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經濟學人 免洗學術界

看板studyabroad作者 (￾N )時間11年前 (2013/06/13 00:12), 編輯推噓7(702)
留言9則, 8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原文 http://www.economist.com/node/17723 翻譯網頁版 http://mlkj24.pixnet.net/blog/post/28503055 譯按:其實這篇文章並不是新文章,是2010年的文章,前陣子無意間看到就把它翻出來了    有些現象可能並不受時間影響,所以也許還有些參考價值,PO出來給大家參考一    下。        不過無論如何,小弟還是很佩服念博士的人,因為我也是去唸了個碩士以後覺得自    己大概不是念博士的料 Economist Dec 16th 2010 副標:為甚麼念博士通常是個浪費時間的行為 1517年萬聖節前的夜晚,馬丁路德將95篇論文(譯按:有興趣可以查馬丁路德的九十五條 論綱)釘在維騰貝格(Wittenberg)教堂的大門上。在那時,一篇論文只是闡明某人的立場 。身為奥古斯丁派派修士的路德認為,基督徒無法用金錢購買通往天堂的路。今日的論文 ,是想法,也是經歷某段時間的原創研究。寫出一篇論文是每年成千上萬博士生的目標。 在大多數的國家,博士是以學術為業的基本要求。是將獨立研究 — 某種藉由師徒密切合 作所創造出的大作,介紹給世界的途徑。每個國家、院校甚至主題的要求有所不同。有些 學生必須先花兩年拿到碩士或是學位。有些有獎學金;其他則是自己付錢。有些博士只管 研究,有些要上課跟考試,有些還要教大學部。論文可能是數十頁的數學或是數以百計的 歷史。因此,新培養的博士有可能是二十歲前半的年輕小伙子,也有可能是個四十好幾的 中年人。 許多博士生有個共同點就是心生不滿。有些人形容他們的工作是「奴工」。一星期七天、 一天十小時、低薪以及不確定的未來是很常見的。你知道你是個研究生,諷刺的是,你的 辦公室比你家裝飾得還漂亮,有你喜愛口味的泡麵。「並不是研究所本身令人沮喪」,一 位學生這樣說,他承認他蠻享受找尋免費披薩的滋味。「令人沮喪的是,了解到終點已那 麼遙不可及」。 哀嚎的博士生不是甚麼新鮮事,但在養成研究型博士(某些實用領域的「專業博士」,比 如說法律、商業或醫學有較明顯的價值)過程中似乎有系統上的問題。目前博士是供過於 求的狀態。雖說博士學位是為了能在學術界就業的訓練,博士學位的數目跟工作機會並無 關。但同時,商界領袖抱怨缺少高階技能人才,暗示博士並沒有教對東西。最嚴厲的批評 甚至將博士學位跟龐氏騙局或是直銷相比。 Rich pickings 在歷史上的大多時間,即使在大學拿個初等學位都是那些富裕少數的特權,且學術界許多 成員並沒有博士學位。但隨著二次大戰後高等教育普及,也期待大學講師有更高的學位。 美國大學最快做好準備:1970年前美國出產少於世界總數三分之一的大學學生,半數是理 工博士(美國當時僅佔了全球人口的6%)。從那之後,美國每年產出的博士數量倍數成長, 至每年六萬四千人。 其他國家也陸續追上。1998年至2006年間,OECD成員國的博士數量成長了40%,美國是22% 。博士數量增加最劇烈的國家是墨西哥、葡萄牙、義大利跟斯洛伐克。甚至連年輕人減少 的日本,也增加了超過46%的博士。這些成長,部分反映了美國以外的大學數目增加。哈 佛大學的勞動經濟學家Richard Freeman說,至2006年美國的註冊學生數僅是全球的12%。 但各大學發現博士生是便宜、上進又可用完即丟的勞動力。有更多的博士生,就可以用更 少的錢,作更多的研究,在某些國家還可以授更多課。耶魯的助教在一年也許可以教九個 月賺2萬美金。美國全職教授2009年的平均薪資是$109,000 — 比法官跟地方法官的平均 都高。 事實上,博士的產出已超過大學講師的需求。最近Andrew Hacker及學者兼作家Claudia Dreifus合著的一本書裡面寫到,美國在2005年至2009年間發出超過十萬張博士文憑。而 同個時間點只有多出一萬六千個教授職。利用博士生來教大學部學生,削減了全職的教職 數量。即使在博士數量增加相較溫和的加拿大,2007年各大學授與了4,800張博士文憑, 但只雇用了2,616名全職教授。只有一些成長快速的發展中國家,比如說巴西跟中國,現 在看起來還缺博士。 A short course in supply and demand 在研究領域也有類似的故事。博士生,跟被一位學生形容是「學術界的醜陋軟肋」,通常 被稱作「博士後」的契約員工,是現今作研究的大宗。目前博士後也供過於求。Freeman 博士從一份2000年前的數據得出一結論,如果美國生命科學界的教職可以每年多出5%,僅 有20%的學生可以找到工作。加拿大境內80%的博士後一年賺約$38,600或更少(稅前) — 跟建築工人平均薪資相同。博士後數量的增加,某種程度上也增加了進入學術界的困難度 。在某些領域,一份全職工作的前提是需要五年的博士後經歷。 這些低薪博士研究員、博士後大軍壯大了大學、乃至國家的研究實力。但這非永遠的好事 。聰明、訓練精良的腦袋可能因為潮流改變就整個浪費掉。在後人造衛星時代,造就了大 量的物理博士;但因為越戰,科研預算遭刪減後戛然而止。CUNY物理學教授Brian Schwartz說,在1970年代至多可能有五千名物理學家必須在其他領域找工作。 美國教師(博士)工會的崛起,反映了大學/博士生間隱性契約的崩潰:現在給你最低薪, 之後給你好教職。公立大學,比如說UW-Madison的博士生教師早在1960年代就成立工會, 但最近幾年工會化的腳步才開始加速。工會潮傳到私立大學;雖然耶魯、康乃爾抑制工會 發展,這些學校的管理階層及一些教職員認為教書的博士生並非勞工,而較像學徒的角色 。2002年,紐約大學認可博士教師的工會,是第一所認可的私立大學,但三年後就停止與 該工會協商了。 某些國家,比如英國跟美國,低薪及工作前景黯淡是某些外國博士生的寫照。Freeman博 士估算,1966年時美國授予的理工科博士僅有23%是外國人。2006年這個比例增加到48%。 外國學生較能忍受糟糕的工作環境,而廉價聰慧的外國勞工也是薪資降低的原因。 博士的擁護者認為,即使無法獲得永久教職,這一切仍然是值得的。並不是所有的學生都 期望一份大學教職,許多都轉到私人機構就職,比如產業研究。這是真的;但輟學率顯示 了許多學生都變得委靡不振。美國僅有57%的博士生在註冊日後的十年內可取得博士學位 。在多數學生自己付錢念書的人文學科方面,這個數字則變成49%。更糟的是,當其他學 科的學生在最初幾年就試著跳船時,人文學科的博士生堅守崗位至最後,不得不放棄才鬆 手。而這些提前放棄的學生反而成為美國學術界的精華。一份研究某美國大學的報告顯示 ,那些有把博士念完的人,並沒有比中途放棄的人聰明。差勁的指導、工作沒前景或沒錢 讓他們失去動力。 即使那些找到校園外工作的博士畢業生也不一定就事事妥當。博士課程太專門,以至於就 業輔導室對於要找業界工作的畢業生不太有幫助,且指導教授對於離開學術界的學生通常 不太有興趣。一份OECD的研究顯示,拿到學位後的五年,超過60%的斯洛伐克博士、超過 45%的比利時、捷克、德國跟西班牙博士仍然是拿短期契約。約三分之一的奧地利博士畢 業生從事跟他們的學位無關的工作。德國13%的博士在從事低微的工作,而荷蘭約是12%。 A very slim premium 博士畢業生賺得錢至少有比大學畢業生多。Bernard Casey在「高等教育政策及管理」期 刊發表的一篇研究顯示,擁有學士學位的英國男人,比那些原本可以進大學但選擇不去念 的人多賺14%。博士的薪資溢價約多26%。但最短一年就可能拿到的碩士學位,此溢價跟博 士的差不多,達23%。某些領域的博士的薪資優勢甚至不存在。數學、電腦、社會科學及 語言學的博士賺得跟碩士差不多。比碩士還少的領域有工程、建築及教育。只有在醫學、 其他科學、商業及財金等領域的報酬才比較划得來。綜合所有的領域算起來,博士薪水僅 比碩士多3%。 物理學家Schwartz說在博士課程中所習得的技能,其實在更短的碩士課程中也都可以獲得 。他說,三十年前華爾街的眾公司,發現物理學家可以解出微分方程,雇用他們成為計量 分析師及交易員。而現在,好幾種短期課程可提供應用在金融界上更進階的數學課程。「 修過一堂微分方程的物理學博士是沒競爭力的」Schwartz這樣說。 許多學生說他們去念這個領域是出於對該領域的熱情,教育本身就有意義(譯按:原文這 邊是用an end in itself,表示博士教育重要的不是在於獲得甚麼,而重要的是教育本身 就是目的)。很少人去想,獲得博士資格後的出路在哪。一份對英國博士畢業生的調查顯 示,約有三分之一的人承認,他們念博士部分原因是因為他們想繼續當學生,或是延遲找 工作的時間。將近一半的工科學生這樣承認。科學家很容易拿到助學金,然後去讀個博士 。但其實留在學校優劣參半。「念太多書」的員工 — 意即較工作需要的教育程度更高 — 比較容易不滿、工作效率較差,也較愛囔囔說要離職。 學界總喜歡問念博士值不值得,就跟問說這個世界上是不是充斥著太多的藝術跟文化一樣 。他們相信從宇宙散播的知識讓社會更有創造力、更健康。這有可能是真的;但對個人來 講,去念博士仍然可能是個糟糕的選擇。 而學界、院校跟博士生的利益卻不一致。越聰明的學生留在學校,對學界就越好。研究生 為他們的指導教授帶來補助款,讓指導教授的論文發表記錄更光彩。學者會在聰明的大學 生理面挑選適合作研究生的對象。讓聰明的小孩離去並不是他們的初衷,起碼在開始時。 一位女性學生說,一開始她被指導教授告知未來的機會有多好,但在七年的艱苦生活後, 指導教授開了個叫她去找尋金龜婿的玩笑後把她攆走了。 肯塔基大學心理學教授Monica Harris是個特例。她認為現在博士已經太多了,所以拒絕 再授予博士文憑。但這樣單向的控制是少數。最近一位長春藤名校的校長被問到有關博士 供過於求的問題時,他說就算名校砍博士人數,其他學校也會把這些缺額補上。 Noble pursuits 念博士的許多缺點已是眾所周知。本文作者在十多年前奮力取得一個大抵上沒啥意義的理 論生態學博士時就已經體悟到了。當時歐洲國家嘗試著調和高等教育,某些擁有美國博士 的機構,想推動更結構化的學習。 許多提供研究經費的組織意識到,許多博士很難將他們的技能轉換到就業市場上。寫實驗 報告、作學術演講以及寫篇六個月的文獻探討,其實對世界一點用也沒有。知識快速地被 廣大群眾吸收。有些大學現在提供博士生一些對找工作可能有幫助的軟性課程,比如說溝 通或是團隊合作。英國四年制博士課程NewRoutePhD就宣布他們會在研究所教授這些課程 。 評量標準跟誘因也會隨之改變。有些大學系所及學者認為,博士生數量是個成功的指標, 相互競爭要製造更多博士生。對學生來講,多快可以找到永久教職、賺多少的指標更實際。 浮濫頒發博士的懲罰就是,突然上昇的博士生數量讓博士生素質從開始便降低了。 許多去念博士的是課堂上最聰明的人,在未來也會把所有事作到最好。他們會獲得許多榮 譽跟獎金。今年,新的研究生即將闖入他們的研究領域。很少人願意接受的事實是,他們 所進入的這個體制,其實是為了造福他人,即使努力及聰明兼備也不一定會成功。他們如 果把這些投入的時間精力拿去做別的事情,可能會更好。他們也許可以運用他們的研究技 能,來更深層地觀察這個雞肋學術界。某人應該以此為題來寫個論文。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6.210.160

06/13 00:41, , 1F
06/13 00:41, 1F

06/13 00:52, , 2F
代改標題分類為分享
06/13 00:52, 2F
chenCT:轉錄至看板 PhD 06/13 21:58

06/13 23:10, , 3F
經濟學人翻譯魔人推
06/13 23:10, 3F

06/14 09:28, , 4F
06/14 09:28, 4F

06/14 13:49, , 5F
哭哭
06/14 13:49, 5F

06/15 07:53, , 6F
推薦這篇文章
06/15 07:53, 6F

06/15 09:39, , 7F
推!!
06/15 09:39, 7F

06/20 00:35, , 8F
找不找的到好工作還是看領域啦 像finance accounting
06/20 00:35, 8F

06/20 00:35, , 9F
讀phd都是很好的投資
06/20 00:35, 9F
文章代碼(AID): #1Hk9tmcP (studyabr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