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首次直擊!小行星撞擊殘骸可能形成彗星!

看板sky作者 ( ▶◄ )時間14年前 (2010/02/10 22:59),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Sciscape新聞報導 [Feb 07, 2010] 天文:首次直擊!小行星撞擊殘骸可能形成彗星! 編輯 seline 報導   2010年年初發現的第5顆主帶彗星—P/2010 A2(LINEAR),可能是兩顆小行星撞擊的 殘骸!   以往我們認為彗星的來源主要有兩個,位在海王星軌道外側的古柏帶(Kuiper Belt ,約30-50天文單位),以及位在太陽系邊緣的歐特雲(Oort cloud,約50,000-100,000 天文單位),就像是太陽系小天體的冷凍庫,分別提供了短週期(短於200年)彗星和長 週期(長於200年)彗星的來源。當這兩個地方的冰質小天體運行到太陽系內部時,溫暖 的太陽蒸發了表面的冰,形成了彗髮、彗尾這些特徵,我們便稱這些有表面活動的太陽系 小天體為「彗星」。   但主帶彗星(Main Belt Comet,MBC)可不同了,它位在溫暖的小行星帶(火星與木 星軌道之間,約2-3.3天文單位)中,周圍都是些乾燥岩質、缺乏揮發性物質的小行星, 但它卻和一般的彗星一樣有表面活動。直到2006年,主帶彗星才被確認成為彗星的第三個 家族。至於主帶彗星為何會有表面活動,這一直是天文學家相當感興趣的議題。   P/2010 A2(LINEAR)是在2010年1月6日,由位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的林肯近地小型行 星研究(Lincoln Near-Earth Asteroid Research,LINEAR)巡天計畫所發現的。剛發現 時它看來毫不起眼:亮度才20等,沒有撞擊地球的危險性。但接下來的觀測顯示,它的軌 道位在小行星帶,於是一躍成為第五顆主帶小行星;而且它的彗尾一路往後延展,卻看不 到明顯的噴發處。   1月14日,Javier Licandro等人利用卡納利群島口徑2.5米的北歐光學望遠鏡( Nordic Optical Telescope)進行觀測,出乎意料地發現,有一顆小行星在P/2010 A2以 東2角秒處,緊緊跟著它;這顆彗星沒有物質分佈特別密集的中心,看來就像是一條延展 達177,000公里的塵帶。   UCLA的David Jewitt等人,立即申請到了1月25日和1月29日的哈柏太空望遠鏡( Hubble Space Telescope)觀測時間,從拍攝到的照片中可以看到,P/2010 A2和一般彗 星平滑的塵埃外層完全不同,有著謎樣的X型殘骸和延伸其後的灰塵流跡。這顯示P/2010 A2極有可能是因為兩顆小行星以每秒鐘五公里(時速18,000公里,比來福槍的子彈還要快 五倍!)的高速,迎面撞擊所形成的,撞擊所產生的塵埃碎石被光壓推回,在撞擊點後方 形成了一長條的彗尾和直線型的塵埃條紋。在這些絲狀結構中,還有些一起移動的塵埃團 ,可能是來自於看不到的小天體。直徑約140公尺的P/2010 A2的核心,可能就是這場超高 速撞擊下的倖存者,觀測發現核心竟然位在塵埃環的外側,這也是從未在一般彗星中觀察 到的現象。   利用地面望遠鏡所做的光譜觀測顯示,P/2010 A2中缺乏氣體成分,這也符合它的表 面活動是由於撞擊產生,而不是像一般彗星是因為表面冰層蒸發的推測。   小行星帶本身就保存了許多古老撞擊的證據,像是花神星族小行星(Flora asteroid family),其成員具有類似的軌道參數和光譜類型,便是由幾億年前的撞擊碎 片所形成,其中的一塊碎片,可能便是在6千5百萬年前,造成地球大滅絕和恐龍消失的元 兇。而P/2010 A2的軌道便相當符合花神星族小行星的特徵。   P/2010 A2是首次天文學家觀測到彗星可能是由小行星撞擊形成的證據,藉由更多的 觀測資料,我們將可以進一步地瞭解撞擊的物理性質。或許有一天,這些知識將有助於我 們預防近地小行星撞擊可能帶來的大災難。 http://www2.ess.ucla.edu/~jewitt/images/P2010A2_blue.jpg
參考來源: ScienceNOW: Oddball Lurking Among the Asteroids SkyandTelescope: A Strange UniverseToday: Hubble Takes A Look at Possible Asteroid Collision 相關連結: P/2010 A2 (LINEAR): Possible Asteroid Smash P/2010 A2 (LINEAR): The 5th Main-Belt Comet Main Belt Comets HubbleSite: Suspected Asteroid Collision Leaves Odd X-Pattern of Trailing Debris 臺北天文館:哈柏找到P/2010 A2是由小行星撞擊形成的證據 本文版權聲明與轉載授權資訊: 本文採"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之創用CC轉載授權模式,詳細版權聲明與轉載規 定請見 http://sciscape.org/copyright.php,首次轉載本站新聞報導者請務必詳讀。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NoDerivs 2.5 Taiwan License. 若對本文內容有所建議與指正,請至本文專屬討論串。 http://www.sciscape.org/news_detail.php?news_id=247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66.111.80.199
文章代碼(AID): #1BSidPG4 (s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