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 冬季關節的保養

看板regimen作者 (最好能夠因此成功...吠)時間15年前 (2008/11/25 16:24),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天氣開始進入陰冷潮濕的冬季了。以前電視、電台最常在這個季節出現「風濕痛、關節炎」吃這個有效、吃那個有效的賣藥廣告。風濕和關節炎到底是什麼關係?這真是令人疑惑的問題。對西醫來說,根本沒有「風濕痛」這回事,「風濕痛」和關節炎擺在一起,還真不知從何說起。 美國相當具權威的梅約醫學中心指出,關節炎超過100種,「風濕性關節炎」只是其中的一種,而且恐怕是最糟糕的一種,會造成關節的疼痛,最後變形。致病原因不清楚,只知道是關節處於發炎狀態,可能是身體的免疫系統攻擊關節囊膜(連接關節的組織)所造成的。嚴格來說,「風濕性關節炎」應該是一種免疫系統的疾病。梅約醫學中心風濕免疫專家梅得森說,「風濕性關節炎會影響健康、工作、家庭生活、社區活動,幾乎時時影響病人所做的每一件事。」 那麼,是不是在變天的時候,關節炎特別容易發作,甚至可以「預報氣象」呢? 梅約醫學中心就指出這種「關節炎的氣象預報」也許可信! 人體的每一個關節都被一層薄薄的關節囊膜包裹著,這個關節囊膜會分泌液體提供營養給軟骨、潤滑關節。在某些關節炎,這種液體會增加。所以,「理論上」氣壓改變可能會影響關節裡的液體變化。不過,雖然很多科學家嘗試去證明這一點,目前還沒有具體結論。 美國關節炎基金會指出,乾、熱的天氣(例如美國的西南邊)可能可以減輕關節炎的某些症狀,但是沒有辦法改變疾病可能帶來的潛在損害。不過,台灣一年四季,不論西南東北濕度都很高,住哪裡也許差別不大。 退化性關節炎 其實最普遍的關節炎是退化性關節炎。聽起來像是年紀大的人才會有的毛病,沒錯,45歲以上的人機率比較高,尤其是65歲以上的人罹患機會更高,年輕人如果關節曾經受傷、慢性發炎、感染或其他罕見的問題,也可能提早罹患退化性關節炎。 退化性關節炎可能影響身體任何一個關節,包括手指、膝蓋和髖關節、下背部和腳。除非受過傷,要不然退化性關節炎很少會發生在腕、肘、肩或腳踝。通常剛開始只侵犯一個關節,不過如果發生在手指,就可能一開始就發生在多個關節。 退化性關節炎的問題在於軟骨(墊在骨頭的末端,兩個骨頭接近的地方)。當關節間的軟骨開始磨損,光滑的表面變粗糙,甚至於朽壞時,剩下兩個骨頭就硬碰硬,所以造成疼痛。症狀從僵硬、輕微疼痛、到嚴重的關節疼痛,嚴重的話,會影響行動力。 什麼原因造成退化性關節炎?梅約醫學中心指出,有些科學家認為關節炎的軟骨損傷,可能和關節的壓力太高、引起關節間的酵素分泌不平衡有關。 15年經驗的疼痛專科醫師、治療超過15萬個病人、美國醫學運動協會(American Medical Athletic Association)的創始人之一,羅倫斯醫師看過太多人的生活品質被關節炎徹底摧毀,真是件痛苦的事。不過,他也指出很多70、80歲的人,遵照健康的生活形態,活活潑潑的過日子,就能離關節炎遠遠地。 目前除了手術換關節外,還沒有辦法根治退化性關節炎。所以預防為上策,而且愈早愈好。以下就是幾招預防之道。 1.保持理想體重。過重會增加關節的負擔。 2.運動。運動可以強化關節旁的肌肉,進而保護關節,關節也變得比較有彈性。沒有運動習慣的人,肌肉通常較弱,增加關節炎的機率。不過,要注意不要過度運動,適得其反。羅倫斯醫師建議可以做瑜伽。瑜伽可以增加肌肉張力和彈性,同時增加關節活動範圍。 3.保持正確姿勢。提重物時記得保持背部直立,要拿取低處的物品時,彎膝蓋和髖關節,千萬不要彎腰。平時坐著的時候,椅子的高度最好不要太低,以減輕起立和坐下時,髖關節和膝關節的壓力。 4.做事時使用最強壯的關節。用最強壯的關節工作,可以保護比較弱的關節,讓它們只做它們能力範圍的工作。提重物時,儘量使用大關節做支撐,而且把重量分散在幾個關節。例如,腕、肘、肩關節,而且最好愈靠近胸部愈好,充分運用上臂及上半身的整體力量。 如果開笨重的玻璃門,儘量不要用手臂推開,而是用身體去擋開。 5.避免讓關節長期維持同一個姿勢。寫字、打電腦15分鐘休息一下,伸展一下手指。坐長途車、飛機至少每一個小時伸展、活動一下關節。坐在沙發上看電視,最好半個小時就起來動一動。 避免關節疼痛 如果你已經有關節炎,除了以上正確運用關節的方法外,還有「幾招簡單到難以相信方法,可以保護你的關節,避免疼痛」,梅約醫學中心的舊瑞森醫師說。做事有很多方法,有些動作會增加關節的壓力,有些動作可以減輕壓力與疼痛。以下的原則,可以保護關節避免不必要的壓力。 1.每天至少做一次每一個關節的全範圍運動。也就是說伸展、彎曲或轉動每一個關節,到以不感覺疼痛為止的程度與角度。例如,正常的頸、肩、腕關節的全範圍活動就是360度轉動頸、肩或腕關節。肘關節和手指關節的全範圍活動就是伸展與彎曲,以此類推。這樣做可以幫助你維持每一個關節的靈活度。 每一天你能夠活動每一個關節範圍的程度可能不同,(例如今天你可能可以完全伸展手指成水平,明天可能做不到)。小心活動關節時不要做得過度,每個動作以不疼痛為止的程度就好,千萬不要勉強,每一個動作要慢且輕,突然的拉扯或是大動作會傷害你的關節。 2.學習了解和尊重你的疼痛。試著分辨關節炎疼痛的不舒服和過度使用關節疼痛的不同。嘗試去感覺過度使用所造成關節壓力的疼痛,避免一再重複這些動作。如果活動後超過1小時疼痛還持續的話,表示這個活動對關節壓力太大,應該要避免。當關節疼痛和腫脹時,最可能受損,所以要儘量避免運動過度所造成的疼痛。 3.小心使用你的手。不正確的使用,會增加關節變形的危險。避免握拳的動作,如果必要用一些小工具來輔助,避免用到手指力量。拿東西時,手掌最好都處於張開的狀態。例如開抽屜時,最好有拉環可以用腕關節或手臂的力量拉,減少手指的壓力。 4.一天中要適度平衡活動與休息的時間。有效管理工作負荷可以避免關節的負擔。工作步調最好不疾不徐,避免匆忙。在感覺疲倦或疼痛時就要休息。定期做伸展活動讓關節有點時間喘口氣休息一下。 5.運動。鼓勵關節炎病人運動,聽起來很怪嗎?以前醫師會告訴有關節炎的病人儘量避免運動,以免損傷關節。現在的醫學觀念恰恰相反,運動在不傷害關節情形下,可以改善健康。美國關節炎基金會指出,運動對關節炎病人特別重要,因為不運動關節更容易僵硬和疼痛,而且因為關節已經受傷,更需要有強壯的肌肉來支持和保護,如果不運動肌肉也會變得瘦小無力,連帶的也會比較容易骨折。相反地,運動可以幫助有以下的好處。 1.保持關節的靈活度。 2.保持關節周圍肌肉強壯。 3.保持骨骼和軟骨組織強壯和健康。 4.改善日常生活能力。 5.改善整體的健康。例如,改善體力,睡得更好,控制體重,強壯心臟,減輕憂鬱。 不過,最重要的是運動要循序漸進,不可勉強,慢慢開始,運動前要暖身,運動要結束前要做一些緩和動作,慢慢放鬆、結束。 文章來源: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index.jsp?page=1&id=3741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30.126.249

11/26 06:38, , 1F
實用,謝謝
11/26 06:38, 1F
文章代碼(AID): #19AxOdAm (regim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