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全方位飛翔:Air Jordan XX9 ‘Easter’

看板shoes作者 (Jedson)時間8年前 (2016/07/03 17:04), 8年前編輯推噓12(1200)
留言12則, 1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正式畢業了,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登入替代役, 在那之前就暫且寫寫文章,抒發無聊的心情, 這次是XX9,我個人認為是目前穿過各方面最平均,且舒適最頂級的鞋子。 無音樂多圖網誌版: http://goo.gl/rxkrTb ------------------------------------------------------------------ 前幾天Jimmy Bulter才在Sole Collector 的專訪中提到, 他會穿著Jordan XXX1出戰本此里約奧運,在吃驚之餘, 也不難了解將官方欲把Jordan正代的發售期間慢慢拉回正軌, 不過這樣來說XXX代就相當短命了。 (但一方面對於想早點用出清價入手的朋友是個好消息) @jimmybutler gave us some VERY exciting Air Jordan news today. Tap the link in our bio for more info. Sole Collector(@solecollector)張貼的影片 於 2016 年 6月 月 27 3:45下午 PDT 張貼 說多了,這回實測的鞋款是Air Jordan XX9, Jordan 正代自MJ本人退役之後, 就不斷向世界展示新概念,分別從戰鬥機到跑車擷取概念創造新鞋款, 而最特別的莫過於XX8了,讓氣墊完整發揮功能Flight Plate首次完整面世, 在既有鞋面之外加上了一整面「外套」, 材料採用來自瑞士的機車騎士外套材料Schoeller, 新材質及拉鍊製成的可反折式外觀設計讓人大吃一驚,而XX9承繼了部分優點之外,又首次帶上了Performace-Woven這樣運用於高級西服上的面料,帶來更舒適的穿著體驗。 相較於XX8,XX9及XXX代驚喜感不高, 但卻一年又一年把氣墊及新技術的運用更加純熟。 題外話,筆者能在以2790的價格於Nike Outlet入手了這雙鞋款, 相當值得,除了開箱之外,也將帶來這三個月以來的實戰感受, 雖然目前這雙鞋款可能難以入手了,但如果身旁親朋好友擁有而且又是你的Size, 不妨借來嘗試一下。 Easter 版本以綠色作為主色調,加上類似地圖等高線或稱為波紋的織法為設計, 看久了還真會有種迷幻的效果。 從Jordan的廣告中可以看出Air Jordan XX9 追求的是如手套般的包覆效果, 穿上這雙鞋子之前對於編織的印象一直停留在Flyknit, 但套上之後彷彿在深不見底的房間中開關被打開重見光明一樣, 對舒適感及包覆最為吃驚。只能以Kenlu編輯的形容才能準確描述這種感覺 「performance-woven upper 並沒有特別強烈的存在感,穿上後自然地達成人腳一體, 然而在這種平順的體驗,必須建構在性能強大且未來性十足的全新概念鞋面, 才能有如此好的穿著感。」用手按壓則能清楚感受的紮實的布料材質及舒適的感受。 從 Air Jordan XX8 的 繼承並且進化的Flight Plate,透過不斷測試, 讓我們的雙腳有了更完整體驗 Zoom Air 的性能的機會, 也藉由這塊板子釋放氣墊的功能達到1+1>2的感覺,除此之外, 如官方所言也帶來平順的力量傳導作用「Heel to toe transition」, 因為本人沒穿過XX8所以對於氣墊外凸的設計是第一次嘗試, 初次上腳能感覺氣墊外突的設計,但不突兀, 也不會對左右變向切入有任何不太適應的阻礙。 這是第一次專為籃球鞋款開發的編織鞋面,這種編織方法提供數種優點, 可以在特定區域使用不同強度編織結構,針對腳掌各部分的需求做調整, 像是前腳掌就能編織的強韌一點,透過許多不同的編織結構可能性將無可限量。 (摘自Kenlu) 從下面的圖片也可以看出在鞋身內側中段的縫痕應該就是將不同部位的面料 分別邊之後重新結合之後的痕跡。 Air Jordan XX9 還使用了最新一代的 Flight Plate 技術。 通過使用 Pebax 緩衝板,進化版的Flight Plate 技術能控制每次爆發性起跳的能量輸出以及最大化能量的回收, 將 Zoom Air 回應能力極大化。該緩衝板能控制 Zoom Air 緩震單元的壓縮和變形, 前腳和後跟通過一個橋狀的外底相連,讓腳跟到腳趾的力量傳送更為平穩。 (截自官方報導) 從幾年前發展出的Flywire讓我們對於這幾條強韌細線為雙腳帶來的特別鎖定 與對於包覆感有了不一樣的定義。而Flight Web Fit System 似乎將此帶入了另一個層次 ,將鞋帶環融入新式編織鞋面,宛如有人將手從中底向上緊緊托著腳並帶來合腳的舒適感 ,根據官方說明這些構造是交織在編織鞋面內並非縫死, 藉由鞋帶的鬆緊動態調整適合腳型,帶來優異的支撐效果。 除此之外,XX9之所以更加全面,也能從幾個小細節中看出, 雖然是中筒鞋身但是在阿基里斯腱附近有填充物能在舒適之餘帶來支撐。 氣墊的排列方式也與XX8截然不同,也許是因為在XX8中與前進方向平行的氣墊, 在一些人的實戰中傳出可能因為受力不均而產生破裂, 在XX9選擇與前進方向垂直的上置入鞋墊,也較少有災情傳出。 我認為這樣的安排也更利於前腳掌的彎曲,以橫向分割方式, 讓人聯想到不論是KD 8或KD 9氣墊的切割方式,從現在鞋款看回過去, 或是那時也會是產生現在的改變測試也說不定。(當然這是結果論了) 而有別於XX8前後腳掌分開的設計,在XX9的中底及大底在TPU之下有了連結, 相信這樣的構造也能在Flight Plate之外對於穩定有正面影響。 前掌外側的防翻設計,更可以看到鞋面花樣的可變性(漸層)。 而針對中底的敘述,我想勘履的這段敘述更為精確, 與先前純粹的發泡中底作出差異化,Air Jordan XX9 的中底外覆了一層 TPU, 這跟某些慢跑鞋將堅硬材質燒接至中底類似,能夠打造出側向支撐更棒的中底, 在場上作出橫移時將擁有更好的穩定感,但原先的中底材質還是保有舒適與彈性, 而在鞋子需要彎折的接點處,Air Jordan XX9 針對 TPU 的造型做出了變化, 足弓與腳跟交接處切出了活動的空間,在動作傳導間減低阻礙, 足弓與前掌交接處則針對腳掌運動的方向性增加延伸設計以求前掌能擁有更棒的鎖定效果 。(截自Kenlu) XX9的設計是在前掌加上Zoom Air,後腳選擇以發泡材質, 至於對實戰體驗有何影響,我們將在下面實戰談談。 前面說到的前腳掌突出的設計從這張圖中可以明顯看到,平擺在地上不會完全貼合。 接下來就欣賞一下圖片之餘也分享一下這雙鞋子幾個特點(摘自Kenlu新聞), 1. DAY ONE – 靈感的起源 Air Jordan XX9 編織鞋面的靈感來自汽車安全氣囊(Air Bag)。 Tinker Hatfield 說:「有人向我介紹了安全氣囊表面的編織物料, 當發生危險時安全氣囊會彈出並保護你, 而這些編織物料能以強而有力的表層提供保護面並同時讓空氣流通, 以免安全氣囊將人悶到窒息。」 2. PERFORMANCE WOVEN UPPER 與 FLYKNIT 之差異 Tinker 解釋:「如果從製造的機器觀察會發現有些相似之處, 而針織 (Knitted) 產品就像編織(Woven)產品的親戚般。 很難想像這些編織機器竟然能達成極細微像素的圖案, 就好像高畫質的電視般能呈現出微小粒子一樣」 簡單來說針織為主的 Flyknit 就像是從 Woven 編織衍生出的技術一樣。 3. 存在著 PLAN B 備案設計 在 Air Jordan XX9 獨特的鞋面及設計過程中,設計團隊不斷面臨挑戰, 如果真的沒辦法及時打造完成,其實還有使用傳統鞋面技術的版本。 4. 使用費工的義大利面料 由於這種編織製程相當新穎,使得我們過去的標準作業思維必須有所改變, 研發過程中鞋面材料先由義大利編織為半成品, 接著空運到到亞洲由另外一組團隊研擬這些材料要如何使用並打造出 AJ XX9。 四面圖: 實戰分享: 老實說這是筆者第一雙Jordan正代鞋款,相較於許多歷經Jordan時代的的球友來說, 根本就是菜鳥一枚。所以對於什麼Air Jordan 11的腳感美好等等之類的傳說, 都只能聽聞卻未曾嘗試。 與許多人相同身為一位籃球愛好者,更是一位不打籃球不投籃不練運球就不開心的人, 在評鑑時也希望提供大家打球習慣及穿著鞋款, 畢竟每個人從打球習慣到腳型都有許多不同, 希望能以更客觀的體驗來提供大家感受。 打球習慣,每週2~3次,一次約2~3小時,習慣在打球前先把投籃、 上籃及運球的訓練菜單跑過一次之後才開始打球, 擅長進攻手段為投射及尤其是三分球、轉換快攻時(些許)對抗後上籃, 不是一位強行突破輾入禁區後滯留空中喝茶聊天類型的空中作業球員。 今年實戰的鞋款為Under Armour Curry One Low 及 adidas Crazylight BOOST 2015,這兩雙鞋子退役後這三個月都穿著 Air Jordan XX9打球,場地多為室內木板地。 文章也會藉由這兩雙鞋款及筆者曾經穿過的Nike Hyperdunk 2011或是 近期入手的的ASICS Naked EG 02與其他鞋款比較,供大家有個參考的方向, 當然這肯定包含了主觀感受,如有指教批評,也歡迎大家跟我說,可以互相交流進步, 換鞋子的頻率大約是一年兩雙,畢竟死大學生打打系隊練練球操操體能,也消耗不少。 這雙鞋子帶給我的視覺第一印象不是很特別,沒有特別新潮或是前衛的結構設計, 就像Jordan Brand把這雙鞋子靜靜放在你前面說,「嗯,穿吧!」 直到穿上之後那感覺真的是驚為天人(非常抱歉用這麼誇張的形容詞), 即便還沒繫緊鞋帶就能感受Performance-Woven的優異包覆,沒有一點不適, 至於繫上鞋帶就更不用說了。「根本就是相見恨晚遇到真命天女的戀愛滋味!」 根據Kenlu的介紹AJ XX9 鞋面竟是由多達四層的編織堆疊在一片鞋面中 ,對於我來說看起來不算輕薄,但是卻是非常紮實而具有支撐與彈性的鞋面, 而重量也不到400克,應該是截止XX9代以來最輕量的鞋款, 所以在實戰上幾乎不會有負擔,對我來說穿起來的感覺與Nike Hyperdunk 2011的輕量差異不多,但是鞋面帶來的包覆及保護則是Hyperdunk 所沒有的。 另外要談到內襯工法提供腳跟固定跟保護,以費工的方式縫合, 使面料其產生立體感與包覆厚度,是許多頂級鞋款都會採用的填充手法, 就像前面所提到對於阿基里斯腱兩側包覆有加分。 而鞋面的保護及彈性、強韌這些就在實戰中才能試出心得,由於是編織鞋面, 所以我想耐用性可能好過於許多由塑料多層次組合而成的鞋款, 也不會因為鞋面而對雙腳造成太多壓迫與不適,經過三個月後的實戰再來檢視, 經過追趕跑跳蹦(包含跌倒)測試,鞋面還是近乎平整也不太會有脫線起毛球的情形, 我想耐用度是值得肯定。 在雙腳變向切入或是防守的過程,不管強度高不高, 在左右橫移時自然會對鞋面造成拉扯, 詳細請看許多NBA球員的特寫切入畫面(當然強度不能比)但是就我自己的感覺, 因為包覆性良好,所以其實就像第二層肌膚一樣會跟著雙腳一定, 回頭檢視左右側與中底接縫處也沒什麼問題,當然我想這也與打球習慣有關。 最後是雙腳的保護,對大家來說,最大的就是翻船扭傷,雖然他是中筒鞋款, 但是對於腳踝的鎖定我倒覺得不是十分頂級 (有穿過高筒鞋子的朋友應該明白把每一個鞋帶孔都穿滿繫緊那種感受), 即便他提供了好的包覆。筒身與鞋帶孔有關,沒辦法像高筒鞋子把鞋帶高綁過腳踝, 但值得稱讚的是在踝骨到阿基里斯腱附近(腳踝稍低部位)的保護很夠, 搭配上鞋底的設計, 讓我在這三個月不論是打球或是短距離衝刺完全沒有翻船的情況發生。 接下來說到反應性應該是許多人十分在意的點, 在穿上的第一感覺與Nike KD 7 的前掌貼地感覺差不多, 雖然中間偏高得但是在實戰過後感覺完全不同,因為氣墊較為突出加上鞋底的設計, 所以會讓人自然把部分重心放在氣墊之上, 即便你不是瞬間啟動超快的球員也能藉此與Flight Plate的調和感受到將前掌氣墊 反應源泉釋放的感受。「蹦!」只要稍稍往前傾,就能感覺鞋子蓄勢待發。 緩衝: 整體來說我覺得中間偏上,但也可能是本人體重還不能使氣墊完全發揮功效(笑), 畢竟不常在禁區吃飯。 但其實就人體本身來說,一般落下自然反應不太會使用全掌落地, 而會用前掌著地加上膝蓋彎曲緩衝;如果你嘗試用後跟著地 (但請不要站太高跳下,受傷不負責)應該可以明顯感覺到痛, 因為在那樣的情況下人體沒辦法自然彎曲膝蓋而必須把力量從腳跟吸收後傳達到膝蓋, 相當傷身。 相較於Crazylight 2015將BOOST佈置在腳後跟的設計對保護自然有一定作用, 但是要如何將這股力量往前傳送則是門學問。Flight Plate在這方面相當成功, 對於我自己來說其實比較喜歡將緩衝科技放置在前掌因為在自然情況下更能協助緩衝, 而傳達力量的Flight Plate則能均勻轉換到全掌。 但我自己也試過單純以腳跟著地(不良示範),即便以XX9來說,還是不太建議, 畢竟後跟的發泡材質還是不比氣墊,而實際上除非是坐飛機等等意外, 不然也不會有人用這麼奇怪的方式著地。 抓地: 開門見山的說,以格紋圖案布料為靈感的外底與地板的接觸面雖然沒有很大, 但抓地力卻是意外的好,外底的魚骨紋雖然並不是真正的格紋, 但是整體來說可以看到直橫排列經緯相交的紋路,也與這次的編織鞋面互相呼應。 果凍底最為人詬病的是容易沾黏灰塵導致抓地力下滑, 但對我來說每次打球完會清一下鞋底,所以沒有這個困擾, 在室外PU場地及木板地都會「吱吱」作響,而在左右滑步變向也能輕鬆不拖泥帶水, 與這次作品的完整度錦上添花,不會令人太意外。 而對我來說最驚豔的體驗是快攻上籃落地後, 先藉由Flight Plate 緩衝而後抓緊地面,許多鞋子抓地力也許好, 但若未適當平均力量也會讓膝蓋承受太多力量而在打球後不適。 以下就分享一下我自己擅長做的幾個動作,第一是運球,如我前面所說, 因為時常要搭配許多碎步及變向,在抓地力不錯的情況下, 能夠俐落踩步伐而且反應性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支持點,在面對防守者的情況下, 經常需要透過瞬間的判斷切入或是停球,抓地力與反應性在這兩方便表現都可圈可點。 至於投籃,因為鞋底的設計會讓人部分重心就放在前掌上(尤其是氣墊), 對於我個人來說剛開始其實在投射上不是很習慣,穿過ASICS Naked EG 02之後, 大面積的底部接觸對於射手相當重要,不能說是這雙鞋子不好,而是習慣略有差異, 經過一些時間調整之後,習慣鞋底的觸感,還是能有不錯的投射表現。 尺寸選擇,我本人腳型是正常,不窄不寬,這雙鞋子穿US 9.5 與大部分鞋子相同。 以下就放幾張實戰的圖片給大家參考。 看到鞋子也能應付的扭曲程度,也就放心了。 後記: 「我們始終聆聽運動員的意見:無論你是中鋒還是控球後衛, 你都能獲得像專為你量身訂制似的貼合感」Jordan Brand 副總裁和鞋類負責人 Dave Schechter 說。「我們一直嘗試確保我們的運動員在穿著 Jordan Brand 球鞋打球時 ,不僅能發揮個人的最佳表現,並且能夠排除干擾。 我們認為,Air Jordan XX9 是一款不可思議的籃球鞋,能帶來訂製般的舒適感。 它不僅重量極輕,透氣性良好,而且能將你的足部包裹,賦予你足夠的控制力。」 對於第一次購入Air Jordan 正代鞋款就能享受這麼出色的表現真的相當驚訝, 而且真的能體會量身定制的貼合感,雖然本人最喜歡的配色是Quai 54 及Year Of Goat, 但能以這麼好的價格入手體驗絕佳實戰夥伴也是難得的機會。 最後也趁機穿上去年入手的Jordan 台灣T恤來張合照,雖然目前「三十而立」 的Air Jordan XXX沒有給大家帶來太多驚喜, 不過就期待三十又一的AJ XXX1能為大家帶來像XX8一般突破性的想法與創意吧! 閱讀文章:Kenlu / Kenlu / Kenlu / Kenlu / Sole Collector ---------------------------------------------- 謝謝大家! -- ▃▃▃ ||| ██◣ ▃▃▃██◣ |||||| ██◣ ◎ ◎ ∪ ∪ ⊙ι⊙ ˋˊ 3 ◤ █ε██◤◤ ██ █ < 31 \╴ < > 13 \╴15 \╴/ 40 \╴/ 50 > || )) >> < > || || / \ || 八爺 龍王 閃電 皇帝 MM 高樹 洨哈 囧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9.153.22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hoes/M.1467536651.A.F80.html

07/03 17:17, , 1F
大推 寫的超仔細超用心的
07/03 17:17, 1F
謝謝你!

07/03 17:45, , 2F
推一個
07/03 17:45, 2F

07/03 22:11, , 3F
推推推 真的好穿!
07/03 22:11, 3F
是呀,好穿到想要備份XD

07/03 22:52, , 4F
好文
07/03 22:52, 4F

07/03 23:01, , 5F
優質好文
07/03 23:01, 5F

07/03 23:11, , 6F
29代最棒的就是新鞋超級香 Nike近年難得的好聞
07/03 23:11, 6F
對XDDDDD 我的鞋子每次打完球都拿去通風,大概香了兩個月~ ※ 編輯: Jedson (122.118.176.119), 07/03/2016 23:17:41

07/04 00:04, , 7F
我第一雙正代AJ也是它!真的是神鞋哈哈
07/04 00:04, 7F

07/04 04:02, , 8F
推啊!
07/04 04:02, 8F

07/04 11:29, , 9F
寫得好用心 推!
07/04 11:29, 9F

07/05 18:41, , 10F
第一雙正代AJ也是它+1
07/05 18:41, 10F

07/07 02:59, , 11F
推政大學弟
07/07 02:59, 11F

07/07 12:36, , 12F
每次去outlet都看不到us11的...
07/07 12:36, 12F
文章代碼(AID): #1NUDKB-0 (sho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