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adidas N3XT L3V3L 實戰分享

看板shoes作者 (Jedson)時間4年前 (2019/12/01 12:11), 4年前編輯推噓12(1204)
留言16則, 10人參與, 4年前最新討論串1/1
先給多圖無音樂無廣告的網誌版網址:https://bit.ly/2R2I0Hm 內容完全沒差,就圖片比較多而已 如果介意的朋友可以只看PTT就好,不好意思啦 最棒的鞋子配置不一定是最好的,只要是最適合你的就可以, 剛好接近年末,看大家有沒有一樣的「年度最佳」可以分享。 - 這雙鞋子是近期穿過最得心應手的鞋子, 前陣子在華泰看到滿多配色打折下來 2400 左右,有點後悔沒有備份呀QQ - -------------------------- https://imgur.com/gpPzC37.jpg
「沒有了鞋帶,球鞋反而不簡單。」 在頂級籃球鞋的世界,你追求的是什麼?外觀?緩衝?貼地?包覆?還是重量? 一雙籃球鞋擁有哪一項才能撐得上是年度最佳呢? 於我而言,今年度最佳實戰鞋款就是 adidas N3XT L3V3L。 在 Nike 持續向自動繫鞋帶系統邁進之時;adidas 則開發了無鞋帶的實戰鞋款, 孰優孰劣,一時難以定奪。 由 adidas 的 Brooklyn Creator Farm 所出產的鞋子,展現出與眾不同的風格, 讓我在這雙鞋子曝光之始,就滿懷期待,它不像一般球鞋在外觀就展現出強烈的個性, 如:Kyrie 系列以極致地板性能著名, 這雙鞋子反而是以一種極簡的形式出現在大家眼前,卻帶來不同凡響的實戰感, 簡單而不簡單。 側面一覽 https://imgur.com/6LDV8sJ.jpg
https://imgur.com/hhGByMk.jpg
https://imgur.com/GK72Hd2.jpg
https://imgur.com/KAiO7V2.jpg
https://imgur.com/fQG6nsS.jpg
這雙鞋子從左右兩側看來差異不大,頂多是 Primeknit 的表面紋路不同, 然而可以觀察一下其表面紋路,藏著一些小秘密。 因為這雙鞋子已經穿著近 3 個月,所以可以發現貼合腳型產生的變化。 大底則是直截了當的使用不同方向的魚骨紋,能給的抓地力絕不囉唆, 鞋子後跟延伸至足弓內側下凹的線條及前掌凹下的小圓則是 讓穿著者因為不同方向的動作, 如:突破、爭搶籃板後落地,提供更靈活的反應,這部分會在抓地力的方面詳述。 https://imgur.com/gHCk96h.jpg
實戰心得 這雙鞋子的版型,我認為偏大,我個人穿 9 號,平常都是 9.5 的鞋款, 建議要試穿過再購買。 穿著期間,可以分為適應期及甜蜜期。在實戰過程前5個小時,幾乎都是在磨合, 讓鞋面貼合包覆整雙腳,讓鞋子記住你腳的形狀,像我的腳背就稍高一些, 看一下上面的側面圖可以發現。同時也讓雙腳調整,記住中底 Lightstrike 的感受, 就像兩塊拼圖嵌在一起,這段時間對鞋子的優點感受不會太深刻。 接著才是慢慢適應進入甜蜜期,大約實戰過 10 小時之後, 鞋子會變成你的形狀xD (不是),就會開始進入人鞋合一的甜蜜期,時間因人而異, 這雙鞋子最大的優點是完全解除了任何有關包覆或是不跟腳的疑慮。 綜合起來這雙鞋子對我來說,在抓地、反應、穩定,都有頂級表現,弱點在緩衝, 以下會細分,反應、支撐、包覆、緩衝及抓地等五大項評論。 https://imgur.com/2TOCzYq.jpg
首先是我最在乎的反應,絕大部分取決於中底厚薄度, 這雙鞋子不論在前掌或後掌的厚薄度都不厚,先天帶來很棒的反應性。 「嗯?到底了?」 這種感覺一開始會很不習慣,因為腳上就像直接踩著地, 如果你是習慣穿著中底較厚的鞋款,然後習慣用盡全力踩切入步伐,感受帶來的回彈, 你可能會有些不習慣。 這雙鞋子會毫不猶豫的把這些還給你,Lightstrike 雖然官方並未太強調他的功能性, 但是在這雙鞋子的調整之下,我覺得它給了極致的反應,中底成了配角, 要用這雙鞋來討論 Lightstrike 的緩衝實用性會有失公允, 穿過 Harden Vol.4 的感覺就知道截然不同。 https://imgur.com/EarJCdC.jpg
另外,大面積的外底也是另一項讓這雙鞋子在反應勝出的關鍵, 重心不高、大面積的中底外底側向外擴,其實就像擁有大輪胎的低底盤跑車一樣, 讓你更好掌控這雙鞋子,更加隨心所欲在球場上發揮,不但提供貼地性,也提供穩定感。 https://imgur.com/9x3CGLs.jpg
關於支撐,我想分兩塊說明,第一是放置在外側的框型中空結構, 第二是鞋身中段用了不同編織技法的那一圈布料,把雙腳足弓上方的部位環繞起來, 這兩個結構都很值得一提。 https://imgur.com/NP1nUMM.jpg
經過多次實戰後,在框型結構前段已經有一點折痕,應為側向出力所造成, 其實這個結構跟 UltraBOOST 19 的後跟有點類似,將下半部嵌在中底上, 上半部則跟鞋身連動,有效將側向橫移時減少鞋身的形變,都是增加穩定與鞋面的支撐, 只是籃球鞋相對激烈一點,最大受力部位也不一樣。 鞋面本身的編織紋理也有特點,中段的橫條紋將腳環繞, 從腳的中段由外而內的緊緊抓牢,向內壓縮。 這讓我想到在紐約 Nike 000 試穿的 Nike Adapt BB 將電子裝置安裝於鞋身中段的足弓下 ,鞋帶由下而上抓緊雙腳,雖然用的方法不一樣, 但都是同樣利用固定鞋子中段的方式增加支撐及穩定,這點看起來條條道路通羅馬, 只是路程不一樣,目的相同。 https://imgur.com/FSKS9iJ.jpg
回到側面圖,觀察一下側向線條的延展,大部分鞋子讓中底與地板呈現垂直就算是不錯, 這雙鞋子仍保有一定的傾斜角度,可見其鞋面及內部用料的強韌,拉住雙腳, 再藉大底的幫忙,讓球員更寫意的表現。 https://imgur.com/xP5d9x4.jpg
包覆感如前面提到,藉由內裏韌性更強的材質,包裹雙腳,目前來說耐用度算高, 因為這三個月頻繁著用,直到近兩星期次數才少一些, 但是包覆感仍與剛上腳時相差無幾,只有因應雙腳產生的變化, 變得舒適一些。 這一點是這雙鞋子最不用擔心的地方, 而且相信設計團隊一定校正過無數次才能找到 這種包覆雙腳卻又不對腳產生過分負擔及壓力的設計。 而這邊同樣有兩個部分值得一提,第一是俗稱的內靴,也就是提到韌性較強的部位; 另一部分是後腳跟的束帶,兩者相輔相成。 那條束帶畫龍點睛,鞋子內阿基里斯腱兩側已經有厚實的泡棉填充肌腱兩側的凹下處, 束帶則是進一步加強,將鞋子往前拉更貼近雙腳,往上提跟免除了不跟腳的疑慮。 這雙鞋子雖然視覺上看起來是高筒鞋的高度,但是實際穿著起來反而是跟低筒鞋相似, 束帶以上沒有保護或支撐作用。 https://imgur.com/He7Vp8Q.jpg
既然優點明顯,如同煉金術的等價交換,它必定犧牲了某些部分——「緩衝」。 如圖所見 Lightstrike 最明顯的地方就是長時間著用後產生的凹痕, 並不是說凹痕有絕對的劣勢,有時候反而是讓中底以你適合的方式快速潰縮, 但對於耐用度就先不能肯定, 相較 adidas 的 BOOST 穿著再久也不會產生像這樣明顯的紋路。 但針對中底耐用度,還要審慎評估,因為目前衰退的感受並不大。而鞋子要進入甜蜜期, 差不多就是等中底產生密密麻麻紋路的時候。 緩衝偏弱的缺點很明顯,如果你是彈跳人型的球員, 你一定需要中底的緩衝替你削減降落的衝擊;第一步讓人看不到車尾燈的球員, 也一定有需要後跟蹬地推進的時候,如果真的用力過猛, 滿高機率會發生震腳的不舒適感。 https://imgur.com/EHyOQfd.jpg
「咦?怎麼一下子就到底了?」 即便是我這種輕量的球員都在穿著初期曾經發生過, 這情況對於其他人來說應該是無法避免,只能靠適應期自己慢慢去體會這雙鞋子的打法, 做出細微的調整,這情況會好一些。 在 PUMA 的文章中比較過中底高度, Clyde Court 是在中底還有外部包覆的情況下, 所以才不有太多潰縮的紮實感, N3XT L3V3L 則是讓你直接直接與地板面對面, 沒有輔助,只能說他也盡力了。 後期,震腳的情況好很多是因為自己的調整,包含打法及對於雙腳肌力的訓練, 但不可否認的這是他的硬傷,算是堪用,及格邊緣,緩震能再多一點點就更好了, 不過為了反應性,這是合理的交易。 https://imgur.com/roygKB9.jpg
魚骨紋一直以來就是抓地力的保證,這雙鞋子的鞋底全部用上魚骨紋, 目前在各種場地表現都不俗,這也是我幾乎會帶著征戰各場地的原因, 如果有好的抓地力,基本上就沒有藉口打不好了,對吧?(我是這樣說服自己) 所以針對抓地力,我覺得沒有太多好說的,目前就是能抓牢各式場地, 連灰塵、沙土比較多的室外場地幾乎沒有出現過打滑的情況。 還有值得一說的是隱藏在鞋底的凹陷處,我分別用箭頭實線、虛線標示出來。 https://imgur.com/btml5tf.jpg
首先是足弓向後延伸至腳跟的下凹線條,這種動作有助於內側先落地及後跟踩踏的動作, 會讓大底分塊作動,有點像是 Nike Free 的感覺,但不是那麼明顯, 因為一部分還是要顧及穩定。 這雙鞋子有不是很明顯的防側翻,這邊要用什麼東西替代呢?實線處的設計, 綜合了三種不同紋路,有細、中、粗的紋路,克服不同的地板情況。 最後是虛線處,也許不是非常明顯,但是那三個點分別都有內凹坑洞, 目前尚不明白它的實際作用為何, 目前我的猜測是會不會故意要做成像是吸盤一樣的構造, 但好像又不能發揮功用,令人費解。 https://imgur.com/p1Ctmj8.jpg
心得 為何我以得心應手來形容這雙鞋子? 因為無論哪種動作,投籃、上籃、切入甚至是防守, 這雙鞋子都能讓我用最輕鬆的方式完成,只要你腳步跟得到, 它就可以在你想要的位置出現,毫不拖泥帶水。 如果是刁鑽、善於用快速的運球擺脫人的後衛,應該會喜歡, 目前在 NBA 裡讓穿著 N3XT L3V3L 出勤最高的球員就屬老鷹隊的 Trae Young 。 但在各項都高標的情況下,要看個人願不願意犧牲緩震換一點反應。 因為就像前面說的,它是容易「踩到底」的鞋子,適不適合你穿了才知道。 於我而言,我滿樂意這一雙鞋子的配置,雖然外觀非常簡潔, 內在卻有非常多值得玩味之處。 https://imgur.com/OC27hpu.jpg
看起來簡單的事物,背後往往越值得研究細節。 今年3月在紐約旅遊時,就在第五大道上的 adidas 旗艦店試穿過這款明星賽配色, 沒想到在台灣可以用一半的價錢購入,算是圓夢了,如果還可以再給我一雙備份的機會,我一定會把握。 題外話,目前在 adidas jp 的網站上有看到一些滿特別的配色,過陣子如果打折下來, 應該滿值得入手。 https://imgur.com/XkMt1c0.jpg
https://imgur.com/PL7tl6d.jpg
-- 鞋子評論居多,還有世界各地的看籃球賽心得,及一些球鞋血拼指南 雖然不很常發文,但都是我認為值得與大家分享的事物。 I select for you, we are selceted by what we loved. 粉絲專頁 S.elect - https://goo.gl/N4MH1F Blogger - https://goo.gl/mvkNjf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2.118.248.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hoes/M.1575173512.A.778.html

12/01 13:57, 4年前 , 1F
優文,很想收的一雙鞋
12/01 13:57, 1F
現在價格真的可以收,但真的要試穿一下看看

12/01 13:59, 4年前 , 2F
dame 5也很好,反正阿迪剩下的我沒一雙穿的了
12/01 13:59, 2F
意思是有哪些問題呢?我反而是Nike穿得極少xD

12/01 15:55, 4年前 , 3F
覺得adidas還是換回boost比較好..
12/01 15:55, 3F
肯定好一些,但每雙鞋都裝上 BOOST 也有點太無趣,說不定有其他策略?

12/01 16:32, 4年前 , 4F
可惜沒原po的帥照
12/01 16:32, 4F
鞋子比人帥多了

12/01 17:21, 4年前 , 5F
優文推!這雙我也觀望很久,該是入手的時候了!
12/01 17:21, 5F
版型請詳閱公開說明書,請小心使用

12/01 17:32, 4年前 , 6F
請問那間凹累還有,沒遇過2xxx這種價格
12/01 17:32, 6F

12/01 18:29, 4年前 , 7F
黑綠(本篇)和黑白早就沒了 其他沒研究
12/01 18:29, 7F

12/01 18:30, 4年前 , 8F
黑白當時30X0 三件75折的確2.4k左右
12/01 18:30, 8F

12/01 19:34, 4年前 , 9F
腳根如果做複合中底可能會好一點?
12/01 19:34, 9F
我覺得會,我自己覺得 adidas Crazylight 2015 前面adiprene+ 後面 BOOST 拿來用應該不錯,既貼地又有緩衝

12/01 20:12, 4年前 , 10F
光是Fit,我只剩Dame能穿了,寬腳高腳背整個阿迪戰線只
12/01 20:12, 10F

12/01 20:12, 4年前 , 11F
剩Dame跟鬍子,但賴死踹衰退的比Bounce還快整個滅火
12/01 20:12, 11F
這的確是個麻煩,Nike 至少還有亞規的版型可以穿,請 adidas 加加油囉xD ※ 編輯: Jedson (122.118.248.3 臺灣), 12/01/2019 21:15:30

12/01 23:37, 4年前 , 12F
同穿明星賽配色!(握)
12/01 23:37, 12F

12/02 16:48, 4年前 , 13F
優文 真D帥
12/02 16:48, 13F

12/02 18:08, 4年前 , 14F
這雙好看
12/02 18:08, 14F

12/03 21:24, 4年前 , 15F
這雙好鞋~!
12/03 21:24, 15F

12/05 14:59, 4年前 , 16F
不知道哪裡還能收到這雙鞋 想找11號 麻煩推薦
12/05 14:59, 16F
文章代碼(AID): #1Tups8Tu (sho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