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 《思維的聲音》【四】

看板soul作者 (小羅賓)時間2年前 (2021/08/10 12:27), 2年前編輯推噓1(101)
留言2則, 2人參與, 2年前最新討論串1/1
《思維的聲音》 【四】 你的想法不是你的想法。 你的想法只是以既定物種的生理結構以及集體意識為基礎,而產生卑微的不同。 所有的答案一直就藏在你的意識中,然而你可能並沒有注意過。 我們可以從之前舉的因被蛇咬而怕草繩的例子去推理: 如果蛇換成狗,讓你有不好回憶的就變成是狗而不是蛇。 如果移除被咬的經驗,就會變得不怕草繩。 只要將事件中的一個因素刪除或替換,恐懼就會消失了。 而一切認知的來源都指向一個共同點:人。 因為是人,所以有人類的構造與需求。 因為有人類的構造,所以能做到人類能做的事情。 眼能看、耳能聽、鼻能聞、舌能嚐、身能觸、腦能想。 所有的認知皆是由器官接收到的訊號,經腦解讀出來的產物,無一脫離人的生理結構。 為了使人的生理正常的運轉下去,而有基本的生理需求。 生理需求又透過後天的經驗而分別喜惡,下意識的驅使去追求美好的事物,並且渴望重 複這些經歷。 像是喜歡看美的事物、吃美食、聽美妙的音樂...等,追求訊號的刺激。 也為了使人的生理能正常的運轉下去,所以開始制定社會規範。 其他物種呢? 像是狗的鼻子比較靈敏,所以人利用狗的生理優勢,訓練來當緝毒犬,所以才延伸出找 毒品的技能。 或是蝙蝠、海豚因能使用回聲定位,而有伴隨而來的認知與慣性。 因物種生理構造的不同,他們的認知、技能與慣性不是人類能擁有的。 因為你只有這些結構,所以即便你再怎麼會思考、再怎麼會創作,都無法脫離受生理結 構的限制。 只能用侷限的生理結構產生狹隘的認知,再用狹隘的認知去思考與創作。 但也因為我們是人,所以較其他物種更有智慧能掙脫"認知"的束縛。 ---- Sent from BePTT on my Samsung SM-G986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00.0.3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oul/M.1628569676.A.574.html ※ 編輯: gogolee0210 (223.137.219.40 臺灣), 08/10/2021 18:00:53

08/11 05:58, 2年前 , 1F
創意可能來自無形的力量或累世的記憶突然湧現
08/11 05:58, 1F
哈,這倒是有可能,有些人的確會短暫的突破一些限制,而有一些靈感 產生了一些發明或創意,但要他重現這個技能來發明,可能不是這麼容易 而且人之中,普遍很難做到這些東西

08/11 09:15, 2年前 , 2F
仿生學
08/11 09:15, 2F
你說的沒錯啊,像是軍艦就用聲納呀,但因為不是長在人身上 一般人沒有這構造,還是很難理解這些動物到底接收到訊息會怎麼解讀 又或者像是蚊子吸血好了,一般人類沒有這構造應該沒辦法理解他們的認知與慣性 只能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觀察,做一些科學驗證,也許可以透過仿生學應用在科技上 人類的智慧高,知道自己這個物種無法做到,就會透過其他物種、物質 並且用科技的方式實現,用來突破生理結構的不足 但目前主要是從智慧相較低於人類的物種來"仿生" 如果有高於人類智慧的文明,人類這個種族的智慧,極有可能是完全無法理解的 就像一億隻螞蟻加起來,可能都無法理解人類常用的網路、電視、飛機這些科技 因為有種族上的天花板的限制 ※ 編輯: gogolee0210 (112.78.71.213 臺灣), 08/11/2021 10:12:03
文章代碼(AID): #1X4W1CLq (so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