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不缺席的家庭教育成就零體罰

看板studyteacher作者 (等.....)時間18年前 (2005/11/11 05:44), 編輯推噓6(601)
留言7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昨日看到立報文章 鼓吹老師要多增加自我知能與氣度建立零體罰的國度 由於近日的心得與其有關我忍不住揚揚灑灑 打下對於文章的想法及這週的有感心得 不知不覺就打了三小時 也寄去投稿 不論有沒有錄取 跟大家分享一下想法(哈哈...好歹也打了好久) --------------------------------------------------------------- 從在台灣的建構主義數學教學論 不缺席的家庭教育成就零體罰                       台灣什麼東西都學(模仿?)很快 建構主義的數學教學 就是一大例子 在此澄清並沒有「建構式數學教學法」 而是只有建構主義之下的數學教學方式 建構主義是個理想、目標。 舉個例子:熟悉數學教育的學者所知道 一開始不背九九乘法是為了讓學生了解乘法「產生」的意義 ?的就是讓他們能夠更靈活的應用 而不是死背死記 台灣之前的教育方式就是要學生背 認為是「理解」 現在想想其實似乎是「模仿」 這樣教學產生兩個現象 第一:學生很會算 速度又快 因為套用公式早就訓練的跟吞口水一樣 出國比賽沒人算的比我們台灣快 第二:外國數學比賽都輸我們 但發明呢?台灣的產業都不是自己創造的 都是去買別人的版權 這是算有良心 盜版現在已是問心無愧 戰機也是多花好幾倍的錢跟別的國家購買 因為我們不會做 我們一直是「加工廠」 當初的台灣為什麼經濟這麼強 是因為當時局勢艱困 為了維持生計什麼辦法都要想 現在的台灣只能守住這些舊東西 新加坡跟我們也是不相上下,模仿美國、日本 都拿別人最好的東西來裝備自己 漸漸的新加坡是個國家嗎? 他有他們國家自己的東西特色嗎? 外表光鮮亮麗 其實是相當脆弱的 因為學別人永遠都超越不過別人 過去教育讓我們不容易有新的思考 我們思考的能力也漸漸消退 建構主義的數學教學就是想讓學生自己能夠學習建構出乘法 對乘法有自己的理解領域 而不是很好用的東西背起來 由這小地方就可見到台灣的未來是怎樣 為什麼國外的數學比賽(重視計算速度)輸我們 但錢幣比值高我們這麼多 由此看出建構主義真的是個理想、目標 它的立意雖美 可是要拉近理想與現實唯一的方式就是「時間」 可惜 政府草草決定 忽略前置作業 更沒有評估整個大環境是否適合這樣理想的方案 學校沒有準備好 老師更沒有準備好 更不用多說評量方式 師大數學系教授 國科會數學教育學門召集人洪萬生 他說過 「在建構式數學採取過去評量方式,才是導致社會焦慮的根源」 如今這計畫也隨著大家的撻伐聲慢慢落幕 當局者沒學到啟示 重點擺在學校的零體罰 令我百般無奈 回首我日前的教學現況 週五的回家功課請孩子訂正作文簿上的錯字 週一還是有一半的人遲交 我本著訂正本該是學生要自動完成的工作 所以完成不獎勵 未完成採取扣獎勵卡的制度 陸陸續續在我每節下課督導之下 (實習老師較有時間,一個個叫來催繳) 已經過了一週 還是有三個寶貝蛋不理不睬 社會課上到道德與法律 我忍不住機會教育問學生: 「如果現在教室是個社會 你們拿到作業自己會自動訂正 認為錯字本該訂正 由內心自發的這是道德還是法律?」 「道德」 「當然每個人的道德標準不一樣 像是小偷 他就不認為偷東西是不對的 那就需要什麼來提醒他 對!是法律 因為你們心中沒有『拿到作業就訂正』的這種道德 所以老師才說『沒有訂正的人要扣獎勵卡』來提醒你們 那這是什麼 對!就是法律 自然而然你們習慣這件事情 就像習慣偷東西是不對的 那最後你們就會自動訂正作業 這就變成你們的道德 老師希望你們在班級就要習慣班規 不然出社會不遵守社會的法規 處罰不再只是扣獎勵卡可這樣簡單」    在社會上人違法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在班級上 若學生不遵守你的獎勵方式、班級規章 你也也沒辦法採取其他方式導正他們行為 我又想到在班規邊緣遊走嬉戲的那三位寶貝蛋 下課與原班指導老師抱怨時 她所指定的回條也是有人缺交 對照之下 還是同一批人 我斗膽請教指導老師 我們一老一少 已經用近廢退 無所不用其極的用盡各種辦法 孩子還是本著 「我不屑你的獎勵,你再怎樣處罰我也是不痛不癢,我爸媽都沒說什麼,你老師囉唆什麼 」這樣情況之下 若我們真的動棍子會怎樣?(當然除了會被告之外) 今年已60歲早該退休 卻本著教育熱誠繼續教下去 有四十年教學經驗的指導老師說: 「明天絕對什麼功課都交上來了」 隨後老師還是補上 「雖然或許可以救學生但還是不要做 因為體罰是違法的事情 身為老師,我們是學生的榜樣 不可以做違法的事情 我們不昧良心 盡力就好了」 心中感覺片片楓葉落下    對於學生不交作業我仍是不死心 回家忍不住問正在縫紉衣服的家母 「我以前會不交作業嗎?」 她說:「怎麼會,一回到家我就盯你做作業,做完才可以完成其他事情,沒交作業就好像 沒穿衣服去學校。」 那為什麼現在的孩子可以「沒穿衣服」就去學校 仔細思考我跟他們唯一不一樣 就是我從小到大都沒有上安親班或是補習班 但是一回到家父母都會在 他們學歷低不行指導我功課 卻陪在我身邊 反觀現在家長一天排孩子的時間有比電腦還要長嗎? 對於國小的孩子 他們未必了解現在的努力用功讀書是為了遙遠那看不到的未來鋪路 他們唯一感受到的就是家長直接的鼓勵及期待 回頭看看我們班的孩子全部都有上安親班 少數在安親班寫作業、抄答案,拿到不屬於自己的高分 回到家真正與家長交流的時間或許半小時都不到 就算有也只是片面的成績討論 就連最直接有影響力的家長不花時間與孩子交流討論 在日常生活中身教言教齊下教導、培養孩子 又怎能期待學校的教師能全權完整建立學生學習與道德的觀念 這些觀念是在家庭中就須先培養好基礎的 理想的人本主義是建立在「孩子是主動、自發的」的前提之下 我國仿效瑞典、芬蘭的零體法 是否有考慮到我們的大環境是否相同 他們重視教育是全民運動 而非只是學校運動 父母會陪同孩子在家一同與學校引導孩子、導正孩子 成為孩子的楷模 而現在台灣家庭結構改變 孩子應當仿效的對象已經只有家中兩位父母 父母成為家中唯一的影響 卻常常缺席(更遑論目前單親家庭數量直線上升,造成的影響更為重大) 孩子的價值觀只能由最常陪伴他們的電視培養出來 「生兒養之,養而較之,教而適當」 現今父母為了達成「生兒養之」努力在外打拼賺錢 早出晚歸 忽視了後面兩項更重要的職責「養而較之,教而適當」 腦中浮現其中一個寶貝蛋 不在意作業沒有訂正 卻在意他的「鉤鉤」運動鞋(N牌運動鞋)髒了一點 用衣角極力擦乾淨 零體法是個理想的境界 在這境界當中 孩子都是良善的,自主的,是自律的 哪位精神正常的老師願意體罰這樣的孩子 孩子道德的養成仍須從「閉罰服從」的「他律」階段 才能慢慢提升到「自律」 如今達成零體罰待解決的問題在於 處在「他律」階段的孩子卻又以為他們已在「自律」期 期待他們會主動用功讀書、寫功課、訂正錯字 此時家長又沒有時間從旁鼓勵、協助、督促 就好比剛較學會加法的學生 你希望他用除法解出答案 過度的開放 只會造成學生更抓不住方向 惴慄不安 趨向安逸 常缺席的家庭教育 不費吹灰之力將管教的職責臉不紅氣不喘的交到老師手中 為了達成不打小孩的國度 職場教師確實努力著充實輔導專業知能 而真正能成就零體罰的另一項大關鍵 是對孩子最直接影響的家庭教育 家長們!孩子不只是學校的責任 是我們的責任 別忘了您的責任更重、更長 ------------------------------------------------------------------ 有勞大家把這篇阿嬤碎碎唸看完 不吐不快 心中千千萬萬髒話 化作片片詩句 -- 浪跡天涯 http://www.wretch.cc/blog/cakecat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91.107.213 cakecat:轉錄至看板 Teacher 11/11 05:54

11/11 07:43, , 1F
推一個...打的好辛苦!
11/11 07:43, 1F

11/11 08:53, , 2F
強力推 家庭教育不可少 父母應該以身作則
11/11 08:53, 2F

11/11 11:50, , 3F
說得好!!
11/11 11:50, 3F

11/12 22:53, , 4F
心有戚戚焉 家長和老師應是夥伴 怎可將責任全推給老師
11/12 22:53, 4F

11/13 10:05, , 5F
之前呆過安親班也在學校代過課 發現父母陪小孩子
11/13 10:05, 5F

11/13 10:07, , 6F
比老師叮他一小時還有用
11/13 10:07, 6F

12/05 09:23, , 7F
可是有錯字ㄟ 排.陪 ........
12/05 09:23, 7F
文章代碼(AID): #13Sxz1cE (studyteac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