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電視帶大的孩子

看板share作者 (小宇宙之復興)時間14年前 (2010/07/08 16:38),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電視帶大的孩子 雷久南博士 孟子如果出生在二十世紀末的中國,他可能在電視機前長大,孟母可能因為沒有立刻覺察 到電視的長遠負面影響,也不會阻擋。小孟子的大腦會因為失去正常童年的遊戲、玩耍、 運動、聽故事、呀呀學語和好奇心驅使的學習而發育不全;成年後也不會有深度的觀察和 思考能力,沒有高尚道德責任感,也不會對中國文化有特殊的貢獻。如果電視早五百年在 歐洲出現,現今我們可能聽不到莫紮特、貝多芬和其他近代音樂家的傑作,也見不到達芬 奇的畫和發明;如果電視早在中國出現,李白、杜甫也不會寫詩,很多藝術精華都不會見 到,也不會有中國文化。 如果你覺得以上的假設言過其辭,讓我們看看電視普及四十多年後的美國文化、教育、道 德和社會。美國學齡前的孩子平均一星期看三十小時的電視,大人是每天四小時,也就是 除了睡覺、工作和上學之外,電視占據最多的時間,美國孩子在上學前已看了五千至八千 小時的電視,到高中時,一生中看電視的時間已超過課堂的時間。電視對兒童、青少年和 成人有什麽樣的影響?美國教育部報導,七千萬的青年人是功能性文盲;美國的公司發現 很多高中畢業應征者不識字、不會計算或思考;美國摩托羅拉(Motorola,Inc.)公司發 現全國性的應征者中,百分之八十的人沒有通過七年級的英文和五年級的數學;另一項報 導發現,十七歲的青年中只有百分之七俱足上大學科學課程的程度;美國十三歲的孩子在 一項國際性的科學數學考試成績是十二個國家中倒數第一名。 資深的數學老師們從六十年代中開始發覺到學生們的學習能力一年不如一年,全國性的考 試成績也年年下降;從事尖端科學研究的人士感歎後繼無人;美國大學研究院學生,土生 土長的美國人只占少數。一位教學三十多年的大學科研教授于一九六三年到一九七三年間 ,每年都回母校為大學生講學,學生的反應,年年都沒有太大的改變,在一九七三年那年 ,他突然發現學生們的理解能力明顯的下降,學校的物理教學完全改觀,學生們不再學習 如何解決物理題目,而是看大衆化的電視、科學節目,問他為何改變教學方式,他回答說 :“學生們無法應付傳統物理課程,只好衝淡課程,以看電視、觀摩工廠為教材。” 不少人對美國教育失敗歸罪于學校或家庭,但都不是最根本的原因,Carniegie學習促進 基金會在一九九一年詢問美國七千位幼稚園老師兒童上學的情形,如身體狀況、應付能力 、情感成熟、語言的豐富、起碼的知識和道德概念,結果發現,百分之三十五的兒童不俱 足上幼稚園的條件,這些孩子來自大小城市鄉鎮,不同的經濟、文化背景,這些五歲的孩 子們不知自己的全名,不知自己住哪兒,不會識別顔色,不會用鉛筆,說話有限,注意力 很短,沒有表達自己的信心,不習慣聽從指揮,不懂輪流合用一張桌子畫畫……,他們智 力正常,只是缺少生活體驗。 初生嬰兒的腦子平均重三百三十千克,是大人的四分之一,到二歲時已成長三倍,七歲時 是成人的百分之九十。 所有動物實驗都發現大腦的成長與經曆有密切的關系。在柏克萊大學的Marian Diamond博 士以老鼠為研究對象,住在“豐富”環境的老鼠的大腦皮層比住在“貧乏”環境大百分之 十一。“豐富”環境的老鼠住大一點籠子,有不同的玩具和玩伴;“貧乏”環境就是普通 的小籠子。如果將另一籠老鼠放在豐富環境中,他們只會看其他同伴玩,但不能參與,他 們的腦部與貧乏環境一樣,柏克萊野生的老鼠經驗更豐富,大腦也最發達。 被動性的看電視活動取代了兒童主動的參與活動,以至于腦部缺少刺激發育,電視本身對 腦神經和所有感官有麻木作用,與吸毒有相似之處,因此看電視也會上瘾。看電視時,腦 波是Alpha 波,比平常的Beta波慢,左腦尤其沒有反應,只有右腦接收畫面和情感的信息 ,左腦是思考判斷和分析的功能,看電視時關閉。也難怪廣告利用這個弱點來推銷産品, 因為它不必以理由來說明,只要藉著生動的畫面和簡短的句子來吸引人,小孩、大人都會 像被催眠一樣地去買。 也因廣告,美國人喜歡吃高糖、高脂肪垃圾食物,肥胖症也成為流行性疾病。電視的熒光 閃動每秒五十至六十次,超過我們神經系統所能跟上的每秒二十次,同時因為光線是直射 光,不同于我們所熟悉的反射光,眼睛自然停止反應,眼球是在止靜狀態,視力完全靠眼 球的頻動來調整焦距,看電視造成視力衰退可想而知;不僅視力,其他感官也休止。有報 導說,看幾分鍾電視,腦電波的反應與在知覺隔絕的環境九十六小時的人一樣。德國某些 醫院已有專門治療被電視傷害的兒童部門,一般父母不會想到孩子的睡眠不安、消化不好 、心髒跳動不規律、情緒暴躁、疲倦、做事玩耍容易厭倦、吸毒、飲酒、硬心腸、性欲放 縱、學習困難、手腳不靈活、注意力不能集中等與看電視有關,歐美的一些父、母親已認 出這些問題所在,開始“戒”電視,觀察家人是如何的看電視是第一步,也許漸“戒”, 也許一夜之間就“戒”了。 史丹勒博士所創的沃道夫教學系統一向不主張孩子們看電視,也許十四歲以後可選擇性地 看一些特別節目。電視大大減少兒童的想像力,因為兒童是藉著“假想”的遊戲和聽故事 時的想像來促進想像力,同時,兒童的肢體活動促進意志力的形成,如果缺少活動,則到 少年期會覺得生命無意義且沒有目標,做事也心有余而力不足。 中國電視普及比美國遲三四十年,因此這些明顯的問題出現也會稍後,但現在,父母、教 師已可看出電視對兒童和家庭的影響,現在挽救還來得及。 大方廣文化公益網 http://www.amtb-mtl.org/pages/puti/haowen.htm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2.164.113
文章代碼(AID): #1CDOv_EQ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