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中大發現小行星 以吳大猷命名

看板sky作者時間12年前 (2012/01/18 10:32),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http://life.chinatimes.com/2009Cti/Channel/Life/life-article/ 0,5047,11051801+112012011800073,00.html 中大發現小行星 以吳大猷命名 2012-01-18 中國時報 李宗祐/台北報導 繼「李國鼎小行星」後,中央大學鹿林天文台在二○○八年二月廿七日觀 測發現的編號二五六八九二小行星,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審查通過,正式 命名為「吳大猷小行星」,以紀念被喻為「近代中國物理學之父」的中央 研究院已故院長吳大猷在台灣科學發展的卓越貢獻。 曾接受吳大猷指導,於一九五七年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的中研院士楊振寧昨 日在香港獲悉「吳大猷小行星」通過命名後,透過友人表達「這個命名很 有意義」。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教授葉永烜,在昨日召開的二○一二中華 民國物理年會,致贈「吳大猷小行星」命名證書給「吳大猷學術基金會」 ,由元智大學校長兼基金會執行長彭宗平代表接受。 葉永烜表示,吳大猷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他在大陸西南聯大指導的兩位 得意門生楊振寧和李政道共同在一九五七年獲得諾貝爾物理獎。政府遷台 之後,他更呼籲政府應該制定長期學術發展計畫,促成「國家長期發展科 學委員會」成立,並在一九六七年出任國科會主委,可說是台灣科學發展 主要奠基者和推動者。 除了國科會主委以外,吳大猷曾在一九八三年到一九九四年接掌中研院, 使台灣學術研究逐漸在國際舞台嶄露頭角。直至二○○○年病逝前,吳大 猷也對科學教育和社會文化極為重視,經常撰文批評時政,不怕得罪當權 者。六○年代,政府計畫研製原子彈,吳大猷在面見先總統蔣公時,犯顏 直諫,表達反對立場,展現剛正不阿的學者風範。 葉永烜表示,隨著時光流逝,許多對台灣科技發展要重要貢獻的人物,近 幾年逐漸被國人遺忘,「我們希望透過小行星命名,讓大家重新想起他們 所留下的典範。」在此之前,中央大學也曾以「李國鼎小行星」,感念這 位科技教父對科技及經濟發展的貢獻。 「吳大猷小行星」由鹿林天文台觀測助理林啟生與廣州中山大學學生葉泉 志在二○○八年執行「巡天計畫」時共同發現。葉永烜表示,「巡天計畫 」自二○○六年三月啟動以來,已觀測發現超過八百顆小行星、一顆近地 小行星及一顆彗星。 -- 本文「不接受」轉至該死的批踢踢八卦版! -- ※ Origin: 交大次世代(bs2.to) ◆ From: 63-228-144-189.phnx.qwest.net
文章代碼(AID): #1F5YyZjf (s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