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 小心胃痛4大警訊!

看板regimen作者 (!Che!)時間16年前 (2008/07/01 21:09), 編輯推噓3(302)
留言5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轉錄自2008/06 康健雜誌 115期 20多年前,連續劇「星星知我心」風靡全台,劇中的媽媽古秋霞因罹患末期胃癌,不久人 世,不得不把5個孩子送養,故事賺人熱淚。 當年胃癌名列台灣十大癌症死因前茅,儘管現在已退居第五名,而且發生率在每個年齡層 都逐漸減少,但多數患者仍像秋霞媽媽一樣,被診斷出胃癌時已是晚期,治療的預後並不 好,顯示在早期診斷上還有待努力。 同時,台灣正邁向高齡化社會,而胃癌好發在60歲以上的人(2002年胃癌患者平均三分之 二以上大於65歲),年紀愈大,病人的身體狀況能接受手術的程度就愈低,不利預後,台 中榮總胃腸肝膽科醫師吳俊穎指出。 從存活率來看,第一期胃癌的存活率超過九成五,第四期卻驟降到只剩個位數,凸顯「早 期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重要。 日本是世界上胃癌發生率相當高的地方,但他們從1960年代就開始全國大規模篩檢,被篩 檢出的病例中,六成左右是早期胃癌,而台灣的早期胃癌僅約兩成。 目前台灣並沒有這樣大規模的篩檢,「要靠民眾自己警覺,」台北榮總腸胃科主治醫師侯 明志說。 但棘手的是,多數早期胃癌患者幾乎沒有臨床症狀;即使有症狀,也與一般胃病難以區分 ,例如: ■上腹脹氣、隱隱悶痛、噁心(類似慢性胃炎) ■餓時痛、嘔酸水(類似消化性潰瘍) ■食慾減退 ■貧血,虛弱無力,容易頭暈眼花、臉色蒼白 等到有明顯症狀(如體重驟降、解黑便、厭食、吞嚥困難、明顯貧血、精神萎靡等),往 往已是中晚期了。 胃鏡,抓出早期癌的利器 把一根管子經口腔、食道放進胃,還在胃裡移動翻攪,可想而知並不舒服,這就是讓很多 人不敢去檢查胃部的原因──胃鏡。 但目前胃鏡配合切片檢查仍是胃癌最主要的診斷方式。透過胃鏡,醫師可以清楚看到胃的 情形,必要時切取一部份組織交由病理科化驗,看看是否有癌細胞。 台北榮總一般外科主任吳秋文曾調查50位早期胃癌病患,發現所有的病兆都是經由胃鏡檢 查而發現,例如上腹不適來求醫、做健檢時由胃鏡發現、因解黑便而來做胃鏡等等,經由 胃鏡才讓癌細胞無所遁形,可見它在診斷胃癌上的重要。 胃癌的治療方式以手術為主,再視情形輔以化療。近年微創手術漸普及,即以內視鏡、腹 腔鏡進行手術,但僅限於表淺及早期胃癌。 高危險群提高警覺 正常的胃黏膜受到一些誘發因子的刺激,逐漸發生慢性萎縮性胃炎,慢慢變成類似小腸的 上皮(醫學上稱為「小腸化生」),持續惡化下去就變成癌症。在這個過程中,遺傳與環 境因素都扮演重要角色。 1994年,世界衛生組織將下列情形列為罹患胃癌的高危險群: ■家族中有一等親罹患胃癌 ■感染幽門螺旋桿菌 ■萎縮性胃炎 ■小腸化生 ■分化不良 ■家族腺瘤 ■多發性瘜肉 ■胃曾部份切除 此外,一些環境因素也可能影響胃癌發生: ■重鹹、醃漬、煙燻及含防腐劑的食物 ■抽菸 ■使用低劑量的阿斯匹靈 身經百戰的拿破崙,卻在53歲死於胃癌,他的家族中也有多人死於胃癌,稱得上是「胃癌 家族」。 不過,「我們不能改變遺傳,但是可以改變環境因子,」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吳明賢 說。而改變環境因子得靠自己: ■多吃新鮮蔬果,避免經常或長期吃鹽醃、醬漬、煙燻、炭烤食物 ■不抽菸、少喝烈酒 ■保持心情愉快 此外,早期診斷才能早期治療,建議: ■若腸胃持續不適,應該就醫檢查,不要任意買成藥吃,以免延誤診斷。 ■勇於接受胃鏡檢查,尤其是高危險群,應該定期做胃鏡。如果擔心不適,可以考慮用無 痛胃鏡。 胃癌小檔案 每天約7人因胃癌喪命 2005年共有3580人罹患胃癌,其中男性2288人(第6位),女性1292人(第6位)。 2007年共有2474人因胃癌喪命,佔十大癌症死因第五位。在男、女性癌症死因均為第五位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252.17.48

07/02 10:24, , 1F
沒錯阿 要靠民眾自己警覺
07/02 10:24, 1F

07/02 10:24, , 2F
可惜台灣人都是不見棺材不掉淚==.==
07/02 10:24, 2F

07/02 10:25, , 3F
在八年的愚民政策下 大家都變成後之後覺得那種人了
07/02 10:25, 3F

07/02 11:21, , 4F
天啊..我好像有類似症狀吶..今天下班去看醫生..
07/02 11:21, 4F

07/03 19:42, , 5F
醫生說我胃發炎....>"<
07/03 19:42, 5F
文章代碼(AID): #18QYo6DR (regim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