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民眾送檢花生 86%有黃麴毒素

看板regimen作者 (念念阿彌陀)時間17年前 (2007/05/01 19:14), 編輯推噓7(709)
留言16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民眾送檢花生 86%有黃麴毒素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0501/2/dn96.html 花生是國人偏愛的零嘴,但台北市衛生局檢驗發現,花生粉遭黃麴毒素汙染情況 嚴重。民眾送檢花生製品,有高達百分之八十六檢出黃麴毒素,三成六超過法規 標準;由於消費者無法目視判斷,隱藏看不見的毒素危機。 衛生局檢驗室主任許明倫表示,檢驗室統計自去年至今年三月受理民眾送驗的七 十件花生製品中,十四件花生粉有十二件檢出黃麴毒素,五件超過法規標準十五 PPB,驗出的黃麴毒素值在卅五點六至八十一點二PPB之間,不合格率達百 分之卅六。 他提醒,很多人喜歡一邊剝花生殼、一邊吃花生仁,但花生殼也殘留有黃麴毒素 ,邊剝邊吃,可能病從口入,把花生殼表面附帶的細菌毒物吃進肚子,增加黃麴 毒素的攝取量;正確方法應該先剝殼,洗完手後再吃。 許明倫指出,花生有好幾個等級,比較好的花生直接賣花生仁,差一點磨成花生 粉,再差一點做成米漿添加物;製成花生粉後,民眾完全無法用目視辨識品質, 如果業者以大桶貯存,溫度保存不當,很容易孳生黃麴毒素。 衛生局提醒民眾,花生等榖類食品,在貯存、運輸或販售過程中稍微疏忽就可能 產生黃麴毒素,尤其是在炎熱潮濕的夏季,大桶散裝的產品容易變質,民眾購買 時儘可能選購新鮮、包裝嚴格的產品;包裝若有破損或食品光澤異常,都可能變 質;乾果、穀類、豆類、種子類食品,應以乾燥的密封罐貯存;食物儘可能貯存 在低溫、乾燥處,食物發霉,應立即丟棄。 黃麴毒素 一級致癌物 黃麴毒素主要有B1、B2、G1、G2四類,具有很強毒性和致癌物,其中以B1毒性最 強,而且WHO所屬國際癌症研究中心也已確認黃麴毒素為一級致癌物。慢性中 毒癥狀有嘔吐、發燒及肝臟受損,如大量食用,可能引起肝毒性發炎、肝出血及 肝細胞壞死;長期低劑量食用,則易導致肝細胞突變,造成肝癌。 ■ 如何送驗花生製品 民眾須檢附國民身分證影本,供應商或花生製造業者須附工廠登記證或營利事業 登記證影本,附廿五元回郵掛號信封,註明收件者姓名、電話、地址等。每件檢 體檢驗費用三千元,樣品至少需三百公克。 洽詢電話:(○二)二八二八○一○二分機二一○九、二二二三,地址:台北市 石牌路二段一一一號。 -- 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勝彼世間音, 是故須常念,念念勿生疑。觀世音淨聖, 於苦惱死厄,能為做依怙,具一切功德, 慈眼視眾生。福聚海無量,是故應頂禮。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3.123.150

05/01 22:56, , 1F
嚇死人
05/01 22:56, 1F

05/01 23:53, , 2F
不知道花生醬是不是一樣...我看我不敢吃了= ="
05/01 23:53, 2F

05/02 01:03, , 3F
花生降應該也是
05/02 01:03, 3F

05/02 03:54, , 4F
抵制花生
05/02 03:54, 4F

05/02 07:05, , 5F
我論過幾天花生農又會出來抗議~
05/02 07:05, 5F

05/02 07:07, , 6F
但是執著於某某食品並不是個好辦法 想版法提升自體衛外
05/02 07:07, 6F

05/02 07:07, , 7F
邪能力 遠比注意哪些東西有害來得容易多了 智者求同
05/02 07:07, 7F

05/02 11:11, , 8F
不一定吧 內正外邪都要顧 不是你猛增強自己抵抗力
05/02 11:11, 8F

05/02 11:11, , 9F
然後也猛不在乎外邪的接觸 你的抵抗力就抗衡的了
05/02 11:11, 9F

05/02 11:12, , 10F
不過大家可以打花生 本草綱目搜尋看看 其實花生不錯
05/02 11:12, 10F

05/02 11:14, , 11F
應該要多做評估說 人體會排泄多少? 多少劑量才會有問題
05/02 11:14, 11F

05/02 11:14, , 12F
不然 會向上次九層塔那樣 其實教授說 那個人啥數據都沒꘠
05/02 11:14, 12F

05/02 11:15, , 13F
只是個体外含量與測試罷了 這類食物報導...要仔細觀察
05/02 11:15, 13F

05/03 06:06, , 14F
九層塔那個新聞可以不理會.
05/03 06:06, 14F

05/03 06:06, , 15F
但是花生要小心...
05/03 06:06, 15F

05/03 06:07, , 16F
花生的問題應該來自儲存的環境.(台灣多數地方都很潮濕)
05/03 06:07, 16F
文章代碼(AID): #16Do4ivg (regim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