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心得] 國中教甄經驗分享1

看板sp_teacher作者 (編輯者)時間18年前 (2006/07/25 01:11),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studyteacher 看板] 作者: bjo (bjo) 站內: studyteacher 標題: [心得] 國中教甄經驗分享 時間: Mon Jul 24 20:45:03 2006 準備教甄的過程,在板上得到很多資訊與支持, 心裡總想著,倘若有天有幸考上,一定也要回饋自己的經驗。 考完之後,想一想整個準備過程,再對比板上或精華區裡的文章, 感覺試教、口試的部分,很多前輩都已提供了許多實用寶貴的建言。 那……我來貢獻個「我的讀書方法」和「渡日子的小撇步」好了。呵。 是落落長的老人式心得分享,大家無聊的話,就泡個茶,參考看看囉。 (一)我的讀書方法 我沒有補習,這點除了省錢以外,對我來說有個重要的好處是, 所有的知識都是透過自己的編碼方式組織起來的。 因此當面對某些縣市考申論的時候,就算沒有特別準備, 還能有某個程度的水準。 (當然申論如果有準備的話,我相信差距可以拉得非常大,不過這是另外一個題目了) 這個方法適用於像我這樣,主要針對選擇題型, 但是若情勢需要,還是要拼一下申論的狀態。 (例如,今年高雄市開出「九個」輔導缺…但考申論。當然還是要衝一下啊!) 這樣說起來,接下來我們的問題就會導向,那到底要怎麼編碼、組織這些知識? 這個問題就很見仁見智了,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唸書的節奏與訣竅。 以下提供我自己在讀書上的一個撇步,給大家參考。 我覺得吸收知識的「結構」是很重要的。當面對一個主題時, 我會先抓出裡頭內容的結構,也就是到底這個主題裡面包含了哪幾個重要的次主題, 先把這些點通通找出來(我會習慣用螢光筆先畫起來), 在腦子裡先形成一個很簡單的組織關係圖。 有了這個結構之後,再逐一去閱讀裡面的說明,把這些說明「填入」這個結構裡, 組織成一個結構完整的知識。 舉例來說,當唸到教育測驗的時候, 可能書裡會提出良好測驗有「信度、效度、常模、實用性」等特徵。 在這裡,除了要強記這四個關鍵詞外, 更重要的可能是,先架構出「好測驗的四個特徵」, 然後逐一去看裡頭針對這四個特徵的說明。 例如,效度這一小點裡面,在提出效度定義後,會提到 「一般來說,效度分做內容效度、效標效度、構念效度」。 當我念到這裡,原本的架構圖就會再進行區分,然後再逐一去瞭解, 這三種效度分別有什麼別稱、定義為何、如何檢証之類的內容。 例如,簡單的點列如下: 1. 信度(後略) 2. 效度 2.1 內容效度(又稱合理效度、邏輯效度、課程效度) 2.1.2 和表面效度的關係 2.2 效標效度(又稱經驗效度、統計效度) 2.2.1 同時效度 2.2.2 預測效度 2.3 構念效度(又稱建構效度) 3. 常模(略) 4. 實用性(略) 嗯,像這樣,光「效度」這個詞,就有太多太多相關或相異的觀念需要釐清, 當然和效度平行的信度、常模、實用性這些項目之上,還有更大的點,如教育測驗, 而教育測驗可能就和教育心理學、教育哲學、教育行政……等等項目,在同一個平面上。 也就是說,一層層的組織和結構,可以把念到的東西分析起來, 放在適當的位置上。這樣無論在理解,或比較上,都會有不錯的效果。 當然,唸書的時候如果能形成這種組織表,遇到考題時,也真的會有意想不到的幫助哦。 我自己之前沒有這樣念的時候,光看到效度這兩個詞,心裡就會有點虛… 組織起來後,才會比較踏實,遇到相關問題甚至會覺得有挑戰題目的興奮感哦! 這樣唸書,可能剛開始看起來速度比較慢,但因為教甄考的範圍實在很廣, 組織起來的知識容易記憶,最重要的好處還有,現在愈來愈容易遇到完全沒看過的考題, 當這樣的考題出現時,若有這層功夫, 真的可以幫助判斷、刪掉在「系譜」上較無關連的答案。 當我們能多刪掉一個答案的時候,猜對的可能性相對就多了一些。 另外的好處,就像我的經驗一樣,當最後必須去面對申論考題時, 由於你唸書的方法並不單純光靠零碎的記憶,而是整個教育知識都是由自己組織起來的, 因此你只需要把你原先組織的方式,如實地表達在申論考題中, 看起來就會有基本的結構哦! 我個人是滿推這種唸書的技巧的,認真提供給大家。 可能大部分的人都理解這個道理, 只要真的花時間與腦力去組織,相信一定可以慢慢搞定這些考試內容的。 不過還是要再次跟大家說,這真的只是我自己唸書過程中摸索出來的讀書方法, 我自己這樣念,感覺還不錯,野人獻曝,大家可以參考看看, 沒什麼真正好或不好的方法, 只有適合自己的節奏,才能持續而穩定地累積實力哦。 (二)一些瑣碎的,邊考試邊渡日子的方法 1. 大家都知道,教甄是個常模參照的考試, 由於不知道其他考生的狀態,因此也無從評估自己的表現。 過程中難免患得患失。 念得順的時候覺得這考試應該沒這麼難吧,不順的時候也真的會煩到想放棄, 以過來人的經驗來說,這真的都是非常常見、也很正常的心理狀態。 但我的經驗裡,重點是如何和這些焦慮與擔憂相處。 因為它如影隨形,而且還要隨形半年一年, 後來我摸索出來的想法是「穩定變強論」。 這當然是我在苦悶的考試過程中,胡亂編出來自娛的理論, 簡單地說,就是,「盡力讓自己在最好的狀態下」,穩定地唸書, 唯一要求就是,今天比昨天的自己強。 當無法預料他人狀態下,我至少可以掌握自己的實力。 低頭,安安靜靜地準備,最後你就會發現,啊原來我已經不錯了。 「盡力讓自己在最好的狀態下」指得當然不只是日復一日的煎熬, 每個人都知道怎麼樣讓自己開心,心情煩悶的時候,死守書前,只有無止盡的咒怨, 這樣讀進去的東西也會噁心, 還不如在夜裡的操場散步、看場電影,或者悶起頭來睡它一整天…… 呵,都有不錯的充電再出發的效果哦。 記得好好善待自己,整個準備考試的過程才不會悶爆, 到最後只剩下斤斤計較、眼光如豆。 建議可以把整個準備的階段,想成人生的一個歷程, 無論最後是什麼結果,一定一定能夠學到一些東西的,在你的人生裡留下一些印記。 (這樣想的好處是,可以有效地穩定心情哦) 2. 在我準備考試的過程裡,曾經遇到一個困難,就是發現大概每隔一段時間, 就會間斷出現一兩個禮拜讀書效率都頗差的低潮。 這種低潮光靠上述所提之放鬆狀態,在我經驗裡是無法解決的。 有一天準備要去上班前,聽到廣播說,現在流行寫網路日誌來減重, 一來板友可互相督促,二來你可以檢討自己今天到底吃了什麼不該吃的東西之類的。 聽完覺得滿有意思的,然後我就開始約我妹(他在準備考商研所)寫讀書日誌。 (記錄今天下班後,幾點到幾點做了什麼事、念了多少時間的書之類的) 寫讀書日誌對我真的有不錯的效果,剛開始是因為要互相看, 就會覺得有外控的力量使得自己有定力多念一些, 最神奇的是,當後來我妹懶得寫,只剩下我自己寫給自己看時, 還真的會有自律與檢討的功能。 例如,如果今天看得還算穩定,晚上「清算」的時候心情靜好,睡眠也能舒坦, 若今天很混,只看一點點,睡前也能勉勵一番,鼓勵/威脅自己明天一定要更加油。 我一直不太確定這個自己無意之間聽到,且實踐的想法, 到底對我考教甄有沒有什麼實質的幫助, 到後來對自己去考試的狀況比較有掌握的時候,才知道原來這個方法還真是不錯啊。 所以,也推薦給大家,**日誌不只能用來減重哦,準備教甄也很不錯,哈。 (不過這可能更因人而異了,例如我妹就覺得寫這個東西對他沒什麼幫助, 還浪費時間。 @@) (這樣想一想,我的整個教甄準備之路,好像充滿了無數的喃喃自語…XD) 好,先這樣吧。如果你真的看到這一行,相信自己,你一定有準備教甄的潛力! 倒是我開始誠惶誠恐地擔心浪費大家的時間… 下次如果想到比較有建設性的,再來跟大家報告! ^___^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9.94.121

07/24 20:50,
推 謝謝你的分享
07/24 20:50

07/24 20:51,
推 我考國小的也要推一下
07/24 20:51

07/24 20:53,
推 感謝分享
07/24 20:53

07/24 20:55,
感謝分享。^^
07/24 20:55

07/24 21:03,
謝謝分享^^
07/24 21:03

07/24 21:06,
推..謝謝分享
07/24 21:06

07/24 21:13,
謝謝分享~
07/24 21:13

07/24 23:21,
神人出現了><~
07/24 23:21

07/25 01:09,
謝謝好文,借轉友板,感溫!
07/25 01:09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68.99.35
文章代碼(AID): #14nFyeVZ (sp_teac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