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沒錄取Biology PhD轉找postdoc/RA

看板studyabroad作者 (PVN)時間4年前 (2019/08/31 13:22), 4年前編輯推噓8(805)
留言13則, 9人參與, 4年前最新討論串1/1
▍Introduction 這是一篇申請失敗的文章,因為受到前輩很多幫助,覺得如果能給後輩一些啟發或建議 的話就達到這篇文章的價值了。(本文為代po) ▍Field: Cell Biology/Cancer Biology ▍Rejection - Cell & Molecular Biology, Duke (Skype interview) - BCMB Allied Program, Weill Cornell (Skype interview) - Cancer & Cell Biology, 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 (waitlisted, Skype interview) - Biological and Biomedical Science, Harvard - Molecular & Cellular Biology, Harvard - Cellular and Molecular Medicine, JHU - Biochemistry, Cellular and Molecular Biology, JHU - Graduate Programs in Bioscience, UCLA - Molecular & Cell Biology, UC Berkeley - Biosciences, Stanford - Molecular Cell Biology, WUSTL ▍Education Doctor of Medicin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College of Medicine Overall GPA: 3.9/4.0 (Converted) ▍Publication: none ▍Research Experience - Exchange student, University of Amsterdam (2017) - Summer internship, Academia Sinica (2016) - Summer internship, NTU College of Medicine (2014) ▍Test Score GRE: V161/Q170/AW3.5 TOEFL: 113 (R30/L30/W29/S24) ▍Award - Best Poster Award, Academia Sinica (2016) - Dean's list (2013) ▍Reference Letter - 中研院研究員(指導老師) - 台大醫學院教授(導師) - University of Amsterdam老師(交換學生指導老師) 因為在國外只有待短期實驗室,所以第三封推薦信可能不強 ▍準備與選校 相對於其他申請者,我在求學階段待過不同實驗室做短期研究。優點是摸過很多不同的 實驗,也和不同領域的研究者都稍微能聊起來;缺點是沒有長期待在一個實驗室,以致 於沒有publication,而且自己的經驗很分散,這點在寫SOP時需要下足腦筋把它們串起 來。也因為自己對許多研究主題都有一些興趣,在選校時都是以大program為主,進去後 再好好找未來的研究主題。 畢業後當替代役時開始申請學校。內心總覺得自己還缺乏長期待實驗室的經驗,想先去 待兩年實驗室做RA充實自己的經驗和知識。但最後仍決定先申請再說,沒上就再去做RA。 ▍Skype Interview - Weill Cornell: 12/22 invitation; 2/1 interview; 2/16 rejected - Duke: 1/14 invitation; 1/17 interview; 3/1 rejected - Baylor: 2/1 invitation; 2/9 interview; 4/24 rejected - Weill Cornell: 聖誕節前送出邀請,原本是onsite面試,但因為替代役出不了國, 只好改成線上分別和兩位老師面試,安排的教授都是我熟悉的領域。 第一位和我介紹他們的program課程規劃等,講完後問我一兩個問題再閒聊一下就結束。 第二位老師則開門見山地說他看過我的資料一切都很好,接著開始聊起他實驗室裡很 適合我的新計畫,並說我一定要去他們實驗室,不小心就聊到超過一小時。那時也覺 得很喜歡這個研究,面試完就開始腦補到那裏做研究的生活。 - Duke: 收到信後三天線上面試(非Skype)。約有五六位老師在會議室裡視訊,離麥 克風遠所以說話比較不清楚。因為每個老師都不同領域,問的問題比較廣。面試很短 約25分鐘,基本上自我介紹完來回幾個問題就結束了。 - Baylor: 剛面試完Weill Cornell覺得如釋重負,當天晚上又收到面試邀請。他好像 因為是rolling admission的關係,一直都會有面試。面試問題都是滿基本的:為什麼 選他們、有興趣的研究主題、老師等。半小時很快結束。 ▍檢討 面試後基本上已經開始想像在紐約的生活,結果最早拿到拒絕信真是不留情面。後來又 被其他家拒絕。消沉之餘趕緊連絡所有認識的老師和學長姐討論下一步。 討論過程中歸納出沒上的點可能有:研究經歷不足、線上面試比較難以展現自己,也可 能只是運氣不好,總之不要太糾結結果。 因為都申請大program,準備前沒有先連絡教授,事後想想是有點可惜的。後來參加研討 會時跑去認識國外教授(我有丟申請的學校),才發現他們其實在選program方面可以提 供許多建議。聯絡教授其實成本不大,且若能事前就找到友善的教授給予申請建議會更 好。申請時有些眉角是只有當地的老師或學生才比較知道的。 另外大program可能投的人更多競爭更大,如果能找到適合的小program避開競爭或許也 不錯(這次有收到申請學校之其他program鼓勵申請的信,可能是招不滿,不過沒有感 興趣的教授遂作罷) ▍下一步 想過要在國內還是國外當RA,還是要申請科技部LEAP計畫才好。考量到將來還是想做偏 基礎研究,就沒申請LEAP。當時也有想過要自費去做交換學者,後來被勸退,而且經濟 上也是一筆很大的負擔。參考老師、前輩建議後,決定在國外做RA,一來可以先熟悉當 地環境,二來是認識不同領域的老師、參加會議等也比較方便。 聯絡指導老師時,他也覺得很可惜,同時立刻提供許多認識的實驗室PI的名單讓我去聯 繫。其他前輩也有推薦PI或是幫我留意相關資訊。 就在詢問多位前輩後,有位老師在JHU朋友的實驗室剛好有缺,便引介我去面談。可能 是破釜沉舟的心情,加上面試時間不受限比較有時間展現自己,使出渾身解數前前後後 和三位老師聊了好幾次,便得到postdoc的職缺(他說因為我有MD學位)。一開始因為 是口頭約定,還不敢掉以輕心,一直到拿到offer letter才安心。最近終於塵埃落定, 決定前往JHU做研究。 ▍結語:Be proactive! 這次雖然沒申請上但最後結果還是好的,下次要申請時,希望能拿出更好的profile, 並改進這次的缺點。 這次學到人生總是有出路,要積極認識前輩,多去研討會認識教授,人脈越多,機會 越多。這次很多幫助我的人都是在申請、研討會、和平時參與社團、學術性活動認識 的。 感謝家人支持、老師與前輩給予的各種經驗、在追尋科學上同儕的鼓勵。 -- ## 本文為代po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57.139.21.3 (美國)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udyabroad/M.1567228936.A.B10.html ※ 編輯: pvn (157.139.21.3 美國), 08/31/2019 13:27:44

08/31 14:54, 4年前 , 1F
感謝分享!這些program感覺個個都硬爆...祝原po順利
08/31 14:54, 1F

08/31 15:03, 4年前 , 2F
這個背景還都被拒真的好扯QQQ
08/31 15:03, 2F

08/31 19:01, 4年前 , 3F
加油 做過RA之後申請就會順利了
08/31 19:01, 3F

08/31 22:04, 4年前 , 4F
感謝分享 領域類似很值得參考 只是這個背景只能遠望車
08/31 22:04, 4F

08/31 22:04, 4年前 , 5F
尾燈
08/31 22:04, 5F

08/31 22:05, 4年前 , 6F
想問一下 有的program需要rotation完才選教授 也會建
08/31 22:05, 6F

08/31 22:05, 4年前 , 7F
議要先跟教授們聯絡嗎?
08/31 22:05, 7F

08/31 22:33, 4年前 , 8F
可以問教授收不收學生,像我進去後才發現想去的實驗
08/31 22:33, 8F

08/31 22:33, 4年前 , 9F
室不收人...不過對錄取我不覺得有幫助
08/31 22:33, 9F

08/31 22:40, 4年前 , 10F
若下次還申請,三封介紹信要換人,太弱了
08/31 22:40, 10F

08/31 23:50, 4年前 , 11F
分享推
08/31 23:50, 11F

09/01 01:36, 4年前 , 12F
生醫phd申請有長期研究經驗比較吃香
09/01 01:36, 12F

09/01 19:08, 4年前 , 13F
未來仍大有可為啊!
09/01 19:08, 13F
文章代碼(AID): #1TQWG8iG (studyabr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