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錄取] UCLA-NUS EMBA

看板studyabroad作者 (MKH)時間7年前 (2017/04/05 02:10), 7年前編輯推噓5(500)
留言5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我申請的是EMBA,不知道這些分享是否能帶給大家一些有用的資訊及方向,但仍希望能給 一些現在躊躇是否要念MBA的朋友一些參考。 學歷:Master at Cornell, Applied Statistics 工作經驗: 約12年,包含創投/投行/顧問業/公司內部策略部門,地點在矽谷/上海/台灣 ,目前在集團的戰略部門,負責帶海外策略team。 [Why EMBA]–需要再次被提升 會選擇念EMBA是在這個職位上覺得需要更有高度/策略性的思考模式,尤其之前被公司派 訓到INSEAD參加為期10天的高階經理人訓練後,才覺得自己還有很多地方需要補強,需要 學習著用更高的格局來看待公司的策略與決策。我比較了很多program,但考量未來的發 展地域and時間的安排(EMBA是part-time),只選了這個program。 Key Reasons: (1)課程融貫東西方管理/產業文化,NUS強在東協/亞洲,UCLA強在西岸的電子產業 (2)我過去的經驗/人脈/都在亞洲且未來會繼續深耕這區域(到歐美的話要重新開始) (3)時間可以配合;兩年6個term,每一次2.5 weeks,一季飛一趟國外上課就好。 (曾想申請INSEAD,program設計是每週飛一次新加坡,每次3天,時間比較不彈性) [談申請要件]–工作經驗勝過一切 EMBA其實不太看硬性的托福而GMAT根本就免了(我10年前考過)。審查委員會看重的是你過 往的工作經驗。大多數的EMBA都要求要10年以上的工作經驗並包含3~4年以上的管理經驗 ,essay/面試問的,都跟你過往的achievement或contribution有關,因為你的競爭者的 條件也都不差,而且EMBA強調的是彼此的經驗分享,相互學習。 推薦信2封,一封來自於我現任主管,一封是我之前在矽谷工作時的創投老闆;現在跟以 前差很多,都是線上作業了,分別填入推薦人的email就好。不像以前,都還要印出來 簽名後寄給學校。 [談申請過程]–Find your mentor 雖然我上班非常的忙碌而且不定時的還要飛來飛去,但已經有美國學歷+美國4年工作經驗 的我,都覺得這個東西是小case,畢竟10年前也弄過(請代辦),現在自己搞就好了。然而 我覺得我的essay必須還是要潤稿+2nd opinion,可是卻不需要哪種整套的MBA的哪種服務 ,透過網路就找到了David跟他的團隊。我常在想,如果10年前我申請master的時候就請 他幫忙,我可能有機會拿到當時落選的幾個offer。 David是美國人,對話都是英文,且他的作風很美國。一開始他會先花個1~1.5個小時了解 你的background後,單刀直入地問你為甚麼要念這個program,搞得第一次接觸就好像跟 admission committee在面試一樣。不過他也笑著說,他的客戶中第一次對話沒被問倒的 是少數,我是其中一個,應該是我對於自己的目標跟想法也很明確的關係吧。 雖然這種方式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接受,因為如果自己不是很清楚自己的想法,會一直被 challenge,就像老闆一直追問你問題一樣。但這絕對有助於你更釐清自己的why,也會讓 你對essay的走向有想法。他就像廚師,負責把菜做好。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自己要負 起責任來把自己過去的故事從你記憶深處挖出來,重新組合。係從你的角度/故事為出發 點來協助你修飾essay,讓故事更完整,而不是硬套一個框架給你。 我很喜歡他講的一句話,對我的職涯/申請時的寫作風格也是有很大的影響 : 你的essay就是代表你這個人,你是用essay讓委員會的人來了解你是甚麼樣的人,你是用 你的essay在跟他們溝通。不要矯情與誇飾,做最真實的自己,才能打動評審委員的心。 另外,可能是我年紀也較長的關係,他就像我的coach/mentor,他會解釋為甚麼我要從這 個角度切入會比較好,會跟我說從美國人的角度看這件事情是不make sense的,會跟我更 深入的解釋中西文化的差異,也會跟我聊許多它過去輔導的經驗/彼此交流,順便聊一下 國際情勢。這一切的一切,其實是在訓練你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準備你以後面試時所需的 素材,以及用英文表達的流暢度。 [談面試]–What's your contribution ? 我趕在early round的時候就丟了,丟完三天後就被通知要面試(skype)。但剛好我一月初 要去新加坡出差,就順便要求是不是可以on site。面試大概45分鐘,是EMBA program head跟教策略的一位教授面試的。其實就針對why EMBA, Why UCLA-NUS, and 你可以貢獻 甚麼給這個program來圍繞,順便驗證你essay寫的跟面試回答的是否有一致/連貫性,我 是覺得蠻輕鬆的,沒什麼壓力,反而像是聊天,我想這也許跟我駕馭英文的能力有到一定 程度有關。 [結論]-Be yourself 面試跟準備essay其實就是be yourself這兩個字的濃縮。我是老骨頭了,對自己的人生方 向跟要甚麼其實相較於10年前申請master時更加明確,在選學校的過程中反而更忠實的去 選擇適合自己的program/學校。而且這次念書的動力比之前更足,因為重返校園不易,加 上在管理的實務上有許多挑戰也想藉由這個課程可以激盪出更多的火花,升級自己。 很多時候真的不要隨波逐流,自己多做功課,多問問學長姐,也多問問自己。到國外念書 大多人都只有一次機會,但要甚麼時候使用才能發揮最大效益/最大動力,就端看自己如 何安排自己的人生了! 各位加油 ! [後記] 5月份才開學,現在已經有assignments/group project要做了。我們小組的人除了我之外 ,有2個老美(LA),1個新加坡籍的印度人,1個奧地利人及1個德國人,大家都很有經驗, 有華盛頓郵報的編輯, PE fund的director, 還有新加坡電信的資深主管…大家討論問題 都蠻單刀直入的。 現在的挑戰除了要抓時間念書/case之外,在尚未開學前要Conference call討論報告的時 間都很難喬(6個人分布在4個時區而且大家約都只能開30分鐘,要很有效率),我想這也是這 個program要學習的一大挑戰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8.195.20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udyabroad/M.1491329419.A.063.html ※ 編輯: michael525 (223.140.86.103), 04/05/2017 02:24:14 ※ 編輯: michael525 (223.140.86.103), 04/05/2017 02:32:45

04/05 07:20, , 1F
推!感謝分享~
04/05 07:20, 1F

04/05 09:53, , 2F
推~!
04/05 09:53, 2F

04/05 16:57, , 3F
Very insightful. Thanks!
04/05 16:57, 3F

04/06 09:13, , 4F
push
04/06 09:13, 4F

04/06 19:58, , 5F
推推
04/06 19:58, 5F
文章代碼(AID): #1Ou-6B1Z (studyabr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