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不要太多機會 只想專心做事

看板sinica作者 (Daniel)時間11年前 (2012/09/27 11:59), 編輯推噓6(600)
留言6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翁啟惠的科學心人文情 他不要太多機會 只想專心做事 撰文者:楊蕙菁 原文出處:商業周刊 第894期 二○○四年十一月上旬,斥資五億元的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在冬陽暖暖中落成。這個堪 稱二○○四年底生物科技界一大盛事的活動,不但陳水扁總統親臨揭牌,產官學研重量級 人士幾乎全部到場;而當天真正的主人——基因體研究中心主任翁啟惠,則維持他一貫的 寡言、低調,連致謝詞都不到兩分鐘就結束。 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將進行基因體與蛋白體之科學研究,致力發現和確認人類疾病之標 的,堪稱國內生物科技尖端技術的研究重鎮。 權威 論文被引用數,全球前十名 翁啟惠被中研院院長李遠哲延攬回國主持基因體研究中心,主要是他的學術成就和地位。 他是國際醣類研究的權威,擁有六十件發現專利,在國際著名期刊發表超過四百六十篇論 文。中華開發海外部生化科技協理李世仁說,在學術界,一個人的研究做得有多好,其論 文被引用的次數是最重要的指標,自翁啟惠「出道」以來,他發表過的論文被引用的次數 至今都是全球前十名。 二○○二年,翁啟惠獲得美國科學界最高榮譽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是他學術生涯的另 一個顛峰。目前在台灣工作、又具有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頭銜者只有四人,包括中研院院 長李遠哲、清大校長徐遐生、中研院物理所所長吳茂昆和翁啟惠。 翁啟惠是很「嚴肅」的學者。「惜話如金」,是他給人的第一印象,有著崇高的學術地位 ,話又很少,翁啟惠很容易讓人望而生畏。 陽明大學醫學生物技術研究所教授許先業過去兩年參與翁啟惠主持「靈芝多醣體」研究計 畫,以新的純化和分析方法,找出靈芝裡頭有強化人體免疫功能的多醣體的作用機制。許 先業說,每次要跟翁啟惠這樣的國際及研究學者開會討論,還是會因為翁啟惠的知名度和 不茍言笑的「外表」感到緊張、害怕。 驚人 四個月,搞定五年無解難題 雖然不多話,但翁啟惠說話坦白、喜怒完全表現在臉上。基因體研究中心落成那天冠 蓋雲集,但是當天下午附屬於中心之下的育成中心一樣辦開幕典禮,卻只有七個人參加, 這讓翁啟惠很不好受,難過的表情完全寫在臉上,他說:「這就可以看得出大家的焦點都 放在基礎研究,而不是放在產業。」 翁啟惠屬於大器晚成的學者,他三十一歲才出國念博士,出國後,一次一次締造學術 顛峰。 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翁啟惠剛抵達麻省理工那個暑假。當時,翁啟惠想要找化學、 和平兩座諾貝爾獎得主George Whitesides當指導教授,但是,George Whitesides一開始 顯然對台灣學生沒有多大信心,於是丟了一個有人做了五年仍解決不了的難題給翁啟惠, 結果翁啟惠以不到四個月的時間就做出來。 既是翁啟惠在麻省理工的學長、也是創業夥伴的Optimer總裁張念慈也說,能夠到麻省 理工念博士的人,四年內只要能在國際知名期刊發表一篇論文,可以說就是保障畢業後能 到大學教書了。而翁啟惠卻在那年夏天一口氣在國際知名期刊發表六篇論文,所以還沒有 進學校,已經聲名大譟。 但,每次提起自己的研究和成果,翁啟惠都用「就是解決問題罷了!」淡淡帶過。「 研究這條路上,外頭的人看像magic(魔術),但我不是這樣看,我是因為非常 persistent(持續不斷)在想這些問題。」 除了持續,他在醣類研究還是「冷門」科目時,就堅持要投入。他表示,當時他不但 拿不到研究經費,連審他研究計畫的學者都是核酸和蛋白質領域的人,認為他的計畫不可 行。「但是我不認為自己的研究是冷門,我知道我的研究對科學會有impact(影響力)。 我的個性不會跳來跳去,不會說錢在哪裡就往哪邊走。」 奇才 研究技術,杜邦出兩億美元 看在其他人眼中,翁啟惠合成多醣體的巧妙簡直就像藝術、也像變魔術。張念慈看翁 啟惠的「功力」,他說這種天才不是靠後天培養的,而是一種與生俱來的能力。 在張念慈眼中,翁啟惠是一個每個階段都能夠創造話題的奇才,在研究上如此,在實 驗室外的產業領域也能締造許多輝煌紀錄。還沒有出國念博士以前,翁啟惠就曾經因為實 驗的溶劑太貴,所以用蒸餾的方法,把酒精、甲醇純化成為純度很高的溶劑,結果被廠商 相中,出資成立公司。 一九八○年代末到一九九○年代末這十年間,翁啟惠陸續將實驗室裡的「酵素抑制劑 」、「醣類合成技術」等技術、以及「高速化學平台」等新藥篩選技術技轉給孟山都( Monsanto)、醣類製造公司Neose和杜邦等公司。以「高速化學平台」這個技術為例,杜 邦出價的金額是兩億美元。 他和張念慈合作創業多次,一九九九年創立的Optimer,以翁啟惠的「一鍋法」(One Pot)醣類合成技術,可以快速合成體內及少數的醣化合物,發展抗生素、風濕痛及癌症 新藥,獲得資本市場青睞。 困擾 認識的人多了,研究卻退步 創業時吸引新加坡政府主動投資一百五十萬美元,二○○一年第二次增資時,三千五 百萬美元的資本中,有一半是台灣創投和法人捧著錢上門。翁啟惠曾經形容過他和張念慈 的搭檔是:「我是做人保守,做研究不保守;張念慈是做人不保守,做事業很保守。」 研究這條路上,翁啟惠成功是因為專一而且專心;然而,兩年前他以同樣的信念回台 接掌基因體研究中心,卻遭受前所未有的困擾與挫折。翁啟惠語重心長地表示,台灣給他 的「機會」實在太多,常認為他可以再接、再兼任不同職務的工作,要給他各式各樣的頭 銜。 外界常常說他是下一個諾貝爾獎得主也讓他壓力很大。「我已經忙得不得了了,大家 卻都認為我還可以做其他事。」 對翁啟惠而言,這些「機會」不是誘惑,卻是困擾。他觀察很多人回台灣會因為這麼 多機會而迷失,受到頭銜的吸引誘惑,「如果對自己認識不清,機會一來就抓住,到頭來 就會迷失自己。」翁啟惠認為自己並沒有受到影響,還是只想專心做一件事,但是常常要 花時間去處理一些可能會讓別人不諒解的事。 一九八九年,翁啟惠被現今全球聞名的研究機構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延 攬,當年,科學界並不看好Scripps有機會超越哈佛和麻省理工;不到三年的時間,翁啟 惠所領導的學系已經變成全世界生物有機學(Bioorganic)最頂尖的領域。「我的個性其 實很急,」翁啟惠說,相對過去兩年回台灣,他認識的人多了,但是卻退步了,因為他根 本沒有時間好好想規畫、好好做研究。 翁啟惠坦承,生活和工作方式與當初回台灣之前的預想是有落差,但是他對領導基因 體中心發展生技製藥仍有強烈的使命感。因為,生技製藥每年有八千億美元(約合新台幣 二十五兆七千億元)的市場,是全世界最大的產業,但是台灣卻只占○‧四%。 在生技製藥這條路上,翁啟惠感嘆地說:「被潑冷水的聲音太多。」提到不斷出現的 懷疑聲音,翁啟惠認為,現階段大家要想的是如何做,而不是還在問該不該做?如果鎖定 在一個正確的目標,在達到目標的過程中,價值會一直增加,每一次都能夠累積成果,一 次比一次好,如此,在每個時間點就能夠吸引大藥廠來跟我們做策略聯盟和合作,這才是 台灣進入這個產業的方式。「所以長遠的目標不能放棄,放棄一切就都沒有了。」 翁啟惠知道,做研究是他的專長、也是社會對他的期待,所以他現階段最重要的,就 是帶領基因體研究中心、趕快做出有成果的東西,為這個領域創造一個好的故事(story ),讓投資人對台灣生技業有信心。「生技製藥產業的發展是有timing(時機)的,既然 找我回來接基因體研究中心主任,就該好好讓我把這件事做好。」翁啟惠露出一貫的嚴肅 態度一本正經的說。 來源: 商業周刊 第894期 (2005-01-10)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2.php?id=17685&p=1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09.23.16 ※ 編輯: daniel0523 來自: 140.109.23.16 (09/27 12:09)

09/27 14:14, , 1F
推一下
09/27 14:14, 1F

09/28 18:13, , 2F
好厲害
09/28 18:13, 2F

10/04 18:38, , 3F
淚推翁...
10/04 18:38, 3F

10/05 10:08, , 4F
大推院長
10/05 10:08, 4F

10/05 12:54, , 5F
PUSH
10/05 12:54, 5F

10/08 14:00, , 6F
推院長
10/08 14:00, 6F
文章代碼(AID): #1GOyyc1y (sin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