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埃及往事:當亞歷山卓還是地中海會

看板share作者 (LL)時間11年前 (2013/06/13 07:09),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http://www.newsancai.com/big5/photo/264-oldays/52237-club-med.html 1959年,就讀於印第安納州普渡(Purdue)大學工程學系的一名19歲大二學生埃利.莫雷 諾(Elie Moreno),利用暑假時間,帶上自己的相機,來到了埃及的港口城市亞歷山卓 旅遊。莫雷諾是個埃及人,同時也是西班牙猶太人的後裔,他生在亞歷山卓(Alexandria )卻長在開羅。但是那個曾經養育他長大成人的埃及,那種城市中各民族上流人士共處的 氛圍卻很快消失無蹤了;1959年夏天,是莫雷諾最後一次感受那樣的埃及…… 1950年代末期,標誌著亞歷山卓時代的終結。當時,也就是自19世紀末期開始,亞歷山卓 港(後來成為了地中海東岸最大的港口)成為了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國際大都市。19世紀中 葉,當時正值蘇伊士運河(Suez Canal)開鑿,歐洲人,包括希臘人、義大利人、亞美尼 亞人和德國人都紛紛移民亞歷山卓,後來1882年英國入侵亞歷山卓港,直到1930,1940年 代昏庸的法魯克國王(King Farouk)上台時,這些歐洲人仍待在這裡。每逢夏季,許多 埃及的國內外遊客都蜂擁而至,在這裡的沙灘上享受慵懶時刻,那時候,人們身著很開放 的泳衣,就像我們今天所穿的一樣時髦漂亮。 但到了20世紀中期,埃及人民對法魯克國王——一個生逢盛世的庸君——日漸深惡痛絕, 最終在1952年,他被中央情報局所支持的一個集團趕下了台。1950年代末和1960年代期間 ,總統納賽爾(Gamal Abdel Nasser, 納瑟, 1918-1970)統治埃及,其倡導的泛阿拉伯 民族主義開始紮根埃及,這與國際都市亞歷山卓多語種的氛圍——大街上人們會聽到6種 語言——以及埃及難以磨滅的殖民歷史顯得多門的格格不入。 “[W]hat is this city of take viagra soft tabs ours? ([這]帽是我們這個城市嗎 ?)” 英國小說家達雷爾(Lawrence Durrell, 1912~1990)曾在二戰期間擔任英國駐亞歷山卓 大使館的新聞專員,1957年的時候,他在《亞歷山卓四重奏》(The Alexandria Quartet )的第一部中忿忿地寫道:“這個城市成什麼樣子了?”他的四重奏展現了當時被譽為移 民天堂的亞歷山卓極盛一時的場景。“剎那間,我的腦海中浮現出無數條塵土飛揚的街道 。如今,到處是蒼蠅和乞丐——還有那些樂於身處其中的人。”到穆巴拉克(Hosni Mubarak,1928~)上台時(主要因其主張世俗主義),這座埃及第二大城市早已變成了虔誠 的同義字,一座十分保守的伊斯蘭城市了。 在1959年的夏天,還有之前幾年的幾次沙灘之旅上,莫雷諾拍了很多照片,記下亞歷山卓 時代最後的時光,而今卻早已面目全無。照片中白色的沙灘、帆船和海邊更衣室相映成趣 ,埃及年輕的阿拉伯人、猶太人、歐洲人後裔在沙灘上嬉戲,好不熱鬧。兩年之後,也就 是1961年,在莫雷諾的父親所經營的構鋼鐵公司被納賽爾整改為國有化企業之後,他們一 家人很快就搬往美國。莫雷諾在洛杉磯開了一家半導體公司,直到人入中年,他才再次踏 上了曾經生養自己的那片土地。 不過並不是所有的回憶都是又酸又甜、五味雜陳的。上面的照片拍攝於1955年亞歷山卓城 地中海海岸,照片中最左面的那個女孩兒名叫塔維爾(Odette Tawil),也是莫雷諾在 1959年夏天重返亞歷山卓時碰到的第一個人。幾年之後,他們在美國再度相聚;1998年, 二人一起來到埃及舉行了婚禮。 -- 新三才 http://www.newsancai.co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49.158.211.79
文章代碼(AID): #1HkF-Spj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