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ANTA KT Outdoor 2 Low 開箱&心得

看板shoes作者 (要耍厨你還嫩的很)時間6年前 (2017/12/15 04:12), 編輯推噓20(20011)
留言31則, 20人參與, 6年前最新討論串1/1
Blog Ver.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blog/?p=8342 -- Anta KT outdoor 2 low 心得 這雙鞋可以說是對安踏的鞋款感到興趣的起頭。早先在 KT 1、KT 2 的時候開始注意到 ANTA,不過當時鞋子的樣貌並不是太合我胃口,而且即使在球場、友人都有人開始穿著 李寧、PEAK 等中國自有品牌球鞋,但心理對於使用中國的自主品牌還是有一點點抗拒, 加上當時的鞋款評價算是有點兩極,所以就沒有特別想要購入的想法。 後來應該也是 ANTA 開始強化了行銷戰,或者是國外的經銷商主動的送測給一些 Reviewer,KT 系列的評測也開始多了。 當時就是看到 weartester 與 solebros 對新一代的戶外版 KT 球鞋不管在抓地力、 緩震上都給了不錯的評價,而且是自己接受度比較高的低筒球鞋,就想著要找機會入手。 後來 KT 3 也發表了,宣傳時的科技滿載加上不過是 N、A 團隊實戰款的 price range, 便想著一定要把鞋入手體驗一下,最後就趁著雙十一的官方特價,一起把鞋收進來了。 本來是想著要先體驗 KT outdoor 2 Low,但可能是基於虛榮心的因素, 改先體驗了 KT 3,過一段時間才開始試穿起 KT Outdoor 2 Low。 原先以為安踏的命名邏輯是先分代數,再區分一般版本或是室外版本。不過國外的發售名 稱卻是如同標題所打的是 "KT Outdoor 2 Low",感覺有點像是 Kobe 的 Mentality 那樣 拉出一個專攻室外的支線,但找了一下所謂的 Outdoor 系列除了另外中、高筒各一款以 外,並沒有所謂的一代款。 加上安踏自己中文網站上面的資料,比起給予鞋的型號,更像是直接描述這雙鞋的用途 (EX:汤普森要疯低帮缓震耐磨篮球鞋。X 這樣你最好知道這雙是什麼鞋款) 缺乏有規律的命名規則與足夠充足的 Marketing Material,我覺得對於消費者, 或是 Reviewer 來說都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情。 鞋盒:因為不是所謂的 "正代" 所以就用上了公版的鞋盒,購買的是 US9.5 號。 https://imgur.com/HURPoBI
https://imgur.com/JZqAW3G
球鞋本體:鞋面材料看起來有點油亮油亮的感覺。看來應該還是首發的白色會自然好看一 點 https://imgur.com/xWP2AnN
鞋舌上印有 Q 版的 Klay Thompson 頭像,鞋舌採取傳統式設計並有大量網孔,在內部有 鬆緊帶將鞋舌輔助固定位置: https://imgur.com/ZQOouWM
https://imgur.com/fUDqcoO
鞋面採取 PU 孔面覆蓋在網布再行強化:這樣的手法讓人第一印象馬上想到類似設計的 Curry 2.5。近看得知讓鞋面看起來有點油亮油亮的來源正是加入PU面內的亮片塗層 https://imgur.com/Opnx5aA
鞋子鞋面則是兩種材料拼接而成,前後都是有著相當強度的材質設計。前後掌的鞋帶環也 是不同的設計,前掌利用帶狀拉環的設計強化貼合腳背, 後半部則是使用傳統的鞋帶孔設計。 https://imgur.com/1okjACP
後跟 TPU 強化區塊有著相當的厚度,硬度也夠,實際上固定腳跟的效果也是相當出色。 內側以金字印上了採用的 A-SHOCK 緩震技術,中底用手按壓的感覺也是相當柔軟。 https://imgur.com/n45WsBf
https://imgur.com/lKfGHPf
大底輪廓是稍微有些凹凸的波浪狀,讓人想起了 NIKE ZOOM REV ,但到沒有 ZOOM REV 如此明顯的弧度。外底採用了安踏稱相當耐用的 Hardcourt 橡膠材質,紋路則是像是刀 鋒的塊狀排列,每一塊的突出面方向是互相交錯的。不過看著這樣的塊狀設計,倒是讓我 想起了 KOBE XI 的紋路,對照之下 KT Outdoor 2 Low 就像是直接把 KOBE XI 的鞋底紋 路打了類固醇一樣,還長出了刃狀的尖端。不過因為防滑紋路方向較為單一,不像 KOBE XI 在每一小塊間都還有縱向的連接,所以橫向的止滑性能可能會比較弱些。 https://imgur.com/c81tIiC
https://imgur.com/LmA9xSO
https://imgur.com/oyX522b
鞋墊內也印上了 SPLASH BROS 浪花兄弟的字樣與 Q版 KT 頭像: https://imgur.com/lWlEHD4
主要使用的場地也都是室外的 PU 場地,磨平狀況不一,加上進入冬季台東東北季風增強 帶來不少風沙,整體狀況其實還算挺惡劣的,但也剛好能考驗一下鞋子的抓地性能。 因為 KT Outdoor 2 Low 是緊接著在 KT 3 之後開始使用,說實話還是有點期待有如 KT 3 的 Step-in comfort 的,但下場的第一印象並不是如此,反倒是覺得有點硬,感覺得 到緩震有在工作,但是就覺得有點硬,有點像是 Hyperdunk 2017 的腳感第一印象,但這 又跟剛入手時擠壓中底與同為 A-SHOCK 緩震的 KT 3 不同。 回家把玩一下以後發現堅硬感的來源其實是中底布,材質觸感相當堅硬,比起 Kyrie 3 內的中底布感覺還要硬。 這樣的設定也影響了整體的腳感。倒也不是說討厭這樣的配置,畢竟實戰做一些推進、變 向的動作都可以明顯感覺到一些比較明確的回饋,場地感也變得比較強一些, 對於這些動作的信心程度也可以說是大增。 長時間的打球之後也沒有特別的痠痛、疲累等問題,緩震應該還是有發揮作用的。 只是因為剛體驗過 KT 3 而產生的差異感罷了。 包覆部分,似乎隨著配色不同,會有不同的鞋面配置,首發配色是前掌 EM,而我購買的 則是加裹了 PU 鞋面。 整體的包覆感算是不差,鞋帶環系統給了相當足夠,甚至有點過多的拉力, 配上 PU 鞋面具有韌性,沒有過多 fuse 影響活動這樣的配置倒是相當不錯,感 覺夠輕盈,鞋帶綁緊之後也不會過於限制前掌彎折動作,甚至是壓腳背的情形發生, 鞋跟處豪爽的內外 TPU 固定片也讓腳掌穩定性有著相當不錯的表現,打球的過程都沒有什 麼 heel-slip 的情形出現。 鞋子的版型也是針對亞洲人設計,並沒有特別的收窄,選鞋的時候不用有甚麼太多的顧慮 ,一般的狀況下就照原尺碼去買就行。 至於腳踝包覆性,恩...低筒的原罪你知道我知道獨眼龍也知道,腳掌在鞋內的穩定性足 夠的狀況下,還想要強化支撐那就加上護具吧。 抓地力、耐磨的部分應該是入手之初對這雙鞋子最期待的部分,實際體驗後倒也所言不假 ,從尚未上腳前把玩鞋子手稍微滑過鞋底就感覺到外敵的材質與紋路搭配似乎特別的有 grip,手可以稍微感覺到材質帶來的一些止滑力。 下場實戰感覺鞋底材質的摩擦力很高,第一感覺還是跟 HD2017 相當甚至更好一些,而且 發出來的聲音相當響亮,雖然和抓地力沒有直接關係,但影響心理層面相當大 XDDDD; 而且抓地力的耐久性相當好,即使鞋底已經累積不少灰塵,抓地力也沒有太多的下滑, 聲音依然響亮。 但這也只是第一印象,正如同前面照片所預測的,前掌紋路的單一性讓 KT Outdoor 2 Low 抓地力在橫向移動下稍微有缺失,曾經在比較惡劣的環境下橫向急停 意外的打滑了一下,但同樣的環境 HD 2017 就沒有這樣的情形。 不過這狀況也是在比較糟的場合跟特定的動作執行會出現,一般的前後、斜向試探、 Crossover 等等的表現都相當好,停止的動作都相當明快。外底足夠外擴也降低了一定的 翻船扭傷機率。 至於耐磨性,我想我終於體驗到過去中國將安踏稱為鐵踏、水泥殺手的這個稱號,經過幾 次的實戰,除了不可避免的外底刀刃狀紋路的頂端因為摩擦的關係比全新狀態圓滑了一些 以外,其他部分基本上紋風不動,看不出有任何磨損的跡象。 而同樣的打球次數、內容之下,KT 3 、HD 2017 的磨損狀況雖然是不至於有缺失, 或是平掉這樣極端的不耐操,但就是可以感覺的出來已經有一定磨耗了。 相當耐操。 簡單來說,我會覺得 KT outdoor 2 Low 的表現,應該是可以打垮很多 NIKE 的戶外實戰 鞋款,比起 Kobe Mamba Instinct、Zoom Assersion 可以說是輕鬆取勝,甚至可以說威 脅到了 Hyperdunk 2017 Low 在我心目中實戰全能的地位。 老實說比起 KT3,我更喜歡 KT Outdoor 2 Low,只有他異常廉價的油亮質感讓我覺得有點 殘念,若不是有亮光膠面,而是消光黑色的話應該就是幾乎完美了。 https://imgur.com/YMIh5pJ
以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7.157.2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hoes/M.1513282362.A.39C.html

12/15 05:24, 6年前 , 1F
心得推 一直很想買戶外版
12/15 05:24, 1F

12/15 08:13, 6年前 , 2F
Q版大頭印鞋舌,感覺有點潮~
12/15 08:13, 2F

12/15 08:14, 6年前 , 3F
推~下一雙就決定是他了!
12/15 08:14, 3F

12/15 08:43, 6年前 , 4F
推 也想購入了
12/15 08:43, 4F

12/15 08:44, 6年前 , 5F
大頭鞋舌真的很吸引人
12/15 08:44, 5F

12/15 08:55, 6年前 , 6F
現在製鞋工藝很成熟了 只要挖到好的設計師 其實質感都能
12/15 08:55, 6F

12/15 08:56, 6年前 , 7F
大幅上升 品牌也跟著增值
12/15 08:56, 7F

12/15 09:06, 6年前 , 8F
好文推
12/15 09:06, 8F

12/15 09:24, 6年前 , 9F
個人的感覺是如果前掌較寬的,選剛好的尺寸剛開始會蠻緊的!
12/15 09:24, 9F

12/15 09:26, 6年前 , 10F
打了大概五、六次球後情況有比較好。另外防側傾也是大到剛開
12/15 09:26, 10F

12/15 09:27, 6年前 , 11F
始時不習慣,一直把力量用在腳小趾外側,也是痛個幾次才習慣
12/15 09:27, 11F

12/15 10:03, 6年前 , 12F
同款橘色推~顏色不同鞋面材質也略為不同~大家再注意!
12/15 10:03, 12F

12/15 10:44, 6年前 , 13F
感謝心得分享
12/15 10:44, 13F

12/15 11:10, 6年前 , 14F
最近對安踏印象很差...
12/15 11:10, 14F

12/15 11:49, 6年前 , 15F
印象很差?怎麼說XD
12/15 11:49, 15F

12/15 12:10, 6年前 , 16F
請問腳寬需要大半號嗎?
12/15 12:10, 16F

12/15 12:16, 6年前 , 17F
不得不說,避震一開始討喜,大概1個月就硬了
12/15 12:16, 17F

12/15 12:34, 6年前 , 18F
我是覺得不太需要
12/15 12:34, 18F

12/15 12:35, 6年前 , 19F
看來避震不耐久還是硬傷,不過這雙挺便宜 買兩雙好了XD
12/15 12:35, 19F

12/15 12:52, 6年前 , 20F
推分享
12/15 12:52, 20F

12/15 13:33, 6年前 , 21F
心得文不嫌多啊!
12/15 13:33, 21F

12/15 13:41, 6年前 , 22F
還好對避震不太要求XD之後應該會入手一雙
12/15 13:41, 22F

12/15 14:04, 6年前 , 23F
anta告brooks
12/15 14:04, 23F

12/15 14:16, 6年前 , 24F
阿 我有印象了XD
12/15 14:16, 24F

12/15 18:59, 6年前 , 25F
覺得帥氣!
12/15 18:59, 25F

12/15 20:55, 6年前 , 26F
心得詳細給推
12/15 20:55, 26F

12/16 11:15, 6年前 , 27F
鞋舌大頭好可愛,配上KT近期一些有趣的事XD
12/16 11:15, 27F

12/16 13:32, 6年前 , 28F
鞋舌很潮
12/16 13:32, 28F

12/16 21:00, 6年前 , 29F
推一個 好文 我還沒在台灣看過low
12/16 21:00, 29F

12/16 21:00, 6年前 , 30F
一般版本到是看過兩三個人穿過
12/16 21:00, 30F

12/16 21:39, 6年前 , 31F
一般版的包覆系統好醜...
12/16 21:39, 31F
文章代碼(AID): #1QCjiwES (sho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