟台灣人口相當的上海市來看,」現在定居上海, 孩子正就讀小二的乾隆科技(大陸證券即時分析系統領導品牌)前執 行長王澄宇說。 根據上海市政府所發表的數字,二○○三年上海大幅增加對義務教育 的投資,小學和初中每生實際經費分別達到六千一百五十元和六千六 百九十六元人民幣(約合新台幣二萬五千元),比前一年增加一九‧ 七%和二○‧六%。若論真正用到學生身上的費用,再以當地物價換 算,台灣領先地位可能已經受到威脅。 二○○三年度開始,十一門高科技課程正式列入上海市三十三所試點 中學的課表,每週由一百七十多個學會所組成的專家團,把奈米技術 、基因工程、生物國防等尖端科技專題帶進中學課堂。到二○○七年 ,科技課程將遍及全市的中小學。 此外,上海中學投資六百萬人民幣建立十二個新型實驗室,育才高中 投資近百萬人民幣建立數位互動等三個現代實驗室,華師大二附中投 入達八百萬人民幣,建造的十個創新實驗室即將完工,並且向校內外 學生開放。 兩岸教育經費繼續以這樣子的速度,此消彼長下去,不出幾年,我們 不僅在表面數字上可能會被上海超越,教學品質也極有可能落後上海 。 沒錯,「苦不能苦孩子,窮不能窮教育」。但若無法讓教育的歸教育 ,福利的歸福利,台灣教育經費背後失衡的情況繼續下去,未來我們 孩子究竟會成為跨國菁英,還是國際台勞?令人不敢想像。 退撫費不管擺哪,都將債留子孫 依前教育部長黃榮村請顧問公司所做的估計,教師退撫經費總數達一 兆多,而且未來十五年是支付的高峰,如果不妥善處理,將嚴重排擠 教育的日常支出,損及人民的受教機會。 對此,副主計長陳慶財表示,退撫制度的調整確有考量空間。「我們 制度跟世界各國比起來,實在是太優厚了。」他說,「五十歲退休, 就可以拿月退,拿到八十歲,拿三十年,但才工作二十五年。這是值 得去檢討的。」 前立委程振隆卻認為:「教育人員支領退撫金是他們的正當收入,但 這項經費不應編列在教育支出中,應該與其他公務人員的退撫支出一 樣,改編在銓敘部預算中。」 有鑑於退撫經費嚴重排擠教育經費,立法委員程振隆、洪秀柱、李慶 安、瓦歷斯貝林曾在二○○四年共同提案,初審通過將退撫經費排除 在教育經費外,卻遭主計處強烈反對。「退撫拿掉,中央地方都要增 加好幾百億支出,地方根本沒財力;通通由中央負擔,也絕對不可能 。」陳慶財斬釘截鐵的說。 對此,全國家長團體聯盟、全國教改協會、人本教育基金會於去年五 月成立「福留子孫連線」:要求政府規畫長期還錢。他們的主張是: 希望政府先借一兆元成立基金,以此先支付每年退撫所需,再從現在 每年至少四千一百億的教育經費中,固定拿兩百億還這個錢,共還五 十年。 然而這個訴求,需要修改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這又卡著教師課稅 議題。如何解決教師退撫問題,已成為未來施政者最大挑戰。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64.138.193

03/05 15:49, , 1F
我也看到了,可是好長...,你真是好心人
03/05 15:49, 1F

03/05 15:58, , 2F
看完了.....恩........
03/05 15:58, 2F

03/05 16:09, , 3F
好像還有一部份是談論國教違憲的部份論述的也很精彩
03/05 16:09, 3F

03/05 16:24, , 4F
還有月退這種東西喔 不是之前早已退休的人才有嗎?
03/05 16:24, 4F

03/05 16:25, , 5F
而且連計算的過程都沒算清楚就直接下結論說人事經費佔了
03/05 16:25, 5F

03/05 16:26, , 6F
百分之93那豈不是太武斷了嗎?
03/05 16:26, 6F

03/05 18:03, , 7F
我怎麼隱隱覺得這是想削減教職員退休金的前奏曲?
03/05 18:03, 7F

03/05 18:20, , 8F
教經編管法明文就是這麼多,退撫金這些該擺在社福的跑
03/05 18:20, 8F

03/05 18:22, , 9F
來分一杯羹?
03/05 18:22, 9F

03/05 18:24, , 10F
該文末還引用一名中央官員的話:國民教育是地方事務
03/05 18:24, 10F

03/05 18:25, , 11F
教育權力下放是給你中央撇清責任用的?好官好官…
03/05 18:25, 11F

03/05 18:27, , 12F
93%是用於社福的退輔預算併進教育預算裡得來的數據…
03/05 18:27, 12F

03/05 21:24, , 13F
我是覺得子女教育補助費真的不合理
03/05 21:24, 13F
文章代碼(AID): #142eWLyF (studyteac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