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人工中止懷孕的「思考期」爭議

看板sex作者 (超級Sinchi)時間18年前 (2006/05/04 01:07),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http://blog.yam.com/judie35/archives/1510514.html 致 衛環委員會的所有委員們: 女人是弱勢不是弱智! --反對林岱樺優生保健法第九條修正條文 5 月3日立法院衛環委員會即將進行優生保健法修正條文審查,其中包含林岱樺委員所提 之第九條修正條文—婦女實施人工中止懷孕期必須經過強制諮商及六天的思考期。依據 WHO 2002年的報告:婦女施行人工中止懷孕的風險是來自於不安全的環境,而不安全的環 境又與一個國家人工中止懷孕合法化的範圍與內容有關;亦即當一個國家對於人工中止懷 孕的規定越嚴格。其女性所處的風險亦會越高。如果按照WHO的報告來看,目前林岱樺立 委對於女性實行人工流產的「從嚴」規定將迫使台灣女性處於不安全的環境,並進一步影 響到女性的健康。 一、 強制諮商違反了世界潮流及WHO的規定 我們反對婦女在人工中止懷孕前,應該強制諮商的規範。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WHO, 2003):女性在人工中止懷孕前接受諮商,應完全出自於自願,且應給予絕對的保密,並 由受過訓練的專業人員提供服務。再者,對於強制諮商規範的設置與降低人工中止懷孕總 數兩者之間的關聯,尚缺乏有力的實證數據去證明兩者間的因果關聯。何況若真對婦女健 康關心的話,應對所有懷孕婦女給與諮商,告知懷孕或止孕所可能有的風險以及心理的支 持,絕非只針對中止懷孕者。這不啻於只在處罰已經懷孕而想中止的女性,並未思考到如 何改善其健康,更進一步若對導致懷孕的男性沒有任何影響,這樣的方式是對女性大不利 。 目前世界上人力發展指標全球前30名的國家中,有17個國家以法令規定人工中止懷孕前強 制諮商,這17個國家中,主要的宗教背景為天主教(10/17)、基督教(9/17)、英國國教 (2/17)、東正教(1/17),亦即這些有強制諮商規定的國家都是因為其國家宗教背景的緣故 。 國家有義務提供並協助民眾獲得充分的資訊,而這些資訊必須是完整、精確、易於被了解 ,且提供的方式應注意到接受者的隱私權和機密,讓婦女可依據其自身的生活條件、身心 狀況、價值觀以及信仰等因素,以及在沒有批評性的壓力下作決定。但林岱樺立委的版本 卻要求婦女在人工中止懷孕之前必須強制諮商,且諮商內容還是以「應積極鼓勵婦女繼續 妊娠,提醒婦女任何情況下胎兒皆具有生命權」為主的諮商輔導,不但違反了諮商中立的 原則,亦違反了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 二、思考期的規定是將女性視為弱智者 接受人工流產手術前還需再經過思考期的規定否定了女性有獨立思考與作決定的能力。依 據英國的一項調查,婦女在到醫療院所前,均已做好人工流產的決定。思考期越長,只是 使得女性越容易處於不安全的環境中(包括:週數較大、非法的人工流產環境)。在台灣 部分研究也發現,婦女由得知懷孕開始,就不斷在思考需要繼續懷孕下去或是止孕,也在 探詢找尋哪位醫師較合適,並不是茫然無知的到診所,因此她們需要的是可及性、普設性 的「性別平等的性教育與生育諮商中心」,而非強制在準備人工流產前去診所,才被要求 強制思考。 再者,目前世界上人力發展指標全球前30 名的國家中,只有8個國家以法令規定人工流產 前要經過思考期的等待,這8個國家中,主要的宗教背景為天主教(7/8)、基督教(3/8)、 英國國教 (1/8)、佛教(1/8),均是因宗教因素而規定的國家,而唯一的佛教國家,也是 唯一一個亞洲國家為中央集權的新加坡。且依據衛生署所委託的研究顯示:有無思考期對 於是否能降低人工流產比例無法作因果關係的推論。 林岱樺立委的版本要求婦女必須強制思考六天,完全否定了成年婦女決定人工中止懷孕所 做的思考,婦女在得知懷孕時,即已進入思考期,林委員卻要求婦女必須再做一次的思考 ,此舉只是讓女性錯過執行人工中止懷孕的時間,將女性置於不安全的環境並危害婦女健 康,其根本目的是阻卻婦女執行人工中止懷孕!! 其實每個女人都不希望面臨「要不要作人工流產」這個難題。然而當一個女人知道自己意 外懷孕的那一刻起,「要不要作人工流產」已經是無時無刻都在思考著的問題。對一些宗 教的信徒而言,「阻礙生命發展」是一種罪(且不論生命源於何時尚未有一個定論),然 而不可否認的,對更大多數的一般人來說,「生而不養」更是罪大莫及。對於意外懷孕的 婦女,我們是要讓她們在壓力、羞辱及恐懼中作她人生重要的決定,還是提供更友善的環 境,以慈悲及包容來支持她所選擇的自己往後的人生?如果國家要積極鼓勵未預期懷孕的 女性將小孩生下來,是否同時已有足夠的資源及配套措施來支持她這一輩子的責任? 尊重生命,不只是尊重其形式,也要尊重其內涵,胎兒生命應該要受到尊重,女性的生命 及其內涵也應該受到尊重,還有新生兒長成兒童後,其生長環境以及生活條件的問題也不 能忽視。真正尊重生命的作法應該是:讓每一個小孩都是在期待與祝福中生出!!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209.142.187
文章代碼(AID): #14MEDfa2 (s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