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前剪冰的肩膀擺動方向

看板skating作者 (橡皮筋多圈一圈鎖密一點)時間15年前 (2008/10/13 11:34), 編輯推噓2(2010)
留言12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5/15 (看更多)
※ 引述《sv700 (linda)》之銘言: : 身體當然絕對會影響重心, : 我覺得你的高手與菜鳥論點有點奇怪 : 初學者動作不熟悉, : 身體常常會作出錯誤的動作, : 讓你原本用力去做的動作,因為你錯誤的動作而抵銷了 : 很多初學者要逆時針剪冰,原本右腳往內跨把重心再往左移 : 身體卻往右邊開,抵銷了原本右腳跨進去的力量 : 所以會做不好 : 這時上半身的動作對剪冰來說都是「負分」 : 所以初學者,我大多都叫他們抱圓 : 把右手向前、左手向後,把身體抱向圓心, : 強迫他們用上半身去幫助身體把重心往左 : 當你的身體已經熟悉了重心向左, : 此時已經不用抱圓,也可以正確完成動作,上半身為剪冰動作的加分為0 ~~~~~~~~~~~~~~~~~~~~~~~~~ 你的論點是 可以掌握重心的話 上身不管怎麼做都無加分作用 這一點我持懷疑的立場 那如果溜最普通的直線 溜到已經可以掌握重心 那肩膀是不是也可以不朝向行徑方向了 就算挺個肚子也行了 反正就像你說的 無分可加了 上半身無所謂 可是就算是競速 也沒看有人這麼做 直線加速時每個還不都是乖乖的左右移動上身肩膀 配合z字前進的軌跡路徑 我是認為 動作有做出來 一定就會有力量的影響 不可能因為你說自己站穩了 其餘微調動作亂做不影響 他就真的沒影響 老兵不被抽菸影響跑步 是因為它的基礎夠穩正分遠大於負分 可是抽菸改掉的的話 不是可以更上一層嗎 所以我才說美上加美 哪怕是5趴也好 雖然我不知道是幾趴 這可能要有很精密的儀器來測量...... : 而你PO的那些照片裡的擺手動作 : 當一個選手剪冰重心已無需抑賴上半身再去平衡時 : 再加上擺手動作,讓右手向前帶動腰部身體更往左 : 其實競速選手在動作擺動真的最大時是直線推刃 : 真的剪冰過彎時,右手向後的那個動作會比右手向前小, : 因為目的就是要往前帶,右手往後那步驟是為了要再一次把右手再往前帶腰 : 所以右手向後那步實際對整個動作沒有作用 : 這時的擺手是為整個剪冰動作「加分」 : 所以高手非但不必用更多其他的力量去抵銷 : 反而是因為身體重心不用靠上半身平衡, : 所以可以利用上半身作更多有幫助的動作去加分 : 就如你說的剪冰,高手就算背手也是剪得嚇嚇叫 : 不過擺手就可以讓他過彎更快,更有力 : 還有T煞,並不是用什麼身體帶右旋來停 : T煞重心就是在前足,後足拉平用輪子磨擦地面來煞車的 : 你會轉是重心沒有放好,身體沒有正確面對前面 : 此時上半身其實就是我說的初學者階段,是扣分的 : 所以我們教初學者T煞時,都會強迫他們把雙手往前舉,以防止他們上半身亂轉影響動作 : 真的掌握T煞的人,就算上半身故意轉來轉去、扭來扭去,還是照煞的住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6.40.11

10/13 12:41, , 1F
我已經說了,上半身無需特別作什麼動作也可以加分,而不是亂
10/13 12:41, 1F

10/13 12:41, , 2F
作動作故意讓他扣分啊= =,當然進階者加擺手就會加分
10/13 12:41, 2F

10/13 12:43, , 3F
我第一行寫錯,應是「上半身無需特別作什麼可以完成動作」
10/13 12:43, 3F

10/13 12:44, , 4F
應該說,真的掌握動作的人,無需抑賴上半身去強迫施力作動作
10/13 12:44, 4F

10/13 12:47, , 5F
因整個身體協調、重心都已經熟悉,此時上半身應該是輕鬆狀態
10/13 12:47, 5F

10/13 12:48, , 6F
並非怎麼作做不加分,而是因為你若已掌握動作的話,你的身體
10/13 12:48, 6F

10/13 12:49, , 7F
不用你刻意去控制就可以做出正確的姿勢,這才叫掌握啊…
10/13 12:49, 7F

10/13 12:50, , 8F
不要陷入文字的迷思中了…
10/13 12:50, 8F

10/13 12:52, , 9F
競速的選手就是為了你說的這幾趴,每天半蹲挺腰練個半死啊…
10/13 12:52, 9F

10/13 12:56, , 10F
而且已經偏離主題了,我發文是解釋擺手與重心的關係…
10/13 12:56, 10F

10/13 17:05, , 11F
我覺得要先熟悉人體工學 XD
10/13 17:05, 11F

10/15 16:30, , 12F
10/15 16:30, 12F
文章代碼(AID): #18yi79fe (skating)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8yi79fe (ska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