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準備申請教職工作分享

看板studyabroad作者時間10年前 (2014/05/18 08:36), 編輯推噓29(2902)
留言31則, 3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大家好 相較於正準備申請或是剛要到美國唸書的各位,我是老人了 我07年秋季班開始就讀化學PhD,今年申請教職(美國+台灣) 我想在此和各位分享一些心得及一些我規劃上的錯誤,以供各位參考 此篇重點在於:在博士班及博後期間的規劃,以利未來申請研究型大學的教職 Caveat: (此篇心得綜合我和同事們的經驗,所以一定會有bias,請先閱讀以下幾點說明) 1.我的研究領域是chemical biology/ biochemistry/ biomedical engineering, 所以領域差太遠的可能不適用。 2.此篇重點在討論該如何預備申請教職,有點像大學時,會有學長姐叫我們要顧 好GPA,考好托福GRE等等以準備申請博士班一樣。其他諸如申請資料之類的,在此不討 論。 3.此篇站的角度在於如果讓申請結果最佳化,所以站的角度會比較”目的性一點” 或是可以說功利主義。這就很像,大學時學長說修微甲就好,相對輕鬆且給分固定, 微積分優作業很多且給分不甜。站在申請結果最佳化的角度,應該選微甲,但是如果 您夠強,譬如強者我同學,修微優,最後照樣申請到MIT博士班。所以如果您夠強, Cell/Nature/Science對您跟喝水一樣容易,請您把此篇心得看成魯蛇的掙扎即可。 4.如果您志在業界或其他非研究型工作的話,此篇心得對您用處不大。 5.我不是什麼強者,沒有公民身份,也沒有家學淵源。我是個鄉下人,國中以前都在 羅東,高中才到台北唸書。我很幸運在人生幾個重大決折點時,都有貴人給與意見, 讓我避免許多彎路。此篇心得重點在於分享,如果對您有幫助,我可以積點福報, 如果對您幫助不大,也祝您一切順利。 正文: 現在教職愈來愈難找,台灣有少子化問題,外加流浪博士的問題,所以愈來愈少人想念 博士班。在美國,問題比較不同。美國的NIH經費算上通膨後,基本上是負成長,導致 R01的通過率只有個位數百分比。但美國的好處是,世界各地的學生都往美國跑,所以 就算本地也有工作變少的問題,學生數量還是充足。但是比例問題導致博士找不到研究 型大學的教職,所以博士後愈做愈久,短則兩三年,長則五到七年。我有幸在Harvard 和MIT待了七年,雖然我不夠強,但我看到很多很強的學長姊和同學拿到很好的教職, 所以有一些心得,想和各位分享。 我有一位印度裔同事把教職申請者的客觀條件分為PPF三項: Pedigree 簡單說就是你的學校和指導教授。你的學校已經確定了,能選擇的只有老闆。大實驗室 跟小實驗室各有優缺點,每個人各有所好。以申請教職來說,通常在大牌老闆實驗室會 比較吃香。譬如說:如果你老闆是國家科學院士或是HHMI Investigator,並且實驗室 的前人在top的學校當教職也都表現優異,這樣的實驗室因為track record好,去找工作 的博士後就有較好的pedigree,以化學來說,Grubbs的實驗室就是一個好的例子, 但是因為實驗室大,每年都一堆人一起找工作,實驗室內的競爭也大。還有一些因為 老闆還年輕,所以還沒當選院士,但是實驗室已經有很好的紀錄的,也是好選擇, 譬如:化學的Chris Chang和David MacMillan。但這些實驗室有利找教職,不代表老闆 人很好或是實驗室人都很nice,此時魚與熊掌,就要自己選擇了。 Publication 這個很容易瞭解,基本上paper質精量多最好。我有同事博班念完,H-index已經19, 也有同學博班念完Science和Nature各一篇一作的。通常你在助理教授的實驗室,因為 老闆升等的壓力,你的文章較多,但相對的pedigree會較差。有些實驗室,老闆很強, 但只發 Cell/Nature/Science,其他不屑一顧,此時底下人找工作就叫吃虧。有些 有名的老闆,還是願意發一些IF較低的文章,通常實驗室成員個個publication都 很壯觀,找工作也通常較順利。Publication和pedigree之間的平衡點,就需要 自己去掌握了。 Funding 這不是指你老闆拿的funding,而是你自己的,例如postdoctoral fellowship或可以 帶到新學校的如K01, K99等等。Postdoc fellowship相對較容易,但正常台灣人, 沒有身份,無法申請NIH F32,就需要去找一些私人的獎學金,例如:Damon Runyon, Helen Hay Whitney等等的,但這種更難,通常需要博班就有Cell/Nature/Science 第一作者才能申請到(再度證明publication的重要)。如果你沒有的話,可以找一些 針對特定疾病的機構,例如JDRF或AHA等等的,難度還是比F32難一點,但沒身份也 沒辦法。Funding其實很容易被忽略,因為通常大家都沒有。有一個fellowship一來 證明你是被挑選過的,二來也證明你有些許申請funding的能力。開頭提到現在NIH payline愈來愈差,很多助理教授就算研究做得很好,如果沒辦法申請到R01,通常 還是拿不到tenure。當一個系投資一百萬美金的startup在你身上,會希望你能帶 進來兩百萬美金或更多。如果你在申請時,已經有K99或是burroughs wellcome fund, 基本上找工作就很輕鬆了。不過那畢竟是強者的領域,有K99的人也不需要看這篇 魯蛇心得文了。 以上是一個正常人在申請教職前可以做的客觀準備。其實這三點看似無關,但彼此卻是 環環相扣的。舉例來說,通常大老闆的實驗室,較不喜歡發”低impact”的文章,所以 底下人的文章數會較少,但反過來,在申請postdoc fellowship時,大老闆的實驗室 因為資源極佳,通常被視為很好的research environment,因而可以幫助你拿到 fellowship。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個人主觀的條件會影響。譬如說:你人好不好。 不要笑,我說真的。我有一個學長,pedigree超好,Nature和Science各一篇,另外 也有一個prestigious postdoctoral fellowship,這麼好的條件,當然去了好幾家 top 10學校面試,但他一個offer都沒有。有一說是他的research proposal不好, 另一說則是他人太機車。各位想想,如果你是系上教授,一個很機車的人來應徵 助理教授,就算他是條件最好的,你還是不想跟他當同事三十年吧。另外,proposal 也是應人而異,大家不同領域很難說誰好誰不好,只能看當年該系想要哪個方向的人 而已。另外還有一些加分條件,雖然沒明講,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如果你是African American, Hispanic, native American 或female的話,在差不多條件時,會較佔優勢。 不過這對於台灣人的幫助不大. 講完通則後,以下是我的血淚史及建議: Pedigree: 我的pedigree算很好,兩個老闆在彼此領域都是頭頭,兩個實驗室都track record也都 很好,值得說明的是:我博班時有換過實驗室,經一位高人學長指點後選了後來的博班 老闆,今年找工作深感慶幸,在此向學長再度致謝! Publication: 這是我最弱的一環,除了一些大實驗室的客觀因素外,我本人也要負一定責任。我大學 念化學系,進博班後,決定研究天然物全合成及方法學開發,種種原因,二年級前換了 實驗室,改做化學生物學。但我大學時連普生都沒修過,更何況是分生和遺傳學等進階 課程,所以我又花了快一年掙扎,所以畢業時,除了自己的研究題目外,沒有過多涉及 其他實驗室題目,導致只有四篇paper。當初沒預料到這個大弱點,我博後又換了一個 領域,我博班老闆極力阻止,但我沒聽進去,就跑到化工系做biomedical engineering, 一個化學家去工程的實驗室,又水土不服了一年,總算開始做了一些成果,但因為開始 學做老鼠實驗,所以我今年找工作時,雖然研究成果不錯,但還沒有文章發表出來, 對於學校來說,他看到的就是零成果。雖然我得到了跨領域學習的好處,但在找工作 上,付出嚴重的代價。建議是:要嘛都待一兩年等結果出來,要嘛就不要跨領域, 否則就要期待面試從天上掉下來了。 Funding: 以我的慘烈的publication當然不用肖想K99等進階funding了。我是做糖尿病相關研究 的,所以我申請的是JDRF postdoc fellowship,也很幸運的申請到了。更幸運的是, 這對於我找工作有極佳的幫助! 除了PPF之外,我領域跨太大也讓我付出慘痛的代價 雖然我博後老闆是生醫工程頭頭,但畢業是化工系教授 但我找化學系工作時,人家根本不鳥你 我總共申請了3x家化學系的缺(美國),一個面試機會都沒有 除了我的publication實在太弱外(看起來像是一個一事無成的博後), 現在的實驗室近五年來找化學系的教職情況很慘 所以雖然實驗室pedigree很好,但卻在化學系派不上用場(只有台大很好,給我面試) 這是另一個跨領域的缺點,因為我沒有工程背景,所以找工學院工作也會較困難 我和兩個老闆討論後,得到的結論是我應該都嘗試醫學院和藥學院的缺 化學系今年出很多缺,我從九月開始投,全部槓龜,每天都很擔心 醫學院和藥學院缺也有,但都沒符合我專長的 那時也會開始懷疑自己,但我每天給自己打氣, 告訴自己是Jose Fernandez (大家都覺得我是not-ready postdoc跟JF一樣) 只要人家找我去面試就會看到我的好了 (JF去開TJ了,所以我換一個激勵對象了@@) 感謝那段時間,我媽天天幫我回向 到了十二月時,有一個醫學院缺要找chemical biologist 特別的是,他要的專長不誇張,就是我博士論文的title 結果運氣很好的,我二月去面試,四月中就拿到offer了. 我算是運氣很好的,除了專長符合外,這個缺有拿到州政府的補助 希望找做應用研究的人,我也剛好符合.另外學校剛成立糖尿病研究中心 由於我的專長和fellowship的關係,也是導致他們聘我的原因. 我媽天天幫我回向,讓我能有這麼好的運氣 所以我也希望這篇分享文,可以幫助到一些人 我不是什麼大強者,跟多數在美國念博班的人一樣生活 我運氣很好地在一些特定時刻都能有很好的運氣,讓我做出適當的決定 希望我的分享及我規劃上的錯誤也能讓一些人避免走同樣的彎路 最後一點小心得:以前高中時,輔導室都會有申請大學的準備資料 念大學後,系上或學校不管這些,好在系學會會辦活動讓學長姊傳承申請國外學校經驗 但反而到了國外後就各自為政了.好在現在有很多新的管道例如IOH等等 讓大家可以多多瞭解不同面向的工作發展 我的目的也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讓需要的人有一些參考 祝大家研究順利,找工作順利,謝謝大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111.46.100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studyabroad/M.1400373404.A.392.html

05/18 08:57, , 1F
05/18 08:57, 1F

05/18 08:59, , 2F
謝謝分享!
05/18 08:59, 2F

05/18 09:08, , 3F
強者我學弟 我2007來讀 現在0篇 連博班還沒畢業 XD
05/18 09:08, 3F

05/18 09:15, , 4F
幹好強喔!
05/18 09:15, 4F

05/18 09:43, , 5F
偉哉 周教授 <(_ _)>
05/18 09:43, 5F

05/18 10:00, , 6F
感謝分享!
05/18 10:00, 6F

05/18 11:03, , 7F
推!
05/18 11:03, 7F

05/18 11:23, , 8F
推!看完覺得自己前途渺茫(嘆)
05/18 11:23, 8F

05/18 11:25, , 9F
推!!
05/18 11:25, 9F

05/18 11:37, , 10F
感謝耶 這種分享真的很需要 謝謝前輩
05/18 11:37, 10F

05/18 12:23, , 11F
感謝分享求職經驗!
05/18 12:23, 11F

05/18 12:54, , 12F
好文!!
05/18 12:54, 12F

05/18 13:47, , 13F
05/18 13:47, 13F

05/18 13:50, , 14F
謝謝分享!!
05/18 13:50, 14F

05/18 14:29, , 15F
非常感謝您的分享! 希望以後板上有更多這種文章!!
05/18 14:29, 15F

05/18 14:33, , 16F
太厲害了!
05/18 14:33, 16F

05/18 15:20, , 17F
好強!!謝謝分享: )
05/18 15:20, 17F

05/18 15:39, , 18F
我覺得不是犯錯或走彎路耶,反而因為跨領域而懂更多
05/18 15:39, 18F

05/18 16:03, , 19F
推!謝謝分享!! 中肯好文
05/18 16:03, 19F

05/18 17:49, , 20F
偉哉 周教授 <(_ _)>
05/18 17:49, 20F

05/18 20:32, , 21F
可否請原po把此文轉貼AfterPHD版
05/18 20:32, 21F

05/18 21:34, , 22F
偉哉學長 你讓我們實驗室的pedigree變更威了m(_ _)m
05/18 21:34, 22F

05/18 23:58, , 23F
同屆之光!
05/18 23:58, 23F

05/19 11:05, , 24F
推推
05/19 11:05, 24F

05/19 11:32, , 25F
神人同學推!
05/19 11:32, 25F

05/19 12:23, , 26F
學長推,之後找你滑雪了~~
05/19 12:23, 26F

05/19 20:14, , 27F
推!突然覺得自己未來有點…
05/19 20:14, 27F

05/20 02:48, , 28F
偉哉周教授 我剛看到JF馬上幫你祈禱 不要TJ呀
05/20 02:48, 28F

05/20 13:12, , 29F
恭喜
05/20 13:12, 29F

05/20 13:52, , 30F
推 真是好文
05/20 13:52, 30F

05/20 22:01, , 31F
恭喜!
05/20 22:01, 31F
文章代碼(AID): #1JU02SEI (studyabr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