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 NIKE的Zoom Air會有被取代的一天嗎?

看板shoes作者 (亂碼)時間3年前 (2021/05/19 14:04), 3年前編輯推噓96(960473)
留言569則, 32人參與, 3年前最新討論串1/1
板上的各位好, 最近突然想到NIKE的緩震老技術Zoom Air, 已經用了超過二十年, 不過目前為止好像還是屹立不搖, 其它廠商都無法發展出取代Zoom Air的技術, 前幾年最接近的好像是adidas的boost, 我還記得有篇文說boost的回彈力高於Zoom Air, boost好像可以到7X%, 而Zoom Air是6X%, 不過不知道為什麼在跑步或實戰上,大家還是喜歡Zoom Air? 當然ZoomX又是另外一段故事了,暫不討論, 想問問各位, 有可能有發泡技術打贏Zoom Air的嗎? Lightstrike Pro或FF Blast Turbo不知道有沒有機會? 歡迎大家討論, 謝謝大家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hoes/M.1621404290.A.7CD.html

05/19 14:09, 3年前 , 1F
我以為跑者更喜歡NIKE的原因是因為碳纖板而不是因為ZOOM
05/19 14:09, 1F

05/19 14:48, 3年前 , 2F
我以為跑者更喜歡Nike是因為zoomx不是因為zoomair
05/19 14:48, 2F
當然碳板和ZoomX的確是一個點,但看看Alphafly和NIKE的新款Spikes,ZoomAir都還在大 量利用呀(更可以說是不可或缺

05/19 15:27, 3年前 , 3F
老實告訴你,不是回彈越強越好。回彈強,你有想過那些回
05/19 15:27, 3F

05/19 15:27, 3年前 , 4F
彈的力去哪了嗎?就直接由你的膝蓋吸收了!所以我穿Boost
05/19 15:27, 4F

05/19 15:27, 3年前 , 5F
的鞋走路跑步,不但不穩定,而且膝蓋都會很痛。Zoom是韌
05/19 15:27, 5F

05/19 15:27, 3年前 , 6F
,但不彈,最重要的任務還是吸收衝擊,不論是往下還是往
05/19 15:27, 6F

05/19 15:27, 3年前 , 7F
上的。如果你跑步都像頂尖選手,速度反應肌力都能抵銷強
05/19 15:27, 7F

05/19 15:27, 3年前 , 8F
大的回彈力,Boost也許適合你,但95%以上的使用者,都還
05/19 15:27, 8F

05/19 15:27, 3年前 , 9F
是一般人,無法承受Boost帶來的強大回彈。Boost真的是非
05/19 15:27, 9F

05/19 15:27, 3年前 , 10F
常爛的科技,唯一優點只有穿起來軟而已,這個卻恰好是運
05/19 15:27, 10F

05/19 15:27, 3年前 , 11F
動鞋最不需要的。
05/19 15:27, 11F
感謝f大的見解,的確回彈力也是需要恰到好處, 板上如果有其他強者也歡迎分享意見

05/19 16:41, 3年前 , 12F
我覺得不會,zoom的瞬間受力壓縮和受力減低膨脹性能太
05/19 16:41, 12F

05/19 16:41, 3年前 , 13F
強大,泡綿發展再厲害,也沒有這麼能屈能伸來儲存和釋
05/19 16:41, 13F

05/19 16:41, 3年前 , 14F
放形變位能
05/19 16:41, 14F
這點我認同,ZoomAir真的性能強大, NIKE能在20多年前想出來真的厲害

05/19 16:44, 3年前 , 15F
還好吧,跑鞋是血海,論腳感zoom air排不到我個人喜愛
05/19 16:44, 15F

05/19 16:44, 3年前 , 16F
的前十
05/19 16:44, 16F
論腳感當然ZoomAir不一定排前面,但性能真的可以排前幾名

05/19 16:55, 3年前 , 17F
BOOST是太軟吧 而且又重
05/19 16:55, 17F
當初大家都說軟彈,後來都把彈拿掉了哈哈, 其實adidas後來也曾經推出boost light,不過不知道為什麼不好好利用

05/19 17:06, 3年前 , 18F
Zoom air在跑鞋領域的地位不如遠不如籃球鞋高吧, 且問世
05/19 17:06, 18F

05/19 17:06, 3年前 , 19F
都超過25年了, 也沒在跑鞋的領域掀起過多大的震撼, 這
05/19 17:06, 19F

05/19 17:06, 3年前 , 20F
次在跑鞋掀起的大波瀾完全是靠ZoomX泡棉+碳板的啊, Alph
05/19 17:06, 20F

05/19 17:06, 3年前 , 21F
afly加的兩顆zoom air pods也只是錦上添花而已
05/19 17:06, 21F
當然革命性的設計是ZoomX加碳板的組合,但我的問題點是ZoomAir竟然至今都沒有被淘汰 掉,真的強

05/19 17:06, 3年前 , 22F
之前穿boost 當天腳會很麻 很酸
05/19 17:06, 22F
是像f大說的那樣回彈力被膝蓋吸收所導致的嗎?

05/19 17:09, 3年前 , 23F
Boost的問題是過軟下陷過深&重量過重, 要說回彈過強倒
05/19 17:09, 23F

05/19 17:09, 3年前 , 24F
還好, 且不穩對膝蓋的傷害絕對遠大於回彈力, Nike的厚
05/19 17:09, 24F

05/19 17:09, 3年前 , 25F
底碳板跑鞋在回彈與不穩的隱憂也都比boost大
05/19 17:09, 25F
不穩定真的是一個隱憂,所以NIKE才推出Alphafly,不過實測過,還是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05/19 17:21, 3年前 , 26F
我也不知道為啥很多肥宅喜歡軟的鞋子
05/19 17:21, 26F
哈哈哈肥宅特愛Ultraboost的意思嗎?

05/19 17:31, 3年前 , 27F
Zoom Air 可以做到很薄,但還有效果,而且幾乎不會衰減
05/19 17:31, 27F
真der厲害,不過ZoomAir太薄真的比較無感,可能性能還在拉

05/19 19:16, 3年前 , 28F
bosst穿久真的酸 沒支撐
05/19 19:16, 28F
boost可惜了
還有 501 則推文
還有 6 段內文
05/22 21:37, 3年前 , 530F
boost(e-tpu)優點是回彈率高變形量也高,等於同時提供彈跟
05/22 21:37, 530F

05/22 21:37, 3年前 , 531F
軟的腳感,工作溫度range夠大,大概人類正常活動的氣候都
05/22 21:37, 531F

05/22 21:37, 3年前 , 532F
能勝任,缺點是表面容易變黃,橫向型變量較大,顆粒間縫隙
05/22 21:37, 532F

05/22 21:37, 3年前 , 533F
久了容易剝離,然後重量比較重
05/22 21:37, 533F

05/22 21:41, 3年前 , 534F
另外一種應用是puma的hybrid,或艾弗森的活粒,改成用PU當
05/22 21:41, 534F

05/22 21:41, 3年前 , 535F
介質去混合e-tpu顆粒,改善了剝離的問題,重量也稍微輕一
05/22 21:41, 535F

05/22 21:41, 3年前 , 536F
點,穩定性也好一點,但可能長的太醜了...比較沒人喜歡
05/22 21:41, 536F

05/22 21:42, 3年前 , 537F

05/22 21:44, 3年前 , 538F
不過在便宜pebax出來之前我最喜歡的非氣墊中底就是這類的
05/22 21:44, 538F

05/22 21:44, 3年前 , 539F
配置
05/22 21:44, 539F

05/22 23:58, 3年前 , 540F
艾佛森的活粒?是說AI復刻的籃球鞋?
05/22 23:58, 540F

05/22 23:59, 3年前 , 541F
上面推文是說boost容易受傷?我有Rose7、8
05/22 23:59, 541F

05/22 23:59, 3年前 , 542F
老實說我挺愛這種腳感的,但我是老膝蓋了。
05/22 23:59, 542F

05/23 00:26, 3年前 , 543F
是之前請ai授權冠名的中國小牌子
05/23 00:26, 543F

05/23 00:28, 3年前 , 544F

05/23 00:39, 3年前 , 545F
應該是說左右型變量大,需要更多類似包邊的方式去控制,容
05/23 00:39, 545F

05/23 00:39, 3年前 , 546F
不容易受傷其實多半還是看個人力量跟動作幅度。
05/23 00:39, 546F

05/23 11:09, 3年前 , 547F
V大上面那張鞋圖的中底好像京X達的爆米花鞋墊XD
05/23 11:09, 547F

05/23 13:11, 3年前 , 548F
Zoom air終究還是嵌入中底的效果最好, 為了可見加大體積
05/23 13:11, 548F

05/23 13:11, 3年前 , 549F
加大厚度, 穩定性變差還是需要加個cage或其他外包結構,
05/23 13:11, 549F

05/23 13:11, 3年前 , 550F
厚度增加反應就變慢失去原本zoom的優勢, Boost何需一
05/23 13:11, 550F

05/23 13:11, 3年前 , 551F
直嚴守整片中底材這條路? Harden 5內嵌boost在litestrik
05/23 13:11, 551F

05/23 13:11, 3年前 , 552F
e裡就是一條正確的路, 同時解決穩定性跟重量的問題, 重
05/23 13:11, 552F

05/23 13:11, 3年前 , 553F
點還是腳感啊, 內嵌全長zoom、zoom turbo、zoom steobel
05/23 13:11, 553F

05/23 13:11, 3年前 , 554F
全部都從外面看不到, 但消費者感覺得到、腳感口碑就是好
05/23 13:11, 554F

05/23 13:11, 3年前 , 555F
一樣賣很好, 而且還因為內嵌使外型設計靈活性更高, 至
05/23 13:11, 555F

05/23 13:11, 3年前 , 556F
於Harden 5賣不好的話我想是因為外型問題, 應該是設計師
05/23 13:11, 556F

05/23 13:11, 3年前 , 557F
跟文案設計方面的問題
05/23 13:11, 557F

05/23 14:01, 3年前 , 558F
可惜艾弗森活粒只做了兩代,那雙是我去年最愛穿的
05/23 14:01, 558F

05/23 14:03, 3年前 , 559F
boost泡綿內嵌其實剛出來的時候有用過,內嵌又不太過限制
05/23 14:03, 559F

05/23 14:03, 3年前 , 560F
型變量的話其實可以像喬丹以前IPS系統那樣,稍微在泡綿柱
05/23 14:03, 560F

05/23 14:03, 3年前 , 561F
或泡綿塊旁邊留一個縫隙
05/23 14:03, 561F

05/23 16:48, 3年前 , 562F
哈登5是因為鞋子跟磚頭一樣剛性滿滿0形變量吧,我有一
05/23 16:48, 562F

05/23 16:48, 3年前 , 563F
雙n3xt futurenatural 穿起來蠻讚的
05/23 16:48, 563F

05/24 08:26, 3年前 , 564F
Harden 5請恕我連試穿都沒意願 QQ
05/24 08:26, 564F

05/24 21:05, 3年前 , 565F
回饋力量大,最後都是膝蓋受傷,我看也有人這樣說
05/24 21:05, 565F

05/24 21:05, 3年前 , 566F
不過我是半信半疑,畢竟我的膝蓋沒有酸給我看
05/24 21:05, 566F

05/24 22:32, 3年前 , 567F
peak 態極中底也算是個專利技術不斷改良的例子,休
05/24 22:32, 567F

05/24 22:32, 3年前 , 568F
閒鞋跟拖鞋 有人覺得很好穿
05/24 22:32, 568F

05/24 22:32, 3年前 , 569F
但也有穿完很酸覺得支撐不夠的
05/24 22:32, 569F
文章代碼(AID): #1WfAg2VD (sho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