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維的聲音》【三】

看板soul作者 (小羅賓)時間2年前 (2021/08/08 19:26), 2年前編輯推噓5(5013)
留言18則, 3人參與, 2年前最新討論串1/1
《思維的聲音》 【三】 或許你會質疑,恐懼與害怕的感覺真實的發生在很多人身上,是一個可以觀察到的歷史 事件,也能被科學儀器觀測出腦波的運動。 就像是因恐懼而嚇哭,淚水的確滴下來了,怎麼能說不是真的? 透過科學的方式我們知道,我們人類之所以能看見東西,是因為光透過物體的反射,經 由眼睛的接收,在視網膜上成像,刺激視神經,傳送到腦中的訊號形成了物的形體,然 後我們就看見了物體。 而在成像的當下,他還只是一個中立的影像。 影像透過你的記憶,產生對物體的認知,知道他是什麼、認為他是什麼。 認知再經由你的經驗、價值觀做連結,進而產生恐懼的感覺。 就像是“杯弓蛇影”,或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一樣。 光透過草繩的反射,被你的眼睛接收到,在你腦海中成像,結果你因為看不清楚,把草 繩看成是蛇,與過去被蛇咬的經驗產生連結,所以產生恐懼。 現代的腦神經科學也發現,腦中的各個部位與情緒、記憶、語言…等功能有關,會因為 腦病變而產生異常。 情緒也是因為你有這些功能,而能被觸發的。 那為何同樣的事情,你觸發恐懼的區塊,並且被這個情緒牽著走,而其他人卻不一定跟 你一樣呢? 首先需要釐清一點,雖說”恐懼”本身不是真實存在的,但不是說”感覺”的動作沒發生過。 像是我想像有一個人物、有一個故事劇本在運行,難不成這個人物與故事就真實存在了 嗎? 當然不是。 但是”想像”這個動作的確已經發生了不是嗎? 想像中的人物與故事是基於我的認知、經驗去建立、創造出來的。 那恐懼是不是其實是基於我的認知與經驗,產生了一個叫做恐懼的人物,然後觸發到腦 中相應的功能呢? ”用腦想像人物”與”感到恐懼”都是曾經發生過的動作,就像是一個歷史事件。 但想像出來的”人物”之於”恐懼”,都不是真實存在的,只在你的意識裡面暫時存在 ,就像夢醒了,夢境就消失了一樣。 用自己想像出的東西,一直觸發自己煩惱的功能,讓自己感覺不舒服,活在痛苦之中, 這不是件很奇怪的事情嗎? ---- Sent from BePTT on my Samsung SM-G986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136.140.15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oul/M.1628421960.A.B0C.html ※ 編輯: gogolee0210 (114.136.140.151 臺灣), 08/08/2021 20:37:55

08/08 20:43, 2年前 , 1F
其實你談這個東西,跟高中大學通識教育中的本體論有
08/08 20:43, 1F

08/08 20:43, 2年前 , 2F
點相似,如果想要看過去人們的討論,西方有千年以上
08/08 20:43, 2F

08/08 20:43, 2年前 , 3F
的人分享過。建議可以參閱後看看有沒有新的想法。
08/08 20:43, 3F

08/08 20:45, 2年前 , 4F
另外,《我思故我在》是推薦必讀的,先瞭解自己的認
08/08 20:45, 4F

08/08 20:45, 2年前 , 5F
知在極端懷疑主義之下的極限,會很有幫助。
08/08 20:45, 5F

08/08 20:45, 2年前 , 6F
以上,再多就是西哲版了。
08/08 20:45, 6F
感謝大大的分享,說真的我也覺得我前幾篇寫的像廢話一樣 但因為是心路歷程,所以有一個推導的過程 然而如果直接跳結果沒有過程的話,就像是突然冒出一個數學公式卻沒有驗證過程 這也是重中之重,正因為是從大家都知道的東西下手,閱讀者才更容易順藤摸瓜理解後 面的內容。 所以前面推導的過程我還是盡快帶過 就目前的編排,再下一章或是下下章就會比較不同了 也許之後,還有因為用不同的"我",而產生肉體的轉化的分享 這個在目前各思想家的書籍中普遍沒看到(宗教玄學除外) 當然,不是我自己說了算,也許大大可以再看幾篇後續小弟的分享再不吝賜教 我很期待所有人的建議,因為我本來就希望分享歷程的同時 可以有更多人一起參與"自問自答",而不是屬於我個人的東西 因為您的建議,我剛才特地去找了些資料來看。 分別是維基百科的資料 : https://tinyurl.com/7jrjhm6s 以及YT上,一個資深哲學背景的YT視頻: https://youtu.be/I0IHrl6tDAA
但我發現,跟我所自證出來的實情有本質上的不同。 我整理幾個他說的重點 冀教授說: 1."我正在思考"這件事情不可以懷疑。 -->但我驗證的過程不是透過思考,而是"觀察"我正在思考的行為 -->並從中發現了一些東西。 2.笛卡爾"希望建構完全不會錯的知識" -->這裡我不確定他到底指的是人類文明可見的知識,還是宇宙實相 3.我思考的這個"我"的存在 -->經維基資料看他論證的過程發現,他論證的基礎的"我" -->用的是人類這個物種可見、可想像的到的知識為基礎去延伸思考、論證 -->用的是人類的知見在用第六意識(主觀意識) -->會有主體"我",與客體我的"思考",當然在某種程度上沒錯。 -->這個"我"如果用佛教的語言來說明的話,就是指"識心",也就是"假心"。 -->如果用假心去論證,得出來的結果必定會有問題無法通用。 -->但同時佛教也說"真心",又或者是說"如來"、"法身"這些名詞。 也就是說如果在用錯原材料的前提下,得出來的結果必然是有問題的。 就像是用砂煮飯,不可能煮成飯。 必須得用真材料,真的米,才有可能煮成真的飯。 而我用的方法則是藉由一個觀察者的角度 透過觀察"假心進行第六意識活動"的過程 進而突破第六意識,觀察到後面的第七意識(潛意識、慣性思維) 再用一樣的方法,觀察第七意識,進而突破到第八意識(阿賴耶識) 到最後一樣要再用一樣的方法突破第八意識進入第九意識(阿摩羅識) 在佛家的阿摩羅識指的是真心,而不是假心。 但在學術界中,看到比較主流相關的只有心理學之父佛洛伊德提到本我、自我、超我 但這三個我都全是由人類這個物種為基礎延伸出來的意識 所以我認為不足以用來解釋宇宙、生命實相 但是他的學生榮格到後面開始研究道家的東西,結合道家無為的觀念 這一段經歷普遍少看人提到,並且也不被學術界承認,所以資料甚少 目前也沒找到他研究的結果的推導過程(如果有的話我喜聞樂見) 哲學的話,之前看了也普遍沒看到一個到位的 所以才不得不透過宗教文獻來研究 在這裡我必須說,雖然我參考了許多佛家的資料,但我本質上不是佛教徒 因為實相不會因為是什麼宗教而改變 只是透過釋迦牟尼教的方法,來幫助觀察到生命的實相 同樣一個實相,你可以透過天文地理來理解,也可以透過數學來理解 也可以透過量子科學來理解,也可以透過宗教來理解 只是這邊我是透過向內觀察思維的聲音,逐步突破六七八意識來理解的 因為本質上我並不是佛教徒,所以文章也不會刻意偏向佛教 在文中,刻意不用宗教語言,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認為實相與宗教無關 也不想一開始就讓有宗教成見的人心理產生一道牆 從口語、日常易懂、假心的意識活動開始說起,也是因為自己過去是"藉假修真" 可以透過自觀,認識真正的自己,而不是"假心"那個我 現在一堆假大師充斥在市面上,不如自己做自己的大師,透過自身來實證 並且如果一開始就直接講"空"、"法身"、"如來"、"真心"的話 大多數人還是一頭霧水,沒人聽得懂,一開始可能就解讀錯誤 後續就更難由正確的材料去產生正確的結果了 ※ 編輯: gogolee0210 (223.140.210.141 臺灣), 08/08/2021 22:51:45

08/08 22:19, 2年前 , 7F
有些事物和存在不會因為你不恐懼對方,對方就不取走
08/08 22:19, 7F

08/08 22:19, 2年前 , 8F
你性命
08/08 22:19, 8F

08/08 22:24, 2年前 , 9F
所以猜前人遇到那些事物和存在,恐懼逃離的前人活下
08/08 22:24, 9F

08/08 22:25, 2年前 , 10F
來,所以將那種求生方式刻劃在身上,我們後人繼承?
08/08 22:25, 10F
知道會被取性命,那就趕快用智慧來想逃跑的方式與路徑 恐懼對於逃跑有什麼幫助嗎? 重點在於你如何作為,而不是什麼情緒,不是嗎? 就像司馬懿率十五萬大軍要取諸葛亮性命 但諸葛亮臨危不亂,選擇用智慧與作為應對 如果一開始就順著恐懼的情緒逃跑,城中的老百姓根本逃不過精良的兵馬 最後只會換得全軍覆滅 先嚇唬對方,讓對方自亂陣腳,這時候再趁亂逃跑,才創造了真的能撤退成功的局面 如果一開始就順著恐懼的情緒,被恐懼遮蔽了雙眼 選項可能就真的只剩下會失敗的直接逃跑這個選項了 雖然不是正史記載真實的故事,但是正史上 春秋時代楚國令尹子元以兵車六百乘進攻鄭國,兵臨鄭都城下 鄭國大夫叔詹就使用過空城計來應對 所以重點在於智慧與作為,而不是情緒,不是嗎? ※ 編輯: gogolee0210 (223.140.210.141 臺灣), 08/08/2021 23:16:47 ※ 編輯: gogolee0210 (223.140.210.141 臺灣), 08/08/2021 23:21:58 ※ 編輯: gogolee0210 (223.137.174.61 臺灣), 08/09/2021 00:32:15

08/09 00:35, 2年前 , 11F
上述所提是建議閱讀,不是說跟你的一樣
08/09 00:35, 11F

08/09 00:36, 2年前 , 12F
補充一下,建議從西哲出手首推他們的體系,
08/09 00:36, 12F

08/09 00:37, 2年前 , 13F
最好從懷疑主義開始理解,有破壞才有建設
08/09 00:37, 13F

08/09 00:38, 2年前 , 14F
並不是大家註定只能走向虛無主義,
08/09 00:38, 14F

08/09 00:38, 2年前 , 15F
而是藉此可以更理解自己。
08/09 00:38, 15F

08/09 00:38, 2年前 , 16F
淺見供參
08/09 00:38, 16F
小弟印證過後發現其實並不虛無拉,其實蠻真實的,哈哈哈。 但小弟文筆不好,只好一篇一篇慢慢發 藉此順便收集親朋好友、網友們的建議與指教 再琢磨琢磨怎麼編寫才容易讓人理解 總之,謝謝大大的建議,我已經把西哲加到我的最愛。來去晃晃,感恩。 ※ 編輯: gogolee0210 (223.137.174.61 臺灣), 08/09/2021 01:18:41 ※ 編輯: gogolee0210 (223.137.174.61 臺灣), 08/09/2021 02:10:34

08/09 02:24, 2年前 , 17F
祝你成功~
08/09 02:24, 17F
※ 編輯: gogolee0210 (223.137.219.40 臺灣), 08/10/2021 18:23:43

08/11 05:53, 2年前 , 18F
嗯~很心理學
08/11 05:53, 18F
哈,對啊,我也這麼覺得 主要還是希望用比較科學的方式,以及常見的案例來比喻 大家才容易順藤摸瓜,跟著一起發現原來真的每個人都有覺性,能覺、能觀 而不是老是拜外面充斥的假大師 目前看起來,第五篇應該就會提到了 ※ 編輯: gogolee0210 (112.78.71.213 臺灣), 08/11/2021 09:58:15 ※ 編輯: gogolee0210 (112.78.71.213 臺灣), 08/11/2021 10:12:55
文章代碼(AID): #1X3xz8iC (so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