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大象男孩能寫字 機器女孩會騎

看板specialman作者 (Rebecca)時間17年前 (2007/06/10 18:49), 編輯推噓2(200)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大象男孩能寫字 機器女孩會騎車 「一個台灣‧兩個世界」生命的奇蹟繼續發光 《商業周刊》「一個台灣、兩個世界」專題報導 以弱勢孩童的故事探討台灣社會問題,邁入第五年。 本期,我們回顧過去四年,一台兩世主角、孩子們的生命變化……。 文/劉佩修、吳錦勳 祥祥上學去。  學會吞嚥,將拿下氣切管 清晨五點四十五分,天微亮, 這二樓的舊國宅內,空氣中有雨後濕潤的味道。 「大象男孩」祥祥,是二○○六年《商業周刊》 「一個台灣‧兩個世界(以下簡稱一台兩世)」的主角之一。 此時,他已穿妥制服,戴上助聽器,催促著阿嬤, 趕快將牛奶倒入瓶內,以鼻胃管「吃」完早餐。 然後,把香菸與打火機,放進爸爸的上衣口袋中。 「幫你準備出門的東西喔?」我們問。 「不是,他催我趕快走啦!」祥祥爸爸邊笑,邊站起來穿鞋。 九歲的祥祥,已從一年多前, 只能靠一週兩次國小老師赴家中單獨教學,勉強抓住義務教育的尾巴, 至今,每日赴台中市啟聰學校就讀。 由於住家離啟聰學校甚遠,阿嬤、爸爸、祥祥三人, 必須早上六點十五分以前出門,赴台中美術館等校車。 此外,由於餵食問題,阿嬤成了標準的「書僮」, 陪他上學,陪他上課,陪他回家。 縱使辛苦,祥祥一家人卻非常珍惜這難得的就學機會。 祥祥級任老師劉玉蓮說:「因為早期空著,現在,他像海綿一樣吸收。」 去年四月,本刊報導「大象男孩與機器女孩」, 獲得廣大回響,在羅慧夫顱顏基金會等多方協助之下, 年屆八歲的祥祥,終於獲得赴校就學的機會。 起初,文化刺激不足的他,被編入啟智班就讀, 隨後,校方發現,他是啟智班中最靈光的一個, 今年三月,將他轉入啟聰班。 下學期才進入啟聰班低年級的祥祥,進度明顯落後。 眼見其他七位同學紛紛上台寫算式、拼注音, 他卻坐兩週的冷板凳,第三週他終於忍不住, 急得衝上台去,將老師的手抓過來,示意:「我也要寫!」 一個半月,他已經學會用手語比數字、加減、注音、日常生活字詞, 例如,電腦、桌椅、樹葉、鳥兒等。 融入學校生活同時,祥祥的身體,也有明顯進步。 原本,祥祥以鼻當口,如今,透過吞嚥訓練, 一次可吞嚥兩毫升的液狀物, 包括優酪乳、水果泥、打成漿狀的稀飯等。 但考量安全與速度,目前仍以鼻胃管進食為主。 但因飲食內容調整,他一年內長高了八公分。 雖然,兩毫升只等於嬰兒般的吞嚥量, 卻啟動他沉睡八年的吞嚥機制。 「我看到他,心想,已經八歲了,才要練吞嚥,好大的工程啊!」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語言治療師楊菁菁分析, 經過半年訓練,祥祥的進步包括: 嘴唇閉合能力變強,吞嚥反射變快,控制舌頭能力變強。 以往口水不自主流出的情況已獲改善。 原本,祥祥以氣切口當鼻, 如今,他已能用口鼻呼吸, 氣切管幾乎全日以蓋子封住。 空氣不再直接從氣切口進入刺激氣管,痰液大幅減少, 以往氣切口總流著蛋白狀痰液的祥祥,也不復見。 孩子,總是天真、卻又殘忍。 過去,看見祥祥的口水、痰液,與伴之而來的異味, 沒有一個孩子願意與祥祥玩耍。 如今,這些造成祥祥人際關係的阻礙一一消失,群體關係大幅改善。 祥祥的主治大夫、中國醫藥大學耳鼻喉科醫生林嘉德, 忍不住為他高興:「這一年來,他的吞嚥、呼吸都好很多, 我評估他的氣切管可以拿下來了。」 林嘉德計畫,今年六、七月間取下陪伴祥祥九年的氣切管, 但不縫合氣切口,讓祥祥慢慢適應後, 明年此時,將氣切口縫合。 氣切口縫合後,有利聲帶震動,將有助祥祥發音。 曾說祥祥「上帝關了他一扇門,卻為他開一扇窗」的林嘉德, 如今笑說:「上帝不只留了一扇窗給他,祂留了好幾扇窗給他!」 這一出生就被醫生宣告沒救, 被算命仙判定活不過十幾歲的孩子, 正一步步突破生命的關卡。 珊珊與腳踏車。  長胖六公斤,還敢單手騎車 另一個突破生命關卡的孩子,是「機器女孩」珊珊。 二○○六年《商業周刊》「一台兩世」另位主角。 下午兩點,位於台北中和的大同育幼院早療部, 監視器中,女孩側躺,雙手輕疊,雙膝微曲, 是五個孩子中睡姿最秀氣的一個。 老師將她扶起,為她綁頭髮。 去年,剪著小男生頭的珊珊,如今留了及肩長髮。 前年底,我們初見她,一餐僅吃兩口飯, 十四公斤的瘦弱身軀,彷彿無法承受物理訓練的痛苦。 如今,在老師與媽媽照顧下, 九歲的她已達二十公斤, 胃口改善、身體變壯,讓她更有能量接受訓練。 樹蔭下,珊珊進行踩腳踏車訓練。 去年五月,她第一次踏上紅色特製腳踏車,嚇得不敢動彈, 大哭:「哇!我好怕!嗚……。」 九個月後,她終於會自己騎了。 五月底,她看見我們來,顯得特別高興。 剛開始,她緩步、吃力的騎,逐漸, 被我們的鼓舞聲感染,越騎越快, 並嘗試著單手騎車,最後,竟雙手放開, 興奮大叫:「我好高興!喔!加油!加油!」 這天,是她第一次放手騎車。 相較於七歲以前,連坐著都很難的她,已有明顯進步。 去年九月,延遲入學的珊珊進入土城國小就讀, 下午赴大同育幼院早療。 剛開始,生活尚無自理能力的她, 因為壓力與體力負荷,經常嘔吐、反胃, 如今已習慣學校生活,先前症狀也消失了。 「我喜歡上學,因為有小朋友一起玩。」珊珊說。 另一個喜愛上學的九歲孩子,是住在瑞芳的阿宏。 他是二○○四年「一台兩世」的主角——「阿祖的兒子」。 阿宏開口說英語。  發燒昏睡,也不忘做功課 五月二十四日,清晨五點,天未亮, 阿宏卻驚醒躍起,把阿祖嚇一跳。 「你做啥啦?」阿祖問。 「做功課啦!」阿宏回應。 前一天晚上,發高燒的他, 吃完藥後昏昏欲睡,卻沒將功課忘記。 「這是負責,」猴硐國小校長羅美雲說。 校長辦公室內,阿祖、老師、校長與我們正談論阿宏之際, 他突然不畏生的從窗外探頭進來, 其後他跑到我們面前一鞠躬說: 「Nice to meet you. Welcome to Houtong elementary school. (歡迎來到猴硐國小)」 以往被阿祖以原始方式養大的阿宏,如今是愛秀英文的孩子; 去年九月至今,他已閱讀五十本中文課外讀物。 羅美雲不斷提醒阿宏:「窮不可怕,窮才是力量!」 阿宏的媽媽、阿祖的外孫女,依然不見蹤影。 阿祖叨念著:「我養他是不應該啦,我當阿嬤都沒帶孫,當阿祖卻帶孫,」 但話鋒一轉,又滿意的告訴我們: 「阿宏手上有吃的東西,一定先給我,說:『你要吃,我才能吃啦!』。」 「這孩子,我養得有價值。」 阿祖說:「當年他媽媽,一走就不回頭,我養他,也是不回頭啦!」 只是,年過七十的阿祖,身體每下愈況, 經常起不了床,心痛如刀絞。 儘管多位人士向阿祖表達收養阿宏的意願, 阿祖卻覺得對外孫女有份責任: 「萬一她來跟我要孩子,怎麼辦?」 三年前,《商業周刊》鏡頭中, 阿祖與阿宏回家路上,那扛米的小小身軀, 如今,已被揹書包的身影取代, 阿宏越長越高,阿祖卻越來越老。 阿宏輕快爬上階梯,阿祖卻臉色慘白、喘不過氣, 豐富的表情乍然消失。 阿鸞與小雰。  找回台灣的家與教育機會 二○○五年《商業周刊》「一台兩世」報導「湄公河畔的台灣囝仔」, 出身於高雄的小雰,因越南籍母親阿鸞與父親離異, 隨母親回越南,小雰卻因擁有中華民國國籍, 在越南成為無法進入當地教育體系的孩子。 鏡頭裡,越南鄉間泥路漫天灰塵中, 阿鸞與小雰的身影格外孤伶。 透過本刊報導,小雰的父親與阿公,聽見了小雰母女的心聲, 決定將她倆接回國,給孩子完整的家庭與教育機會。 如今,八歲的小雰就讀國小一年級, 每天都由阿鸞用九十西西的機車, 送小雰與就讀三年級的哥哥上學。 傍晚六時下工,再由阿鸞用機車將兄妹倆從安親班載回。 兩個多月前,小雰爸爸髖關節開刀,無力工作, 阿鸞肩負全家經濟重擔。 她的工廠工作一個月含加班薪水僅一萬八千元, 這是黃家全部的生活費, 用來支付安親班、租房子及其他生活開銷。 雖然生活有許多困難尚待克服,但阿鸞感恩的說: 「很高興小雰能夠從越南回來,在這裡生活受教育, 這比在越南沒辦法讀書要好得多。」她一連謝謝兩次。 菁英綠種子。  升學大專院校比率達八七% 還有一群孩子突破天生困境,努力爭取就學機會。 二○○三年,《商業周刊》首度推出「一台兩世」深度報導, 並與家扶基金會合作「菁英綠種子計畫」, 協助貧困孩子升學,如今該計畫已進入第四個年頭。 在協助的一千餘位高中生中(畢業後即補入新名額), 過去三年,考進大專院校比率平均約八七%, 考入國立大學升學率約三○%, 「這個專案對弱勢家庭的孩子幫助非常大, 使他們在升學比率上,接近一般的孩子。」 家扶基金會執行長王明仁說。 其中,來自台北的瑋杰,在清潔工母親砥礪下, 進入成功大學環工系; 在拾荒奶奶背上長大、來自高雄岡山的宛真, 就讀淡江大學日文系; 住在新竹內灣山區、與九十歲祖父相依為命的鍾華, 如今就讀靜宜大學大眾傳播系。 他們,都是一顆顆逆境向上的種子。 每一個孩子,仍需扶持…… 但他們不是王子與公主, 也不會從此便過著幸福與快樂的日子。 祥祥、珊珊、阿宏、小雰、鍾華、宛真、偉杰, 就像每一個孩子般,成長過程仍然面臨各種挑戰。 他們獲得外界的關注、支援, 但也承擔旁人異樣眼光的壓力。 他們也會頑皮,會犯錯, 會遇見困難,也可能失去勇氣, 他們的家庭仍然有種種問題。 但,哪個家庭、哪個孩子能一帆風順呢? 儘管生命中有不可承擔之重, 但是透過彼此扶持, 我們仍看見這隱藏在台灣遍地,生命的奇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幫可愛的小瑄瑄投一票吧 http://0rz.tw/a42Ko 可抽大獎喔 謝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9.63.96

06/11 21:10, , 1F
嗯 這是好幾期前的商周 看到好想哭
06/11 21:10, 1F

06/12 23:06, , 2F
這類孩子很多,報出來只有部份,因為我身邊都是這樣的孩子ꐠ
06/12 23:06, 2F
文章代碼(AID): #16QzTI3K (special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