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學習如何學習他人摘要整理

看板study作者 (Ryhpezlis)時間9年前 (2015/02/23 20:03), 9年前編輯推噓5(500)
留言5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網誌好讀版(無廣告無音樂就只是文章) http://goo.gl/f3pHGq http://lisez.logdown.com/posts/255893-learning-how-to-learn-summary-of-others-finishing # 學習如何學習他人摘要整理 *** 編者:zeSil ## 基本概念 ### 二種思考模式:集中模式與發散模式 研究證明人類目前有兩種思考模式**集中模式**以及**發散模式**: **集中模式**適合用在簡單與已知的問題處理,大腦此時按造既定迴路解決問題;而在未 知問題處理上,大腦將處於**發散模式**,隨機形成各式樣迴路。又大腦在發散模式中, 解決問題形成思考路徑後,便會切換到集中模式。 這兩種模式是互斥,無法同時進行;但我們可藉由快速切換來達到效果。如可利用圖騰或 象徵物,作為切換二者啟動器。 >範例:在發散思考同時,握住鑰匙;而在思考時,突然看見手中鑰匙,轉為集中模式,開 始記錄、整理發散思考成果。 ### 人工迴路:類比與比喻 學習具體事物時,我們可藉由與現實連結,有效率的掌握知識;但學習抽象概念時(如數 學、感情描述),現實中不存在對應的具體事物,我們可以透過類比、比喻,以人工方式 建立思考迴路。並重複進行加深思考迴路,幫助記憶。 ### 記憶與遺忘 依使用方式不同,可將記憶分為**長期記憶**與**工作記憶**: - **工作記憶**指的是當前正在處理事物的記憶位置,並與長期記憶區連結。一般人約能 一次性處理4個工作記憶。當我們在處理或解決問題,就需要不斷地更新工作記憶,直到 解決問題或處理完畢為止。 - **長期記憶**即是我們飄渺無邊際的記憶儲存區,我們可透過不斷重複思考迴路,加深 記憶,將記憶轉為長期記憶。但也因為長期記憶區過於廣大,尋找費時。 #### 遺忘曲線與間隔式學習 Hermann Ebbinghaus研究發現,記憶將隨著時間逐漸淡忘(如下表),但我們可透過重複 來加深記憶。Sebastian Leitner便透過此種發現,發明「間隔式學習法」,建立有效的複 習方式。一般最佳複習時間為:5分後、20分後、12時後、1日、2日、5日、14日 | 學習後時間 | 記憶比例 | |-------------- |--------------| | 20分後 | 58% | | 1時後 | 44% | | 1日後 | 26% | | 7日後 | 23% | | 1月後 | 21% | #### 回憶與概念圖 最佳的記憶方式,是回憶,因可以透過回憶了解遺忘與記憶部分;當再次記憶時,同時可 將遺忘部分補上,以及強化記憶部分。 同時可嘗試在不同場所回憶(學習場所外)。記憶時會同時將各式資訊一同記憶(如氣味 、位置、聲音等),而這些資訊就如同線索一般;在不同環境回憶,就阻隔部分線索,建 立新線索,增加可回憶線索。 而幫助記憶的概念圖使用時機,在已建立基本的組集後。欠缺基本組集使概念網路無法有 效連結,無法達到概念圖預期的記憶效果。 #### 記憶錯覺 過度的使用螢光筆註記與劃線註記,就如同翻看答案後感覺自身理解一般,以及Google不 懂概念後覺得理解一般(指鍵盤XX)。如真要註記,應先試圖尋找主旨,減少畫記數量( 關鍵字勝過一段),或在空白處筆記摘要訊息效果更佳。 破除記憶錯覺方法即是測驗,測驗同時可檢測遺忘部分。 ### 睡眠的功用:清理與整理 - 在清醒時大腦將產生有害物質,並在睡眠中清理。 - 睡眠時大腦同時會重新整理記憶。淡化不重要的記憶,加深重要的記憶並形成記憶區塊 ## 組集(Chunk)、整體面(Big Pcture)與脈絡(Context) 組集指為方便記憶將事物分割為小單位整體。其得以將多組工作記憶連結整合一組,也有 利於整理成長期記憶。 >組集可理解為「區塊」,將待記憶事物整合為一個區塊 >如記憶室內電話(02-1234-5678),或手機(0912-345-678) ### 組集步驟與整體 各學門均有各自組集方法,主要步驟為集中精神、理解訊息、實踐模式: - 首先,先集中精神在組集的工作記憶上,此將動用所有工作記憶,將4組工作相互連結, 同時與長期記憶連結,最終串成一組。此時最忌諱干擾,如思考時同時操作手機、臉書、 上PTT等。 - 再者,理解進行組集的資訊,將概念整合產生中心連結。同時理解可以創造與其他記憶 連結迴路,產生新的組集。此時要避免在狀況欠佳下進行,避免無效用的理解,通常會產 生欠缺效用的組集。 - 最後則是實踐,運用創作出的模式,加深記憶,避免逐漸淡化後遺忘。 需要注意的是,理解與實踐是兩回事。理解只是了解概念,但是否能實踐是另一回事。創 意或新想法,多半在實踐中產生。 與組集相對的是整體面,相較於組集由小單位記憶由下而上逐漸構成;整體面則是改由上 而下、全面性的角度建立記憶,例如透過目錄、標題、速覽來達到效果。此二方法相輔相 成。 ### 置入脈絡中 在組集過程中或許可以解決當前問題,但無法幫助判斷使用時機。而將組集置入脈絡中, 即可從整體面觀察它的位置,此過程可以了解使用組集的恰當時機。而此時即需要借助整 體面,來將組塊置入脈絡中。 >如拼拼圖,需先了解原始畫作,但拼圖過程也需要了解單張拼圖構造,才能將其放入正確 的位置 ## 習慣與拖延 拖延在於不甘願行事時的痛苦感,而此時大腦為了解除痛苦感,便開始將注意力轉移其他 事情,此時便開始拖延。但同時,如果不得不開始行事,經過一段時間後,將逐漸消退痛 苦感,而**蕃茄鐘工作法**即是運用此原理,其他方法如任務清單。 ## 測驗指南 ### 測驗前查核表 1. 是否盡了最大努力理解內容? 1. 是否與其他人一同解決作業問題? 1. 是否試圖嘗試列好解題概要? 1. 是否在團體討論中積極參與? 1. 是否嘗試向助教或教學者發問? 1. 是否理解所有解題過程? 1. 是否在課堂對不懂的解題過程發問? 1. 如果有參考書,是否在考試前閱讀完畢並確信自己可解答任何參考書內問題? 1. 是否嘗試盡可能快速地做出解題概要? 1. 是否複習教材並與其他人相互討論問題與測驗? 1. 是否在考前複習機會中提出任何自身不懂的問題? 1. 是否在測驗前一天睡飽? ### 小提醒 - 改變解答順序。作答時遇難題先嘗試解答,無法輕易解決時,先跳過解答下題。意識上 並未解答此題,但此時腦內其他工作區正在運作中,說不定再次回來即已靈光一閃。 - 「題」前回憶。作答選擇題時,閱讀題目時蓋住選項,回憶相關知識後再進行作答 (**注意:考試時請自行斟酌,此嚴重影響作答時間**) - 正向思考。處於壓力狀況時,腦內將分泌化學物質幫助我們正常運作,而此時即轉念思 考,幫助我們正面迎戰。 >範例:考試好難 -> 解題讓我興奮 - 深呼吸。在考前幾週練習腹式深呼吸,以迅速在考場老僧入定。 ## 主要參考文章 1. [WEEK1《基本概念和思維模式》](http://mooc.guokr.com/note/9077/) 2. [WEEK2《組塊》__1—組塊](http://mooc.guokr.com/note/9153/) 3. [WEEK2《組塊》__2—回憶與能力錯覺](http://mooc.guokr.com/note/9362/) 4. [WEEK3《拖延症》_1—習慣的養成和改變](http://mooc.guokr.com/note/9506/) 5. [WEEK4_考試指南](http://mooc.guokr.com/note/9601/) 6. [萊特納的學習卡片箱](http://memobank.pixnet.net/blog/post/25045886-萊特納的\ 學習卡片箱) 7. [艾賓豪斯的遺忘曲線](http://memobank.pixnet.net/blog/post/24950161-艾賓豪斯\ 的遺忘曲線)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163.196.5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udy/M.1424692983.A.5BE.html ※ 編輯: zeSil (203.163.196.57), 02/23/2015 21:11:20

02/24 08:51, , 1F
感謝分享
02/24 08:51, 1F

02/26 02:16, , 2F
感謝整理與分享!
02/26 02:16, 2F

02/26 16:01, , 3F
感謝詳細的分享
02/26 16:01, 3F

02/28 21:36, , 4F
02/28 21:36, 4F

03/06 20:52, , 5F
推 很實用
03/06 20:52, 5F
文章代碼(AID): #1KwnRtM- (stu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