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談完美

看板share作者 (月光谷)時間19年前 (2005/07/15 22:11), 編輯推噓0(002)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撰文/何日生 所有的存在都是不完美的,如果有一個完美的存在,那麼那個存在,一定是靜止的。 創造的根源就是來自不完美,不完美才有改變的可能,改變可能更好,也可能更壞, 但那是生命創造之可能性,創造就是對不完美的存在所作的改變。 但是人總是追求完美,或者說希望一切都是完美的。完美的人生、完美的婚姻、完美 的事業、完美的社會及其他種種。當人看到不完美,不管這不完美是自己或他人,我 們的態度都是先批判。對社會之不完美,人們用批判以求改變,對自我之不完美則是 懊惱、挫折,這種負面情緒也是對自我之批判所造成。批判是我們的社會中經常使用 的手段,我們似乎相信批判最終能讓我們走向更完美的社會。如果說斧頭的利鋒能雕 刻出完美的藝術品,那他一定沒有注意到大地創造蒼鬱茂盛的樹木森林是用何種方式 成就?大地給予一切創造之物,不是靠利刃,而是給予每一個受造物所需之創造。 但天地萬物何嘗完美,完美的只是我們的理念,及那一顆期望完美的心。大地所生成 的一切受造物,並不都是完美的,樹林間那些低矮的草地不必歆羨高聳的林木穿越天 際間享受陽光的美,草地間自有繁花豔麗、蝴蝶翩舞,也有陽光撒進林間殷勤的光影。 美,在於態度,在於觀點。一個事物的美好是因為我們有一個美好的觀點及心境。用 美的心境來看一切受造物的特點,而不是以自我之定見去要求它的發展及必須有的樣態。 印度詩人泰戈爾就曾說,「鳥兒以為那是善舉,如果能夠把魚兒舉入高空」鳥在空中翱翔 和魚在水中優游,生命的樣態本來就是不同的,衡量一件事的觀點必須是相對的、同理的 、因緣觀的。是什麼環境造就了它,是什麼因緣限制住了它,理解人及事物的處境,就能 看清楚為什麼他的生命樣態如此這般。理解,是面對一切事物應有的初始,理解,也是諒 解及慈悲的基礎。 如同先前所說,一切受造物都是不完美的,因此創造在宇宙生成中始終持續進行著。當宇 宙終止,萬物不是己經完美,就是己經毀滅。宇宙本質是變動不居,佛教早就說宇宙是成 、住、壞、空;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圖斯是西方最早提出萬物流轉變動不居的理論,他說 在一切變動的背後都有一個恒常的動因,有一個動能,在赫氏眼中這是一切萬物生成變化 背後最終的原理。 希臘哲學的代表蘇格拉底也是接近這個說法,他認為在不完美的世俗世界的變動中,有一 完美的理型及理念。世間沒有完美的圓,但是有完美的圓的概念,世間沒有完美的馬,但 是有完美的馬的概念,概念總是可以描述的盡善盡美,但變動流轉的世界卻沒有一完美事 物之存在。這就是人類思惟理性和變動的宇宙生成交會之後的必然的差距。 理性思性要求之完美是永遠難以企及的。蘇格拉底早就認知了這一點,所以他認為人間的 一切真理,永遠都是在追尋之中。因為在變動的宇宙之中,一切的生成是無定法的,所以 智慧如蘇格拉底還曾說「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什麼都不知道」那個不知,正是一種 偉大的知;因為世間一切的法是沒有定論的,只有用一種謙卑的心情及開放式的同理,才 能有真知。如果我們用一個預設的完美理型去了解、衡量、觀照一切變動的事物,那就沒 有新知可言;只有定見,只有成見,只有因為執著所產生的批判,因為衝突產生的煩惱。 在一切追求完美的努力中,一個更高的境界是在理解之後,找出其中能改變它、能再創 它的方式及角度,以此讓事物接近美好;如果那美好是必須和可欲的。證嚴上人教導弟子 的並不是在這無常不美好的世界中,去批判某一單位沒做好社會福利,去批駁主政者沒做 到的醫療平權,去指責社會的貧富不均,去怪罪人心的貪婪等等。他用實踐化解這一切衝 突,用付出及無私的愛去創造改變那些不美好。那種行動式的理解,是真正的慈悲,是能 根本解決問題的大智慧。 要求社會完美,不如用行動去塑造趨近完美,要求別人完美,不如自己努力的邁向完美。 然而一切對完美的努力中,我們滿足的心,絕不能完全託付於所造、所成之有形事物上, 因為所造之一切總是不完美的,我們的喜悅及滿足,應該更來自我們的「信念」、及那 種企求完美的「態度」及「動力」,只有那「信念」及「動力」的完美,是成就可能世 俗之完美,以及讓自己永遠保有完美之心的唯一關鍵。 摘錄自《人醫心傳─控腦自如》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2.55.253

218.172.244.132 07/16, , 1F
XD
218.172.244.132 07/16, 1F

59.104.10.62 07/18, , 2F
果然抄襲的文章就沒人推
59.104.10.62 07/18, 2F
文章代碼(AID): #12ryGdps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