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集集線-進化1001號

看板railtour作者 (啦啦啦)時間8年前 (2016/01/14 13:16), 編輯推噓0(002)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圖文版 http://laxic.blogspot.tw/2016/01/1001.html 從彰化市開車到二水,拿出一路攜帶的小摺,搭乘區間車到車埕,這次要來騎台鐵支線 - 集集線。不過看了時刻表,到車埕已經中午,時間有限,只有半天的時間可騎,不像 上次趟小摺挑戰內灣線來回騎一樣,這趟就騎單向,從車埕騎回二水。 台鐵集集支線是目前支線中最長的一段,支線以所經的南投縣集集鎮為名,其起點站是彰 化縣二水鄉。二水是一個農業小鎮,但在早期,二水扮演著重要的運輸樞紐角色,除了銜 接縱貫線和集集線,還有明治製糖公司所設立的社線車站,將甘蔗原料運送至彰化的溪洲 糖廠。隨著溪洲糖廠的關閉,糖鐵路線也跟著拆除。從圍繞二水車站前廣場的樓房,旅社 及商行群聚,能夠一窺當時的商旅榮景。 二水車站是一座二等站,擁有一座岸式月台及一座島式月台。在島式月台的東側,可見許 多股側線,也看見車庫和維修工場,若是以現今車站的光景來看,是一個難以理解的景象 。 若是我們把時間軸往回拉,在這條支線上,從日治時代開始,發生了日月潭水力電氣的興 建工事、中南部甘蔗製糖的糖鐵全盛時期、丹大林道和孫海的木業繁榮,造就了二水的客 貨運調度及樞紐地位,甚至貨運更重於客運。但如今產業重心已變,集集線僅剩觀光的功 能,已無調度的需求,整個二水車站看起來相當冷清。 島式月台的西側,設有一座毋忘在莒的石碑。毋忘在莒的含意是勿忘前事或收復故土,但 設在二水車站的月台上,還真不知道有什麼特別的用意?反倒是底下的紅字"往觀光勝地 日月潭請在本站換車"較為顯眼。在車埕有往返日月潭的台灣好行專車,可再轉乘治水里 、蛇窯、頭社、向山、日月潭。 在島式月台的東側,設有集集線復駛通車典禮紀念的木碑。這是為了紀念1999年(民國88 年)的921大地震後,經過多年的修復,終於在2011年(民國100年)恢復全線通車。 集集線上共有七座車站,分別為二水、源泉、濁水、龍泉、集集、水里、車埕。列車已經 在月台旁等著我們,是有著淡藍色塗裝的進化1001號。 能與進化1001號不期而遇,實在非常幸運。從車頭的車窗上可看見,這輛列車的編號是 DSC1001。DSC1001的暱稱是台鐵一號,也就是說,這輛列車是高級長官專屬的局長行政專 車。 1998年(民國87年),台鐵向日本所採購的36輛DR1000型冷氣柴油客車陸續交車,用來取代 行駛於平溪、內灣、集集三大支線的舊有柴油車。最後一輛編號DRC1036的列車,就被改 裝為行政專車,編號也改為DSC1001。 從2015年(民國104年)開始,因為支線列車的調度吃緊,這輛列車由設計藝術家Akibo Lee 李明道重新設計,改造成進化1001號,賦予新的生命,展開新一頁的故事。 進化1001號在2015/1/27~2015/2/3於平溪線行駛,隔一週2015/2/5~2015/2/12於內灣線行 駛,2015/2/14之後就固定配置行駛於集集線上。 進化1001號上的兩位外星人是Mr. Ten與Miss. One,是在銀河系中旅行的外星鐵道迷。 Mr. Ten大大的頭裡,裝滿了各星系的旅遊地圖;Miss. One頭上的觸角,擅長尋找各地的 美食和感動人的故事。他們是旅遊宇宙間的背包客,遊走星際打工換宿,這次來到地球的 台灣,擔任台鐵進化1001號的列車長。 打從1905年(明治38年)的1月25日開始,二八水驛設立(因境內有兩條河成八字型流過,故 稱二八水)。1920年(大正9年)10月1日改稱二水驛。又經歷了1930年代台灣最大的水力發 電計畫,在1922年(大正11年)興建了外車埕線鐵道,連結二水與車埕之間,也就是集集線 的前身。 (詳見:漫步消失的台16線 - 丹大林道 & 六順山、七彩湖 & 新東西輸電線) 從此開始,外車埕線肩負起水力工程的運輸,當然期間也兼營一般客運與貨運。大部分的 工程鐵道,都隨著工程的結束,也淪落拆除的命運。然而外車埕線在1927年(昭和2年)鐵 道部向臺灣電力株式會社收購,改名集集線,繼續擔負林木加工、樟腦的運輸,當然還有 深受日本天皇喜愛的集集香蕉。 歷經時代更迭、物換星移、產業式微。進化1001號的進化二字,或許對集集線來說,別具 象徵性的意義。 區間車緩緩停在車埕,再緩緩的駛離。車埕車站是集集線的終點站,擁有一座島式月台。 特別的是,這裡已經開發成觀光景區,不向一般的車站下車後,非倒循規蹈矩的走出月台 及站房,車埕車站與月台之間,幾乎是一片開放式的休閒空間,任民眾悠遊。 這座隱深山中的小城鎮,就像台灣其他其他淘金淘礦的山中小鎮一樣,曾經風華一時。鐵 道,是主要的連外動線,也是經濟的大動脈,向外串連嘉義與彰化,帶進了數十載繁華的 歲月。 往往我們能從地名去推敲出對當地的含意,車埕也不例外。車埕的興起,與遠在日月潭另 一端的埔里有關。位於埔里的埔里社製糖所,會使用五分車將產出的蔗糖,向南送出山區 ,再以七分車延伸到二水。由於五分車無機械動力,從山區到平原是利用下坡產生動力, 返程則以牛隻拉運。現今車埕這個區域地勢寬廣,成為轉運地,當時稱為牛車寮。又因為 許多輕便台車停放於此,陸續移居此地的河洛人稱之車場,而後衍生成車埕。 1922年(大正11年)因為日月潭水力電氣工事,設立設外車埕驛,並開始原來通往二水的五 分車修築為鐵道,辦理客運業務,帶動沿線鄉村的興起與經濟繁榮。 從月台與站房之間可推知,當年也是好幾股側線,以便隨時調度運貨列車。 既然當年為外車埕驛,有外就有內。為了日月潭水力電氣工事所興建的鐵道經過此處後, 繼續沿著水里溪向北鋪設,來到電廠所在地的門牌潭,此處即為內車埕。 從外車埕驛到門牌潭,是門牌潭線,於1923年(大正12年)完工。外車埕線的鐵道管理權於 1927年(昭和2年)轉賣給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改稱為集集線。門牌潭線則於1937年( 昭和12年)發電所工事完成後,功成身退,遭到拆除。 工程結束後,20年期間,來到1957-1975年間(民國46-64年)的伐木之狂飆期,這裡又夾帶 著孫海的勢力,隨著振昌木業的興起,車埕又趁勢崛起。那時的林業非常驚人,深入台灣 深山之中,往東沿丹大林道跨越中央山脈,串連到東部的林田山林場;往西順著集集線, 與來自嘉義阿里山林場鐵道,在鐵道縱貫線上貫通一脈。外車埕驛也在1961年(民國50年) 改稱為車埕車站。 挾帶著鐵道、樟腦、木業的優勢,車埕聚落逐漸擴大,人潮熙來攘往,民生及娛樂隨之而 來,規模盛況空前。 歷經木業及糖業的凋零,沒有新的產業發展,心血不但無法注入,更阻止不了人口外移, 車埕小鎮也隨之沈寂了下來,車站也由招戶站改為簡易站。 然而當地的產業特色,以及鄰近日月潭的地緣,讓小鎮又燃起新的契機,觀光更讓這裡的 商業化快得驚人。這一天,我還以為我可以在這小鎮偷得浮生半日閒,感受古樸的情懷, 但進入車埕的人車多的出乎我意料之外。 如今車站站房已非昔日樣貌,當年的站房是座混凝土磚造建築,但震毀於921集集大地震 中。2001年(民國90年)重建成木造站房的模樣。 由於站房離月台有一段距離,月台也是開放式,基本上待在站房的遊客,大多都是走累在 休息的,而非真正在候車。想搭車的遊客,也不會特地從站房進剪票口,再走去月台。 大致晃了車埕車站,卸下攜車袋,架好小摺,準備出發。沒想到這才是悲慘的開始,因為 在彰化到二水的途中,兩台小摺放在後行李箱擠壓,造呈現在一台前煞車鬆脫,另一台前 煞車鎖死。經過一番折騰,決定把卸下鎖死的前煞車,於是兩台前煞車無作用的小摺就出 發了。 小鎮內有一座貯木池,伐木時代用來浸泡貯存原木的水池,其規模比羅東林場的貯木池小 許多。經過多年的休養生息,儼然形成了一個小生態圈。 我們騎上車站站房後方的民權巷,巷道兩旁幾十戶人家,就是車埕老街,販賣各式各樣的 木製文創商品。 菊斑貓睡在店家簡單程列的商品架上,是希望待價而沽嗎? 民權巷很陡,陡到必須下車牽馬, 民權巷爬上縣道131,再沿著縣道131往上爬,來到明潭水庫。水庫湖水成碧綠色,深邃動 人。而車埕小鎮就緊緊依靠在明潭發電廠的水壩旁。 明潭水庫是截斷水里溪的水,蓄洪發電,再沿著縣道131往水里溪上游走,還有一座大觀 發電廠。大觀發電廠一廠原名門牌潭發電所,1934年(昭和9年)6月竣工,改名為日月潭第 一發電所,二戰後改名為大觀發電廠一廠。 當時大觀發電廠一廠總裝置容量排名全球第二,且為亞洲最大的發電廠。後來因為電力不 足,再利用其尾水來發電,在下游靠浸水里處,設置了水裏坑發電所,於1937年(昭和12 年)竣工,又稱為日月潭第二發電所,二戰後後改為鉅工發電廠。 1985年(民國74年)8月採抽蓄式發電的大觀二廠完工,並於1989年(民國78年)至1998年(民 國87年)從明潭發電廠與大觀第二發電廠各引一回線,翻越中央山脈,將電力送至花蓮的 鳳林超高壓變電所,完成台電新東西輸送線。 (詳見: 漫步消失的台14線 - 能高越嶺東段 漫步消失的台16線 - 丹大林道 & 六順山、七彩湖 & 新東西輸電線) 台灣好行將會從車埕繞出水里,再行駛台21線到日月潭。 從縣道131上能夠俯瞰位於山間的車埕。小而精、小而美,但人群都是來來去去,所以小 鎮上也沒有什麼旅館,只有屈指可數的簡單民宿。或許這樣也好,其規模也就是這樣子了 ,保存現在既有的樸質。 從車埕出來的第一站,就是水里。小小的鎮上,曾經擠入兩間戲院,餐廳小吃林立,盛況 空前,儼然是座不夜城。如今成為寂寥山城,不復昔日盛況。我們先到水里車站報到,不 過因為時間有限,還是簡單拍一拍站房內外,月台就待下一回了。 在有限的時間內,我們又到董家肉圓報到。會如此著迷董家肉圓,也要謝謝天時農場的老 闆,不但借我們躲雨,還將我們連人帶單車載出下大雨的丹大林道,送我們回集集的途中 ,還請我們吃董家肉圓。 水里董家肉圓三兄弟,各自有開店: 二哥的店在南投縣水里鄉鉅工村民族路342號 三哥的店在南投縣水里鄉民生路275號 四弟的店在南投縣水里鄉民生路299號 天時農場老闆招待我們品嘗的是二哥的店,後來又來騎車,吃了四弟的店,這次就到三哥 這來報到。 吃法當然也是天時農場老闆教我們的方式,先吃皮,把內餡的肉留著,最後倒入店家熬煮 的大骨湯,喝完回味無窮。 店內角落用大水壺裝的,就是大骨湯。 吃飽喝足,繼續上路。我們不再騎台16縣,改從鄉道投27離開水里。 用小摺騎鄉道,即使是緩上坡,也稍微辛苦了點。然而避開了車多的台16縣,騎乘在鄉間 小道,快活多了。 好在上坡路段不長,越過高點就開始開心的下滑。進入集集鎮之前,發現集集大山自行車 道的起點,下回再來挑戰,順便可以爬爬這座小百岳。 抵達集集車站已經下午4點多,不宜再繼續往東騎去二水,更何況是沿途還有三座車站要 走訪。這趟的集集線騎行,就在集集車站劃下句點,龍泉車站、濁水車站、源泉車站就留 到下一回重新再來。 集集車站是集集線上最著名的觀光景點,人潮可想而知也實在有夠多,完全找不到空隙能 夠拍到較少人的車站正面外觀,隨時都有人入鏡,拍照也意興闌珊了。 集集車站於1922年(大正11年)設立,稱為集集驛,而目前為招呼站。站房的外觀大致保留 當年木造建築的樣貌,但也只是樣貌,因為車站在921大地震中近乎全毀,集集線也柔腸 寸斷。值得嘉許的是,修復工程幾乎依原貌完成重建。 集集車站擁有一座島式月台,通過木閘門的剪票口,走出站房內側及一小片空地,穿越北 側鐵道才能上月台。由於站房本身的觀光性質大於實質,也沒有管制,因此能自由進出。 反倒是駐點售票的小妹妹及一旁一位大嬸對我們在站房旁的空地停放單車很反感,跟他們 說明是要拆卸小摺、收入攜車袋、準備搭車,才帶著一副放你一馬的模樣離開。我們在車 站前,也不妨礙任何店家做生意,這樣自恃甚高又咄咄逼人的態度,令人反感。 基本上與平溪線的十分車站相似,軌道穿過小鎮,所以遊客自由在鐵軌上行走,列車進站 前就遠遠地鳴笛,民眾聽到就自行快散。集集車站也是如此,因為列車單向來回運行,只 停靠月台南側,所以也沒有管制遊客進出的必要,畢竟台灣遊客的素質參差不齊,管也管 不住。 傍晚時分,回到二水車站。突然想到一件早上忘記做的事情,那就是拍攝二水車站的車站 外觀,趕緊來補拍。 二水車站現階段的站房外觀依舊是維持當年的樣貌,也就是1933年(昭和8年)所改建的日 式混凝土平房建築。站房小巧的模樣,被廣場前的四層樓樓房包夾,倒是有點格格不如。 返回今日落腳處 - 員林,先到謝米糕報到,除了米糕外,清爽的竹筍羹湯也是一絕。只 可惜我只吃過那麼一次謝米糕,行程結束沒多久,老闆要退休關店的新聞舊傳到耳裡,真 是成了絕響。 品嚐肉圓之前,路邊的小攤吸引到我,店名就叫鱟殼炒蚵麵,於是點了一盤。 麵的味道本身很樸實,其中的噱頭就是,老闆適用大大的鱟殼在鐵鍋中翻炒。如果點了麵 後,只是呆呆的坐在桌前等,那就還真的感受不到特別之處。只能說,這是一種視覺的享 受,不在味覺。 接著轉戰南昌路上的劉家肉圓。一眼就看到攤子上偌大的"碗粿賣完了"牌子,難道這家的 碗粿更出名?因為賣完了,無法嘗試,無解。這間也是因為想去的寶斗肉圓沒開,才轉戰 劉家肉圓,沒想到前一站的鱟殼炒蚵麵份量頗多,這站快要難以承受。更想不到劉家肉圓 的皮頗厚實,在這裡吃的非常辛苦。 不經意經過剛改建好的員林車站,嚇了我一跳,還以為是高鐵又在員林新設了一站。於是 進去隨便晃晃,以助消化。 車站本身已經切換成鐵路高架化,是中部地區第一個鐵路高架化的車站,也有普悠瑪號停 靠。站房大廳的3D立體地畫,眼看一列列車直奔而來,頗有意思。 近年台鐵的各知名車站及支線,紛紛與日本鐵道公司互結友好,南投集集線就與日本千葉 縣的夷隅線締結為姊妹鐵道。 隔天上午,從飯店騎著Ubike來寶斗肉圓報到,作為北上前的自我餞行。 北上前,總覺得有點心虛,畢竟沒騎完集集線頗為空虛,這幾天又吃了那麼多肉圓。不過 即使吃了這麼多加肉圓,還是覺得水里董家肉圓的地位,依舊在我心中排名第一,無可動 搖!期待下回再繼續來探索! 2015.02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1.21.129.3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railtour/M.1452748600.A.542.html

01/21 22:14, , 1F
文中所提到的糖廠是溪州糖廠還是溪湖糖廠?
01/21 22:14, 1F

01/22 17:30, , 2F
是溪州糖廠~
01/22 17:30, 2F
文章代碼(AID): #1MboyuL2 (railt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