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 揉腹保健法

看板regimen作者 (清涼月光)時間13年前 (2010/09/20 10:10),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揉腹保健法 本文為筆者發表在2008年《糖尿病天地》雜誌上的養生文章,茲豐富如下,供大家參考! 揉腹保健法又稱為「內壯法」,即通過一整套簡單有序的輕柔按摩方法,使內臟元氣匯聚 ,氣血運行通暢,而達到「內氣強壯」的目的。本套揉腹法本名「仙人揉腹」法,與一般 的局部揉腹方法不同,該方法可以全面的打通中、下二焦,聯通整個腹部的經絡,健身效 果非凡,故此得名「仙人揉腹」。 仙人揉腹又稱「延年九轉法」,據雍正年間長白人顏偉記載: 「燕台(即黃金台,又稱賢士台、招賢台,燕昭王為接待賢士而築,故址在今河北易縣東 南)有一位姓方的道人,沒有人知道他究竟有多大年紀,同他在一起的人們都說,這位道 人與他們的祖父相識,大概是一百來歲的人了。方道人力大無窮,說話聲如洪鐘。他身高 約有七尺,挺拔健壯,推他的身體就像推鐵塔一樣不可動搖。有人玩笑地要試試他的力氣 ,拿來一根長繩捆在他的手腕上。然後讓十多個人用力向後拽這根繩子,一拉手,那十多 個人就都被拉向前來;他還能用兩個手指鉤住兩個人,把他們鉤起來,離開地面。方道人 健步如飛,沒人能追得上。他常常在轉眼之間前去通州買餅,步行四十多里歸來,餅仍然 燙手,為此人們都稱他為地仙。我從小多病,以藥物、食療、練氣功等各種方法治病的高 手,我全都盡力拜訪過,最後才認識了方道人。 人們用各種方法試探方道人神奇技能的故事,這裡就不多說了。因為我急於治病,便懇求 方道人傳授一二個健身的方法。方 道人說:「我的方法高妙之處在於治病不用藥物,體 察《易經》的道理,合乎運化的規律,自然界靠了這些而生機蓬勃,人靠了這些而益壽延 年,哪裡僅僅是治病呢!」我虔誠地向他求取治病的方法.方道人便把揉腹的方法告訴了 我。這個方法之妙合於陰陽的道理而又極有分寸。我按要求逐步去做,疾病果然漸漸痊癒 。以後我把這個方法告訴親朋 好友中體弱多病的人,他們學做了之後也都有極好的療效 。就是方道人那些奇異超人之處.被眾人看成是神仙一般的地方,也完全是得益於揉腹的 方法。我不敢把這個方法秘密隱藏起來,據為已有,於是繪出示意圖,寫出說明文字,附 上歌訣,以使它廣為流傳。這樣,既是為了我一生中得力的健身方法不被埋沒.也是希望 大家都能獲得長壽。」 文中的方道人就是清代康雍年間著名養生家方開,他是清代安徽新安(歙縣)人,他所創編 的「仙人揉腹法」,對保養身心、消除疾病有奇效。體弱多病的顏偉正是向方道人學習了 該法並堅持練功常年不間斷,身體才一天天好起來。親友們都說此功有奇效,於是「仙人 揉腹法」在民間廣為流傳。 附原文: 燕台方道者,不知紀年,偕之遊者,轍言與其祖父相習,約近百年人物也。多力,聲如鐘 。七尺,挺堅,撼之若鐵。戲者以長繩系其腕,令十餘人拽之,彼引手,十餘人制而前。 以二指鉤二人,懸而起。行如飛,追者莫能及。常一刻往通州市餅,行四十餘里歸,餅猶 炙手,人皆稱為地仙雲。余少年多疾,藥餌導引凡可愈疾者,無不遍訪,最後始識方君。 凡遊戲玩弄之術試其技能者不俱述。蓋余以卻病為急第,求指示一二延年之方。方君日: 「吾道之妙,醫不假藥,體乎易簡之理,合乎運行之數.天以是而健行.人以是而長生, 豈第卻病已乎?」虔求其方,語以揉腹一法。妙合陰陽,中按節度。余循習行之,疾果漸 減。後以此法語親交中病者,無不試有奇效。即方君之瑰奇偉異,群目為神仙中人者,亦 率由此。余不敢自秘,繪圖列說,附之歌厥,以廣其傳,既不昧平日之得力,亦欲世人共 登壽域云爾。 仙人揉腹方法: 揉腹圖 http://pengboshi.photo.hexun.com/53624835_d.html   預備勢:在保暖的前提下,脫衣松褲,正身仰臥在床上,最好能夠枕在矮枕上,全身 放鬆,凝神靜慮,調勻呼吸,舌抵上顎,意守丹田。 第一式:按摩心窩部 兩手緩緩上提,在胸前兩手中三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對接並 按在心窩部位(即胸骨下緣下柔軟的部位,俗稱心口窩的部位),由右→上→左→下按順 時針方向做圓周運動,按摩21次。(圖1)   第二式:迴環按摩腹中線及腹兩側 以兩手中三指由心窩順摩而下,即一邊順時針轉 動按摩一邊往下移,移至臍下恥骨聯合處(即小腹下部毛際處),再以兩手中三指由恥骨 處向兩邊分開,一邊按摩一邊向上走,兩手按摩回到心窩處,兩手交接而止。循環做共21 次。(圖2、圖3)   第三式:推按腹中線部位 以兩手中三指相接,由心窩腹中線部位推下,直推至恥骨 聯合處,共21次。(圖4)   第四式:右手繞臍腹按摩 以右手由右→上→左→下按順時針方向圍繞肚臍摩腹21次 。(圖5)   第五式:左手繞臍腹按摩 以左手由左→上→右→下按逆時針方向圍繞肚臍摩腹21次 。(圖6)   第六式:推按左側胸腹 左手做叉腰狀,置左邊脅下腰腎處,大指向前,四指托後, 輕輕捏住;右手中三指按在左乳下方部位,然後以此為起點,直推至左側腹股溝(俗稱大 腿根)處,連續推按21次。(圖7)   第七式:推按右側胸腹 右手做叉腰狀,置右邊脅下腰腎處,大指向前,四指托後, 輕輕捏住;左手中三指按在右乳下方部位,然後以此為起點,直推至右側腹股溝(俗稱大 腿根)處,連續推按21次。(圖8)   第八式:盤坐搖轉 改為盤坐勢,兩手拇指在裡,四指收攏,握捏成拳(道家稱為「 握固」),分別輕按兩膝上,全身放鬆,足趾微向下屈。上身微往下俯,進行緩緩搖動。 先自左向前、向右、向後、按順時針方向搖轉21次;然後自右向前、向左、向後、做逆時 針方向搖轉21次。搖轉的幅度宜大,如搖轉向左時,應將胸肩搖出左膝;搖轉向前時,宜 將上身搖伏膝上;搖轉向右時,應將胸肩搖出右膝;搖轉向後時,上身宜盡量往後倒。搖 轉以滿足為妙,但又不可心躁圖速,著意急搖。(圖9) 練習次序:將一至七式依次作完為一遍,每次應連作7遍。作完後,起身盤坐,按第八式 搖轉,左右各21次。 注意事項: 1練功前一般要求解開衣褲,以直接揉摩為宜。姿勢第一至第八節,以正身仰臥為主。 2 揉腹時必須凝神靜慮,動作輕鬆、柔軟、緩慢的的運動,不能用拙力,保持呼吸勻暢, 切忌閉氣著力。搖轉上身時不可過快過急,練功後應自感輕鬆舒適、無疲勞感為度。 3 依次做完前七節為1度,每次可做2—3度,最後以第八節搖身畢,初練功者早晚各做一 次,不可間斷,只要持之以恆,必見成效。每次如認真作,大約需要三十分鐘,越慢越好 。倘遇有事,早晚兩次必不可少。 4 練功期間,由於胃腸臑動增強等生理功能的變化,常會出現腹內作響(腸鳴音)、噯氣、 腹中溫熱或易飢餓等現象,這屬正常的練功效應,可順其自然,無須作任何處理。 5 凡腹內患有惡性腫瘤、內臟出血、腹壁感染及婦女妊娠期間均不宜練此功。 揉腹效驗: 1 腹部溫熱:一般認真作到第六到七遍時會感到腹部溫暖,這是內氣匯聚的表現。 2 胃腸蠕動有聲:堅持揉腹,動作熟練後慢慢每次都會出現胃腸蠕動的感覺,有時甚至別 人也能聽到你肚子「汩汩」的聲音,這是內氣匯聚後運行通暢的表現。 3 頭腦清爽愉快:認真作完揉腹保健法,會感到明顯的頭腦輕鬆,疲勞感一下子消失,因 為揉腹可以使中焦氣健運,清氣上升,頭腦輕鬆。 4 排除宿便:揉腹後可能出現大便黑臭、或者拉肚子、肚子疼等表現,這是內氣匯聚攻沖 宿疾、排出胃腸毒素的表現。 5 食慾改善:胃口變好,消化吸收功能增強。身體瘦弱者體重會增加;虛胖者身體會變得 結實,肚子贅肉消失,腹部有彈性,這是元氣匯聚充沛的表現。 6 面色光潤、身體健壯:堅持鍛煉揉腹,面色會變得越來越光彩,皮膚細嫩,身體強壯, 因為長期揉腹可以使內臟血運豐富,內分泌協調,內臟元氣充盛自然面色紅潤,身體強壯 。 養生機理: 中醫學角度: 中醫學認為,「背為陽,腹為陰。」腹部是五臟六腑所居之處,有肝、脾、胃、膽、大腸 、小腸、腎、膀胱等臟器分佈,因而腹部被喻為:「五臟六腑之宮城,陰陽氣血之發源。 」 本 保健法與普通的揉腹方法不同,不僅將上脘、中脘、下脘三穴打通,而且揉法一直 沉到丹田,將中焦和下焦連成一片,通過圈揉和迴環晃海,橫向聯通足陽明胃腸、足太陽 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少陽膽經、足厥陰肝經和任脈等經脈,使整個腹部的內臟得到運動 。使內氣迅速匯聚運行,堅持揉腹法,自能「通和上下,分理陰陽,去舊生新,充實五臟 ,驅外感之諸邪,清內生之百證,補不足,瀉有餘,消食之道,妙應無窮,有卻病延年實 效耳。」本功法屬於強壯功法,通過培護脾腎達到補氣益精的目的,因此常練此功,有助 於治療肺結核、高血壓、神經衰弱、慢性肝炎、遺尿、尿瀦留、遺精、陽痿、早洩等虛損 性疾病,同時對於女子痛經、月經不調亦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現代醫學角度:  現代醫 學認為,揉腹可增加腹肌和腸平滑肌的血流量淋巴液循環,增加胃腸內壁肌肉的 張力及淋巴系統功能,增強胃腸蠕動,增加消化液的分泌,從而加強對食物的消化,吸收 和排泄,明顯地改善大小腸的蠕動功能,可起到排泄作用,防止和消除便秘。從而有助於 防治消化不良、胃炎、胃下垂、胃神經功能紊亂、慢性結腸炎和便秘等疾病。另外,堅持 揉腹還可迅速消除積存在腹部的脂肪,有助於防治肥胖症,因為血液大量進入腹腔,因此 對高血壓病、糖尿病和冠心病等疾病均有不同程度的治療作用。此外,揉腹 可以產生的 「啡肽」類物質,能夠迅速緩解大腦疲勞,使人產生愉悅清爽的感覺,非常有助於腦力勞 動者恢復疲勞。 針對糖尿病人的說明: 1 本保健法可以刺激內臟運動,使臟腑氣血運行通暢,特別是胰腺的血運通暢,可以幫助 恢復胰島功能,喚醒沉睡的胰島,增多胰島素的分泌、提高胰島素活性,直接解決糖尿病 的根本原因。 2 本保健法通過外在的手法按摩,可以促進內臟血液運行,加速腸、胃、肝臟、胰腺等的 血液供應和新陳代謝,消耗血液中的糖能量,從而直接而有效的降低血糖含量。 3 金 元時代的名醫李東垣認為:中焦脾胃受飲食勞倦所傷是導致消渴病(糖尿病)的根 本原因,這種分析恰恰與當前社會狀態吻合。糖尿病人群有很大一部分四五十歲,屬於社 會中堅力量,飲食沒有規律,要麼餓過勁、要麼猛吃猛喝,饑飽不調,損傷中焦脾胃;工 作壓力大,睡眠休息不足,疲勞得不到緩解、生命能量一直處於透支 狀態,這些都會導 致「元氣不足、陰火上升」,導致消渴的產生。李東垣把這個過程就描述為「饑飽勞役, 損傷脾胃,百病叢生」,治療從中焦脾胃入手進行調理(具體方法見下期)。只要中焦脾 胃運化良好,氣血運行通暢,內臟功能自然健運,胰島功能恢復,糖尿病自然消失。本保 健法以按摩腹部為主,通過外在的自我按 摩,使體內中焦之氣匯聚運行,恢復中焦脾胃 功能,從根本上治療糖尿病。筆者在臨床中曾做過實驗,凡按照規定認真做該保健法七遍 (大約四十分鐘),糖指數均會下降1~3不等,尿糖指數下降兩個加號,最多降低三個加 號,長期堅持此保健法的鍛煉,可脫離降糖藥物而維持血糖穩定。 http://pengboshi.blog.hexun.com/25901222_d.html -- 不管我們喜不喜歡,幾乎沒有一刻我們的生活不是獲益於他人的行動。 --達賴喇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0.102.176.188 hallcom:轉錄至看板 Health_Life 09/20 10:10 ※ 編輯: hallcom 來自: 120.102.176.188 (09/20 10:11) ※ hallcom:轉錄至看板 share 10/01 08:41

05/03 20:51, , 1F
好分享,推一個
05/03 20:51, 1F
文章代碼(AID): #1CbiAJlO (regim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