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泛星」啟動 全球聯防天體撞擊

看板sky作者 (尋找中央大學的鐵道迷)時間15年前 (2009/01/25 14:49),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http://tech.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Inc/2007cti-news-Tech-inc/ Tech-Content/0,4703,11050901+112009012500147,00.html http://0rz.tw/klYAn 中國時報 2009.01.25   「泛星」啟動 全球聯防天體撞擊 陳至中/專題報導   天體撞地球的危機,是科幻電影最受歡迎的題材,但這「世界末日」的景 象並非「杞人憂天」,人類必須有因應之道。電影中人類在小行星上鑽洞 、埋入炸藥,使其崩解離開地球軌道,這在現實世界中可能嗎?假如有辦 法,人類又有多少「備戰時間」呢? 中央大學天文所教授陳文屏表示,常見的流星即是太空中的塵埃掉入大氣 層,稍大一點的碎渣沒能燒盡而掉落地表就是隕石。小隕石頂多砸爛門窗 ,但直徑超過1公里的小行星或彗星呢?   小行星來襲 百萬年一次 科學家推估,平均每100萬年,就會有一顆直徑1公里的小行星撞上地球, 這樣的「天譴」若發生,將毀掉地球1/4的人口。 要打贏這場敵人來自宇宙的戰爭,首先,必須先找到「潛在敵人」,全球 各地許多的研究單位都在搜尋浩瀚無際的天空,每天都有新的小行星被發 現,科學家計算其軌道,就能知道其對地球有無威脅。今年10月,由美國 國防部主導,包括美、英、德及我國等10個研究組織合作的「泛星計畫」 (Pan- STARRS)是搜尋「潛在敵人」的計畫之一,即將開始運作。   夏威夷基地 密集辨識小行星 中央大學天文所助理教授阿部新助表示,泛星計畫在美國夏威夷設置直徑 1.8米的望遠鏡,一次可以看到3度乘以3度的天空,長寬相當於6個月球, 配合高解析度的CCD相機,以及比對軟體(Moving Object Processing System),預估一個晚上就能找到數百顆小行星,效率遠高於現在。配合 其他計畫,預計人類最快在2027年,就能找到90%直徑大於140公尺的PHO (Potentially Hazardous Objects,潛在毀滅危機的天體)。 接下來,就是「摧毀敵人」,陳文屏表示,電影中總是將小行星炸個粉碎 ,現實不可能。具有大量殺傷力的炸彈都無法將地表「翻土」,何況是炸 碎一顆小行星。而且,碎隕石造成的傷害遠比一顆完整的隕石來得大。以 簡單的體積與面積關係可以估計,如果一顆隕石造成的隕石坑直徑大概是 隕石直徑的10 倍,那麼直徑2公里的隕石,可摧毀300多平方公里的面積 ;若將其打成8塊,每塊直徑1公里,則破壞面積會超過600平方公里,成 為原來的2倍!   打中隕石質心 使其偏離軌道 因此,正確的方法應該是以炸彈將來襲隕石「打偏」,這就需要非常精密 的計算。陳文屏說,按照簡單的運動原理,一定要打到隕石的質心(質量 的中心),打偏了只會讓隕石旋轉,依舊朝地球而來。 科學界也提出許多不同的方式,例如以雷射脈衝蒸發表面物質,使其崩解 ;或在隕石上安裝推進器,改變其軌道(稱做B612 Missin,B612是知名 文學作品《小王子》主角的星球)。但關鍵在於,這些星體的速度極快, 陳文屏形容,要準確「登陸」運行中的隕石,就像發射子彈正巧打到另一 顆正在飛行的子彈上,需要極高超的技術。 2005年9月,日本太空探測器「隼鳥號」,試圖登錄小行星糸川(Itokawa )採集樣品,這是人類最接近小行星的一次。阿部新助表示,歷經兩次嘗 試,探測器幸運地「親吻」(kiss)到糸川,但要等到2010年隼鳥號返回 地球,才能確認是否成功蒐集到樣品。   日探測器登錄小行星 創紀錄 但最終,人類還是必須要問:「我們還有多少時間?」近地小行星離地球 很近,軌道也較容易預測,只要被發現,人類可能還有1、200年可以準備 。若是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彗星」,軌道是極長的橢圓型,目前可能離地 球十萬八千里遠,一旦足夠明亮到讓我們發現,就已經在地球附近了。且 根據運動定律,彗星以狹長的橢圓軌道運行,在靠近地球時,是速度最快 、也是破壞力最大的時候,發現時可能只剩下2、3個月可以因應。2、3個 月能做什麼?陳文屏打趣說:「可能只有禱告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3.232.122
文章代碼(AID): #19V0k6pq (s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