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這五個最常見的閱讀問題,你都曾遇過嗎?

看板study作者 (林強)時間5年前 (2019/05/15 21:32), 5年前編輯推噓6(601)
留言7則, 7人參與, 4年前最新討論串1/1
圖好讀版:https://pse.is/HUU2T (有些超連結,有興趣才需要進來點) 閱讀時間:約10分鐘 -- 過去我曾寫過不少關於「閱讀方法和技巧」的文章,也因為常常辦讀書會和分享學習方法 ,而有不少朋友私下會請教我關於「如何閱讀」的方法。 從這些朋友的回饋中,我發現大家似乎對於「閱讀」和「學習方法」上有許多期 待和困難。 因此,我決定寫這篇文章,整理出常見的一些問題,並且透過我的經驗和方法來一一為大 家解答,希望可以幫助大家提升閱讀與學習的成效。 下面就帶大家一起看看有那些常見問題吧! 一、我發現自己從畢業後,就不想再碰書了,該怎麼辦? 首先,這個問題其實很常見,不只有你才如此,在台灣曾接受過「升學主義」和「填鴨式 教育」的人,都有過相似的狀況,這點從每年調查台灣人平均讀多少書,以及試著 隨機抽樣問問身邊的朋友們你就會發現。 另外也要先鼓勵你一下,因為你會認為閱讀是一件很重要的事,這就表示一來你已經開始 意識到這是個問題 (至少對你來說),二來你其實是很在意自己能否透過閱讀來學習成長 ,光想到這兩點你就已經超越了許多人了。 那該怎麼辦呢? 我認為有三個方式: 1. 先「排毒」,找回閱讀的胃口 2. 安排閱讀時光 3. 用簡單的方法開始培養閱讀習慣 「排毒」是比較誇張的比喻,不過正如前面談到,許多人看待讀書這件事的觀感已被填鴨 式教育所影響,大家的閱讀的胃口都養壞了,所以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排毒。 首先,你可以先試著隨意翻閱任何你手邊有興趣的書,不管是小說或任何類型的書都可以 ,看看它的封面文字、設計或翻翻作者介紹前言,這時不用在意自己能不能讀下去,或是 一定要能從中得到什麼。 先找到自己有興趣、拿起來覺得很喜歡的書籍就ok了。 再來,就是安排時間,這裡的重點是不用先強迫規定自己一定要讀多少時間,或讀完多少 內容,而是找一個比較不會有壓力的時段,讓自己可以翻看有興趣的書籍。 也許是每晚睡前30分鐘,或是午休時看個15分鐘的書,也可以是周末下午帶著一本你很喜 愛小說,找一間漂亮的咖啡館,好好享受一個人的閱讀時光。 最後是培養習慣,在經過前面的排毒過程,以及安排閱讀時光後,當你開始發現自己好像 拿起書來不會覺得難受或有壓力時,你就可以嘗試建立起持續閱讀的習慣。 也許是固定時段來閱讀,例如:每日晨讀30分鐘,一周閱讀3~5次。也可以是找三五好友 一起辦個讀書會,每月固定討論一本好書。 以上,這些方法相信可以幫助你,讓你再次從閱讀中獲得感動。 二、我一直會有「沒有讀完的書,但又想買新書」的情況,一想到就會覺得焦慮。 我以前也有類似問題,但我後來克服了,我認為通常人們解決這焦慮的方法有兩種: 1. 太痛苦了,那我還是先不要買新書好了 2. 太痛苦了,但不管啦,我還是要買新書 不管怎樣,你要處理的問題其實是在 「想買新書的慾望」與「書讀不完的焦慮」這兩者之間的對抗中找到平衡。 針對這問題,我的建議有三點: 1. 先找出書讀不完的原因 2. 放棄「該把書讀完」的既定想法 3. 買新書前,先想清楚目的和原因 首先,書讀不完的原因,有時候不是你的錯,可能是這本書實在太難讀了,你其實不用硬 是把書「嗑」完,也可能是你開始閱讀後才發現,書中的內容與你想知道的有很大的落差 ,但沒讀完又覺得很可惜。 這時,我建議你應該嘗試放棄:把每一本書都應該從頭讀到尾的習慣,為什麼這樣說呢? 因為有些朋友過去在校時的閱讀習慣,為了要應付考試 ,會被要求要把一本書從頭讀完 。 但當你畢業開始工作後,其實並不該繼續這樣做,一來你的時間比以前少,二來效率並不 高。 除了為了娛樂而讀之外, 職場人士很大一部份的閱讀是為了提升知識技能,因此如果一 本500頁的書籍,裡頭只要有一兩段內容對你真正有幫助的話,就算只有讀完這些,其實 你買這本書的目的就已經達成了。 最後,為了減少再次遇到這樣焦慮情況,我建議你每次想買一本新書前,都可以試著先問 自己: 「我想讀這本書的原因是什麼?」 「看完書封介紹和目錄大綱後,我覺得我可以從那邊得到什麼?」 「在買這本新書前,我曾讀過相關的主題的書籍嗎? 當時得到了什麼新知?」 當你試著提問和回答上述問題後,你會更清楚你該不該買這本書,以及買了之後預期可以 得到什麼,能夠像這樣「帶著目的」去挑選書籍和閱讀時,相信你每次閱讀時都可以加速 得到你想要的東西,也不會再有「因為書沒讀完又想買新書」的焦慮了。 三、因為工作所需,我常常需要大量閱讀,在消化後要能產出獨特觀點、並讓人容易理解 ,請問有什麼更有效的方法嗎? 這問題很常出現在一些職業工作上,例如:需要大量閱讀資料的研究生、要快速了解某個 主題的編輯、每天都要產出吸引人的文章的部格客,或任何需要產出知識性內容的人。 最近我朋友開了一堂線上課叫《將知識提煉成觀點:鮪魚的獨門閱讀心法!》 他在課中提到一個「如何將知識化為已用」的筆記方法,他稱為「反芻案例。」 所謂的「反芻」,一般是指動物將胃裡面的食物倒流回口中,再次咀嚼的行為。 而他借用了這個詞來比喻閱讀。 就像在進食一樣,想像一下你從書中讀到了某段新知識後,當你讀了進去,然後再拿出來 用,並寫成一個案例,這的過程就是「反芻案例」。 具體的方式有兩點,分別是: 1. 與舊知做連結 當看完某本書的某段內容,甚至只是一句話而已,你可以試著讓這句話跟你的生活做連結 ,回想看看作者的觀點和你過去的知識有什麼相關,或是相反的地方,並問自己為什麼? 2. 化為行動方計 在做完與舊知做連結後,下一步你還可以思考,我該如何用這個理論來解決什麼問題? 例 如我最近讀到一個新的名詞:「前例主義」,指的是公司想嘗試新的業業在做決策時,老 是只想做有人做過的事,而不敢創新。 當我讀到這個名詞時,其實聯想到: 「我們公司是否也是如何?」 「在做行銷活動時,不敢嘗試新的方式的原因為何?」 「過去曾做過的案例,在事後都有認真檢討成效嗎?」 像這樣試著寫出「反芻案例」的過程,可以訓練你平時收集資料和產出靈感的能力,你可 以在平時閱讀時就進行。 不過這時也許有人會問:「這樣一邊閱讀一邊反芻,難道不會影響閱讀速度而變慢嗎?讓 我的閱讀效率變差?」 這問題是我在Dcard上的書籍版也被人詢問過,下面我重新整理我的回覆給大家參 考: 這問題就看你在意的是閱讀速度(有限的時間內,讀完多少書),或是理解多少內容(以 輸出來估計)。 如果是前者,其實也不衝突,只要換個方式就能解決。 例如:你可以在讀完全書之後,或是每次讀完一個章節特別有感時,先寫下一些「關鍵字 」出來,當作幫助你日後回想,想反芻案例的就可以立即使用。 若你試著這樣做,就我的經驗是不會打斷你的閱讀節奏和速度。 其實這個問題很像:「到底是一邊閱讀一邊筆記,還是全部閱讀完在做筆記好呢?」 我認為都可以,前提只要不影響你的閱讀節奏就好,一本書你本來就可以用各種方法閱讀 很多次,並且做到「讀得快」又「讀完很多次」。 這到底怎麼做呢? 建議你可以看我先前的網誌文章:《閱讀的線索-雪球速讀法》。 四、我平常的專注力不足,所以每次看書時都很容易分心,該怎麼辦呢? 我們公司有一位女同事叫文佩,她除了是一位優秀的設計師之外,也是我們公司裡讀書讀 的又快又多的人,主要原因並不是她懂那些你不知道的閱讀技巧、或是她的時間比我們還 多。 而是她回家後「就沒有網路」(家裡沒有裝wifi),所以只好每晚都看書(笑)。 這裡並不是要你也把家裡的網路全停掉,而是希望你要先把會讓你分心的人事物先排除掉 ,才有辦法提升專注力。 例如:如果你在家裡客廳想讀書,卻老是被人家看電視的聲音,或走來走去的情況所影響 的話,你就不該在客廳閱讀,改到房間去,或是在家人不在時間。 如果你在房間容易被其他東西所吸引,例如手機、電腦傳來的訊息聲音、溫暖的被窩與床 …等等。建議你要先把手機、電腦關靜音,甚至關掉網路也行,並且試著在書桌上閱讀。 另外,為自己創造一個「閱讀前的儀式」也是一種很好的方式。 透過「儀式感」來強化自己進入閱讀狀態。 也許是在閱讀前先為自己泡一杯美味咖啡後,讓自己的心情沉澱下來後,坐到固定的書桌 上展開書頁,再開始閱讀。 最後,關於如何提升專注力,我這裡介紹一本好書給你,叫《Deep Work深度工作力:淺 薄時代,個人成功的關鍵能力》,裡頭教了不少有用的方法,我親自嘗試過一兩個覺得效 果很不錯,相信對你也會有幫助。 五、我老覺得自己是否沒有讀對或理解書中內容,該怎麼辦? 這問題我在我的粉絲團以及Medium上曾被網友詢問過,身邊也有朋友反應相似的狀況, 嘗試去調查和了解後,我發現可能是因為: 1. 心態上的問題 2. 沒有透過輸出和展現,來驗證自己的理解程度 首先心態上的問題,有時是精神層面的,例如:對你對自己閱讀後理解沒有信心,特別是 當發現自己讀不懂書中作者的觀點時,會因此信心不足而先認為是自己的問題,不曾想過 是不是書本身有問題。 一般來說,若你懂得挑選出合適自己程度的書籍,並找到了內容編排結構完整、作者專業 及寫作力都具備的好書時,很難會發生這種情況。 因此若要找回信心,以及正確衡量自己的背景知識程度的話,你要先學會的是「選書技巧 」,關於這方面的內容太長,這裡就不再贅述,有興趣可以參考我過去寫的這篇文章《 IBM首席顧問的大人學習法》。 所謂「是否理解書中內容」這件事,我覺得最簡單的驗證方法就是:「輸出」。 不管你是像我一樣在每晚睡覺前,會把今日所閱讀的內容,講給我老婆聽 (變成床邊故事 了),或是像上面提到不要只抄金句書摘,而要開始寫「反芻案例」的方法。 我相信只要試著把你所學到的東西「輸出」看看,就可以簡單驗證自己是否已掌握了書中 內容,甚至進一步創造出屬於自己的觀點。 #總結 以上,關於「閱讀」的五個常見問題,希望我的經驗分享對你有幫助。 我一直認為在這個數位時代的浪潮下,「閱讀能力」反而是現代人更要具備的能力之一, 懂閱讀的人往往善於思考、能舉一反三,同時共情能力也比一般人強大,能夠讀懂他人的 想法,並透過「輸出」來影響他人行動。 建議大家真的可以好好學習閱讀方法,也歡迎留言與我交流。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9.207.13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udy/M.1557927141.A.D71.html ※ 編輯: kong121 (1.169.207.137), 05/15/2019 21:32:47

05/16 02:10, 5年前 , 1F
感謝您的分享!非常棒
05/16 02:10, 1F

05/16 13:16, 5年前 , 2F
感謝啦,可以多交流 :)
05/16 13:16, 2F

05/18 00:31, 5年前 , 3F
很實用!
05/18 00:31, 3F

05/18 15:32, 5年前 , 4F
感謝分享
05/18 15:32, 4F

05/19 07:53, 5年前 , 5F
感謝分享
05/19 07:53, 5F

07/18 22:11, 4年前 , 6F
謝謝分享,很實用
07/18 22:11, 6F

11/12 13:39, 4年前 , 7F
感謝分享~
11/12 13:39, 7F
文章代碼(AID): #1St1Jbrn (stu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