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美國和英國的教育風格

看板studyabroad作者 (benice)時間11年前 (2012/09/18 10:05),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我這邊先提供英國的部份給你做參考, 為我蒐集資料後撰寫的文章: 英國的公學(public schools)非公立學校,他們是現今英國各式各樣私立學校的前身, 即像中國古時的私塾,確實也是歷史悠久,可追溯至西元567年成立的The King's School, Canterbury,西元710年成立並於1550由英王愛德華五世再特許成立的Sherborne School, 970年The King's School, Ely,1440年的Eton College,1552年的Shrewsbury School等 等,至今仍迄立不搖,而一般人非得傳承往往不得其門而入。一般台灣家長想送孩子進入 這些公學機率很少,但並非完全沒有,提早註冊並接受該校入學測驗,仍有機會擠進去。 英國從過去這種私塾制的學校演變成今日各式各樣的私學,已自成一格並獲得國際聲譽, 雖然英國只有7%的學生唸私立學校(到了16歲以後增加到18%),私立學校畢業生卻佔了頂 尖大學如Oxbridge的40%。 難怪英國政府費盡心思改革公立學校教育系統,但近年因教育預算刪減,數個資助弱勢公 立學校及經濟弱勢的計劃停擺,讓英人非常緊張會回到彼時上流社會及底層社會的極大教 育差距,要如何以有限的經費讓每個孩子擁有接近平等的受教權?英國政府提出國家接手 地方教育的作法,直接由中央發給學校經費由學校自由運用,不再透過地方政府以避免地 方官僚。並鼓勵民間興學政府監督,自2006年法案鼓勵公立學校取得家長及團體信託資格 以來,再祭出自由學校的理念。此外,還有打破所謂 “招生公平性”,允許國立學校及 自由學校優先招收經濟弱勢學生等等。 台灣家長送小孩到英國接受的主要是私立小學及中學教育系統。台灣的家長有時會問是否 有可能進入英國公立學校教育系統,但唯英納稅人及居留資格人士可讓子女進入公立教育 系統。 其實私立學校拼棄填鴨式教學,以適才適性的教學見長,培養全人人格為目標。所在位置 提供清幽、廣闊的學習環境,在傳統殿堂內配備新式軟硬體。標榜讓孩子不只在學術方面 能有所精進,並能有健全的品德和體魄,而周全的住宿管理及監護人制度也可讓家長放心 。 提早讓孩子接觸住宿生活、團體學習也不是一件壞事。的確傳統Preparatory School即收 8歲住宿生,甚至還有的還更早,常有人笑言生了孩子若無暇教養,不妨像英國人一樣,孩 子3歲便送他們去住宿學校。當然現在住宿學校招生的年齡大都是在7歲以後。 台灣父母比較捨不得孩子7、8歲便離家住校,甚至是負岌異鄉。因此可先訓練孩子的英語 能力,選在孩子小學畢業之後約12、13歲的年齡再送他們去英國唸私立學校。而台灣父母 需在孩子入學前1至3年即4、5年級便做功課、接觸有意申請學校的入學測驗,之後到該校 在台授權機構如UKEAS、英國文化協會等考入學測驗,學校接受即後給入學許可,並介紹 監護人及提供學校入學須知、住宿生須知(boarders’ kit list),包括制服、配件、可 攜物品、零用錢等等規定。 孩子在小學畢業後到英國不能立刻進入他們的GCSE中學課程,因GCSE課程是約14歲到16歲 的課程,在這之前英國孩子已唸了約9年的預備課程,所以台灣孩子到了那邊通常要銜接一 年預備課程。私立中學招生的年齡即為13歲,也可看出英國的私立中學其實和許多國家的 小學教育接軌,以招募並培養全世界的人才為己任。 如果還是捨不得送12、13歲的孩子出國唸書,但仍希望孩子唸好的傳統私立中學唸GCSE課 程,需把握在孩子國三前送出去。同樣的必須提早1、2年申請並通過學校的Common Entrance入學測驗,才能順利選讀GCSE。 GCSE課程主修課程在英國教改新課程大綱中,包括數學、英語、外語(台灣孩子通常即中 文,另需選讀ESL等英語課程,以補英語的不足。)、2門科學(生物、化學、物理、應用科 學等等)、地理或歷史,選修即有宗教研究、藝術、音樂、體育、設計技術、戲劇、電腦、 織品、拉丁文等等。 若GCSE的測驗成績及學習態度不錯,學校通常接受孩子續讀Sixth form高中-分為lower sixth及upper sixth,所學為GCE Advanced Levels(A-levels)考試課程或IB國際中學文憑 課程,這二年的課程即決定孩子未來升大學的方向。台灣家長若要孩子轉唸他校的相關課 程,需在入學年的前一個學期即向學校提出,否則需支付下一學期的費用。因英國私校制 度都是提早註冊,孩子若不唸九月的課程,便要在一月時提出(學校分3學期,分別是9月 秋季、1月春季及4月夏季),讓學校可針對缺額招生。 進入A-level課程的年齡需18歲以下,但部份傳統私立中學通常在孩子13歲的入學年即額 滿,所以在孩子高中階段之後才送孩子出去的家長,在此時較無法選擇傳統中學,可考慮 一些後起之秀,或轉向國際指導學院。 A-level及IB的課程源自GCSE科目,GCSE科目成績拿到C以上,才能唸該科目的進階即 A-level課程(AS唸4門,之後A2 level唸3或4門科目)。因可在A-level成績出來前即透過 英國大學聯招會申請大學,而申請依據即為老師預測孩子考的A-level成績及GCSE成績, 因此若GCSE成績優良申請大學成功的機率很高。這也是英國另一個現象,即用私立學校 GCSE優秀成績,比用高中A-level成績更有利申請。有些孩子等到A-level成績出來才申請 大學,通常已進不了想唸的大學。 至於英國沒有統一的大考,那這些GCSE和A-level的考試是誰在執行呢?學校通常與數個 獲認可的考試機構合作,英格蘭、威爾斯及北愛教育系統的考試機構有Edexcel、CIE、 AQA、OCR等等,蘇格蘭則為SQA(蘇格蘭的教育系統又可寫另一個章節),由這些機構執行 各種中學學力及資格認證考試。 如前所述,A-level學生可在最後考試成績出來前即可申請大學,英國的大學(也包括蘇格 蘭的大學)會參考孩子老師預測的A-level成績 - 但通常不可信,所以大學會給條件式入 學許可,要求孩子在哪些科目要實際拿到A,因為近年來大學入學競爭日益激烈,有些大學 會提高條件,例如大學手冊裡寫的條件為BBB,但你收到的條件卻是要達到ABB。 英國大學聯招會(UCAS)現推行計分系統,例如A*等於140分,A為120,B為100,C為80,D為 60,E為40(此為A-level,IB計分方式不同),所以大學會要求學生拿到像是280分,來取 代所謂B-B-C的要求,給了學生更多申請彈性,學生的分數可以是A-B-D,或者是4或5門科 目加總的分數,這個計分系統也接受非學術科目如音樂或技術課程。 若學生很幸運能獲得入學許可,應盡全力達成學校的入學要求。若第一階段審核被刷下來 而進入八月的“清理階段”,便很難再拿到入學許可。英國大學窄門愈來愈難擠,其實英 國學生會思考是否給自己一個空缺年-中學畢業後上大學前所休的一年假期,常用於實習 或旅遊,若唸高階職訓課程,在21歲或有工作經驗之後再申請進入大學唸書,而這群成人 學生,通常會獲得入學許可,因為他們能提出更具競爭力的申請文件,大學也認為成人學 生更懂得如何掌握知識並珍惜大學的機會。 網誌版: http://ppt.cc/AHS3 ※ 引述《TerryGou (鍵盤郭董)》之銘言: : 我大哥要把女兒送出國去讀書 她明年就要小學畢業了 : 我大哥打算送她去讀中學 未來也會在國外完成高等教育 : 他比較過費用和語言之後 範圍縮小到美國和英國 : 考量到未來的競爭趨勢 人才的創造力會變得更加重要 : 所以希望送到一個比較能刺激創意的環境 讓她在那裏學習成長 : 想請問大家 : 美國和英國的教育 那個在創造力上面會比較有幫助? : 又或者 : 那個在學生的創造力培養上 比較具有優勢 或者不同的style? : 希望大家多給些建議 感謝大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201.146.10
文章代碼(AID): #1GLzRuNr (studyabr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