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腦科學系列:高注意力等於好學習

看板study作者時間12年前 (2012/02/16 16:08), 編輯推噓1(101)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應該沒有人有疑問,注意力是任何學習的基本要求,它能徹底增加知識的接觸 及保存時間。而當我們出於經驗、興趣、或是更直接的(和課本有關的),直 接意識到應該去注意某件事而去注意時,還有四個行為特質,會進一步影響到 我們的注意力: 情緒 一個充滿情緒的事件是處理得最深的外在刺激,它最能引起我們的注意,在我 們的記憶中停留最久,回憶的正確性也比一般中性事件要高。當大腦察覺到一 個充滿情緒的事件,杏仁核會釋放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那對幫助記憶有很大 的作用,而大腦也就會對那個事件作更深層的處理。 充滿情緒的事件,能夠分為沒有任何人會有相同經驗的情緒,以及每個人都會 有相同經驗的情緒,其中後者就是指關於食物、性,以及任何曾經見過的東西 。應用到學習上,你應該盡量將現在所學與以往的知識(或是食物和性)作連 結,哪怕是牽強的連結、都能加強注意力與記憶。 關於人類記憶的極限,有個說法是當你對同樣領域知道得越多,你的記憶力也 越會越高,而這或許就是出於和以往經驗有所連結的緣故。 意義大於細節 注意力往往會讓我們忽略細節而集中主旨,許多研究者也認為這是記憶運作的 方式,當然,細節經常會是成功的關鍵,而有趣的是,對主旨的記憶其實正是 幫助我們回憶出細節的根本。換句話說,當你想記住某個細節時,你務必得從 主要的大概念開始著手,再由上而下層層地連接到那個細節。 一心不能二用 我們很習慣同時做兩件事(或以上),但是不包括那些不需要注意力的自動化 作業(像是邊走路邊說話),大腦本質仍然是序列性的處理每一件事。假設我 們在寫作業的同時開著FB,第一步,大腦血液會湧到前額葉皮質的前端,告訴 大腦現在該集中注意力了,之後便是尋找能夠執行「寫作業」的神經元並且將 之喚醒。這時,如果我們在FB上收到一個訊息,大腦便會從「寫作業」的規則 中抽離,重新在FB上再集中一次注意力,還有剛才和神經元有關的一切程序。 研究指出,一個人作業被打斷後,他要多花百分之五十的時間才能完成這個作 業,而且他的出錯率也會增加百分之五十。最好的例子就是在開車時打手機, 駕駛很可能會因此慢了半秒去踩煞車,如果他的時速是八十公里,半秒鐘最少 也有十公尺,你增加了工作轉換量也就增加了出事機率。 大腦需要休息 最常見的溝通錯誤,就是有太多缺乏足夠時間消化的訊息,就像我們知道的, 好的學者和好的老師完全可以是兩回事,因為專家們經常會忽略,他們再熟悉 不過的主題對新手來說都是新的知識,也不見得回有耐心反覆強調基礎。所以 說,別忘記大腦需要休息,也不必對無法一次吸收全部的知識而耿耿於懷 文章來源http://waknow.com/?p=4248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184.28.206

02/16 17:56, , 1F
推 我都是敗在自己的情緒上面
02/16 17:56, 1F

02/16 22:26, , 2F
推!
02/16 22:26, 2F
文章代碼(AID): #1FFBbqO_ (stu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