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聖歌、梵唱、巫調-言靈的樂章

看板soul作者 (暗黑的破壞神)時間13年前 (2011/06/07 04:08), 編輯推噓2(201)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聖歌、梵唱、巫調-言靈的樂章 以下論述皆屬個人推論: 言靈,指的是人所說出的話具有其靈性, 是超越萬物的行為,亦有其魔力; 也只有人類才能使用有系統的、複雜的語言溝通, 甚至相互翻譯。 世界各地的神話或傳說都有類似的描述: 神、人祖、英雄或是精靈、巫師等以語言控制、創造、毀滅事物! 舊約中也有神變亂人的「語言」, 以免人過於接近神的記載…… 世上的宗教也都離不開語言, 從原始的部落泛靈宗教, 天主教、道教、佛教…… 在書寫成文之前都是以口語傳授教義的。 到後來除了經文外也出現了可以背誦的經文、禱詞, 天主教有天主經、玫瑰經, 佛教有波若波羅密多心經、大悲咒、六字真言等, 然而我們可以從這些經文中發現一件有趣的事, 就是經文或咒語往往有曲調可以伴隨著哼唱。 在非洲原始部落中我們可以看到這種現象得原型, 當巫師在祭祀、祈福、祝禱、醫病時, 會以草、鼓、枝節、木騙、石頭等物擊打節拍, 似歌唱般的唸著咒,有時伴以舞蹈, 這是因為有時咒語一長串很難記, 若是使用純背誦的方式難保不會忘記! 但是附上曲調或節拍後反而可以嚷嚷上口, 便於記誦。 其實在現在社會這種現象也常常發生, 會唱國歌的人使其以背誦或默寫的方式, 人並不一定可以非常快速的背出。 能唱完整首大悲咒的人不一定能唸完…… 我本身的例子, 我能唱出天主經和玫瑰經, 但是我沒辦法「唸完」! 大家可以實驗一下, 用平穩沒有節奏的方式「念」歌。 音樂為宗教添增色彩, 幫助宗教的傳播, 亦有安定人心的作用。 宗教音樂通常選擇的是速度慢, 音階不會忽高忽低的的曲子搭配, (現在基督教導入流行音樂的方式有其他意義) 一方面是藉此襯托出宗教的恢弘、莊重(莊嚴), 另一方面這些特定的曲調可以引導人的大腦進入類似催眠的狀態, 讓人進入平靜、舒適,以提升自我神性, 讓靈魂得到昇華, 對安定精神和情緒有莫大的幫助。 原始宗教的樂器通常會是鼓、簧騙、木節, 以節奏感強的音樂為主; 天主教以聲樂、管弦樂、管風琴表現其宏偉和肅穆。 佛教則是以笛、箏、法器(鈴、缽), 較為東方色彩的樂器演奏出祥和、安寧的感覺。 音樂本身就有其宗教意義在, 當音樂和語言結合之後, 便成為超越各自本身的存在。 -- 世有兇獸,人形豬腦,居華廟高堂,好高論、 喜惡語、食黑金、善弄民!靜則如寐似睡,天災不起; 動則喧鬧不休,禍人不止!其名曰:政客也。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3.141.45.18

06/09 15:31, , 1F
推思考
06/09 15:31, 1F

06/10 00:52, , 2F
"會唱國歌的人使其以背誦或默寫的方式"==>我剛試了.很順
06/10 00:52, 2F

06/11 13:49, , 3F
有趣
06/11 13:49, 3F
文章代碼(AID): #1DxJEi6w (so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