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未竟的山中號誌站

看板railtour作者 (啦啦啦)時間8年前 (2015/08/18 20:32),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環繞恆春半島 DAY 4:未竟的山中號誌站 (枋山&內獅&嘉和遮體&加祿&枋寮車站) 圖文版 http://laxic.blogspot.tw/2015/08/day-4.html 今天是大年初一,打算在一路往北騎行的路途上,蒐集車站到枋寮。在此之前,還有另一 個計畫,就是騎入屏147-1鄉道,沿著枋山溪往東,進到山中的中央號誌站及坊野號誌站 。 離開會館之前,終於見著另一區幾座大型的衛星接收發送器,我們在衛星站鳥瞰著枋山村 和枋山溪沖積扇平原,望著海岸線延伸。這是昨晚在黑夜中與之字形髮夾彎奮戰,完全沒 有留心山腰下的景色。藍天、海洋、沖積平原,是曾相似的景致,想起了花蓮市佐倉步道 。 即便大年初一,南台灣的熱力,讓人以為還在夏天。如此好天氣下,我們離開會館,前一 晚花了40分鐘慢慢爬上的陡坡,今天下山不到10分鐘就接回台1線屏鵝公路。 心裡已經預期不會有什麼店家會在大年初一營業,更何況是枋山村這樣的小村落。大不了 就是吃事先準備好的乾糧。 我們還是抱著一絲碰碰運氣的心態,鑽進了枋山路。村莊內相當的靜謐,完全感受不到外 頭擁擠的屏鵝公路,早已塞滿返鄉的車潮。遠遠看見地上黃底紅字的早餐店招牌,心情彷 彿發現新大陸,又發現還有營業,更是欣喜若狂,化解了大年初一可能找不到早餐的尷尬 。 早餐店內都沒有客人,老闆娘已經在洗鍋碗瓢盆,看似準備打烊。老闆娘看見我們騎著單 車來詢問,表情有如說著,怎麼會有人在這日期騎著單車來這裡吃早餐。不過,還是讓我 們拉了桌子與凳子,在路旁就吃了起來。 離開枋山村落,騎入一大片芒果園,慢慢踩踏上坡路。一路上瀰漫著愛文芒果的香甜味道 ,喘氣之餘,更貪心地大大口呼吸甜甜的空氣。 騎到底只見枋寮高中正成分校,原來走錯路了,該是旁邊另一條爬坡道。只好再爬一次, 爬上海拔63公尺、位在山腰的枋山車站。 我們來到台灣最南端的車站-枋山車站,也是秘境車站之一。 台鐵南迴線從枋寮開始,離開平原地形,平緩地形開始在山與海間變得狹長,經過了加祿 及內獅,來到枋山溪沖積平原,路線也規劃隨著緩緩的山勢,提升高度,準備向東拐,沿 著右岸穿越中央山脈。 站名燈箱在日光曝曬下已經褪色,現在已經是由由加祿車站管理的無人站,站房大廳的鐵 門已經拉下,保留一旁的穿堂進出。 枋山車站離枋山村落至少還有1公里以上的距離,利用率極低,2014年上下車人數總計441 人次上車、828人次下車,平均一天只有3.47人次上下車,排名台鐵倒數第三。而倒數第 一與第二的車站,剛好就在其左右站,分別是內獅車站與古莊車站。 枋山車站在1992年(民國81年)1月設站,正值南迴線試車營運期間,未派站員執行業務。 直到10月南迴線正式營業,歸為三等站,擁有島式月台一座,站員入駐辦理各項業務。 但是運量實在是比預期還要冷清,2001年(民國90年)3月降為簡易站,2006年(民國95年 )12月又降為招呼站。降為招呼戰後,就連靠山側的側線及轉轍器也遭到拆除的命運。 月台西側鐵道彷彿無止盡的筆直延伸天際,其實再過去,就右彎進入枋電二號隧道。四周 清靜無聲,涼風陣陣吹拂,我們隨意坐在沒有候車乘客的月台上,等著列車到來。不一會 ,不遠處傳來叩隆叩隆的聲響,一輛R139本務機車牽引三節車廂緩緩駛入枋山站。 列車暫停了短短的幾分鐘,乘務員走下列車,詢問:有沒有要上車呢?要的話快上來哦~ 搭著列出去枋野號誌站與中央號誌站也不錯,不過不確定兩站是否都會停,而且回程的火 車不知道要等多久,還是作罷。 列車緩緩地動了起來,駛入東側的枋山一號隧道,消失在隧道黑洞中,月台又寧靜了下來 。 拉下的鐵門讓站房內的空氣凝結,只能隔著玻璃窗窺視。 如今會停靠的列車,往枋寮與往台東只剩下各兩班,與鄰站加祿車站、內獅車站、古莊車 站,一同並列停靠班次最少的車站。 揮別這座在山丘上遺世獨立的車站,本想沿著屏147-1鄉道,深入山中的枋野號誌站與中 央號誌站。騎了一小段,擔心時間不夠我們趕回枋寮搭車,決定下回再來專訪。 除了枋也與中央號誌站外,還發現另一個目標,位在東部,從達仁進入山中才能抵達的菩 安交會站。原本設站的功能是用來掌控中央隧道的行車交會,但中央隧道內為雙線設計, 讓列車可以交會,菩安交會站就變得無用武之地,所以在南迴線通車前,就遭到裁撤。 接著轉進一條鵝屏公路上不起眼的道路,筆直連接到發現這座不起眼的車站-內獅車站。 路旁幾棟小小的舊宿舍,顯得清幽,要是可以,還真想住在這依山傍海的小屋中。 內獅車站的不對稱站房,顯得空蕩蕩,連門窗都省了,家徒四壁這句成語完全可以套用在 這,不虧是台鐵全年度運量排名倒數第一的常勝軍。 1992年(民國81年)10月隨著南迴線正式營運,內獅車站也以簡易站的身分對外辦理業務, 擁有島式月台一座。只是隔年就被降為招呼站,直到2004年至2006年間在內獅車站南北側 接連爆出三起南迴搞軌案,成為一時的焦點。 這座車站雖然沒沒無名,走出站房往月台走去,倒也有幾點有趣之處。從站房過閘票口會 直接連接岸式月台,若為島是月台,為島式月台,則以天橋或地下通道連接。通過閘門後 ,會發現站房內側離月台還有一段距離。 島式月台兩側都設有軌道,在車站被降為招呼站後,就決定保留靠近站房的正線軌道,側 線遭到拆除,這樣民眾要往來月台搭車,就得注意來車、跨越鐵軌,雖然說也沒什麼運量 。 月台上充滿中華傳統文化的遮棚讓我眼睛為之一亮!屋瓦、屋簷、廊柱的別出心裁,如此 不期而遇,完全出乎意料之外。 說到車站沒有天橋連接站房與月台,月台上倒是根支撐柱,頂著一座橫跨車站的天橋,連 結鐵道兩旁的內獅國小及內獅村落。 提到內獅車站,就會順道講到車站北方不遠處的一座假隧道。 本來從鵝屏公路上能看到的鐵道,突然間就消失在混凝土牆中。牆的距離還不短,長達 1,180公尺,原來側看是牆,橫看是座沒有穿山的假隧道就是嘉和遮體。 隨著鵝屏公路往南過了枋寮、加祿之後,公路夾在緩山丘陵與海岸沙灘之間,一直到了車 城,地勢才又開闊起來。北端加祿堂營區是空軍位於南台灣的防空砲兵訓練中心,南端車 城的保力山靶場與虎頭山教練場,是三軍連訓基地。此塊區域一直以來是軍事演習的重點 區域,海岸線是軍陸戰隊操演兩棲登陸搶灘的熱點。 既然是搶灘熱點,前期作業的海軍對海岸的重砲掃蕩轟炸,也是早期的演練項目之一。車 城的保力山靶場,是20多年前的海軍執行岸轟的炸射區域,只是早期戰艦不如今日,士兵 瞄具的調表尺只要差一分,彈著點就會差十萬八千里。然而岸轟早已停止20餘年,向島內 岸轟已停辦,向海上標靶射擊卻免不了,這條軍事敏感地帶,成了後方最前線。 南迴線無可避免會行經加祿、內獅、枋山一帶,為了在軍事演練期間保障鐵道行車安全, 經過強化的隧道掩體就在南迴線正式營運前的1991年(民國80年)此誕生。 我們沿著山側的小路,在遮體下的陰涼處騎行。牆面每隔一段距離就有透氣孔,當列車穿 過隧道,陣陣強風就噴了出來。在毫不知情下,第一次被氣流噴射還嚇了一跳,愈玩卻愈 開心,愈期待下一輛列車行駛經過。 嘉和遮體面海測還特別加厚,不過也從來沒有被軍方砲彈誤擊中過,也無可得知在重砲的 威力下,遮體能否保全。軍方之後將射擊靶場移至較南邊的虎頭山,嘉和遮體就失去作用 了。剩下的,只能遮風,反倒成為當地芒果農抱怨果園通風不佳的箭靶。 鐵道筆直前行,不遠處就是加祿車站。站前偌大的空地,一旁地面塗著大大的H,這裡應 該是全台灣唯一一座設有直升機停機坪的車站了。空地前方就是一大片的芒果樹,依樣是 香氣撲鼻,甜甜的滋味。 經過前面兩座無人車站,加祿車站終於是座有站務人員進駐的車站。只是空蕩蕩的站外、 站房內也空無一人、更別說月台上,毫無人煙,感覺與無人站沒有兩樣。 同樣是設立於1992年(民國81年)10月的加祿車站,為三等站,擁有兩座島式月台。原本是 規劃成南迴線西部的調度總站,然而列車一過枋寮,運量就冷冷清清,南下北上一日各兩 班列車停靠,這些多出來的側線股道,就成為等待報廢的列車的養老院。 我想當初規劃調度總站在此,除了腹地之外,附近的空軍加祿堂營區也是因素之一,直升 機停機坪的存在也是這個原因。承攬軍方的貨運,成了這車站的主要業務。從月台上就能 望見營區的營舍,股道旁也有連結營區,方便貨物進出。 另一項受到歡迎的業務,就是車票的販售。來買加祿車站車票的民眾,絕大多數都不是要 來搭車,不然的話加祿車站就不會顯得如此清淡。就如同追分成功一樣,加祿東海也是熱 銷的區段車票,而東海車站就在往北經過枋寮車站的下一站。 最後,往北跨過率芒溪,叉出台1線,騎進枋寮漁港,再切進此行最後一個車站-枋寮車站 。 枋寮市區打破我的想像,城鎮比我想像中的有規模,不過這倒也不難理解,畢竟此處是鐵 路交通的樞紐點。在更早之前,台1線尚未改道,此處也是屏東往來恆春的公路交通要衝 之地,往來旅人更是絡繹不絕,想必一定是人聲鼎沸。今日的枋寮,南北車潮不再大量進 入,倒是多了一分慢活的意境。 枋寮雖為南迴線的始發站,不同於前幾個1992年南迴線營運時才設立的車站,枋寮也是屏 東線的終點站,也是當時西部幹線的南端終點,1941年(昭和16年)就設立,屬三等站。隨 著南迴線的建設,也配合改建,有了如今的模樣。 車站不時有來自新加坡、香港、馬來西亞、大陸的自助旅人進進出出,在並非主打觀光的 鄉鎮看到他們,令我著實訝異,或許他們比我們還會享受台灣的一切。 站房內有台鐵小舖,我又忍不住買了條繪有日治時期車站的台灣全圖布幔。無意間發現掛 在牆上的南迴鐵路簡介,以及兩幅訴說南迴之美的大相片,泛黃的照片,可知歷史悠久。 一幅是枋野車站的空照圖,另一幅是金崙車站,可惜被店鋪擋去大半。 這趟也讓我大悟,幾年前走的浸水營古道,也就是清朝開闢的三條崙道,最一開始的起點 原來就是枋寮,藉由這條道路翻越中央山脈,抵達東部大武加羅板。 站房地下通道連接兩座島式月台,鐵軌旁還保有柴油機車年代使用的轉車頭。 第二月台邊停著復興號區間車,這在北部已經少見,都由阿福號EMU700通勤電聯車取而代 之。 枋寮車站列車進出頻繁,停靠時間也長。不久,我們要搭乘的自強號也緩緩駛入月台,這 趟鐵馬外掛鐵道的環繞恆春半島也畫下句號。列車上把玩著剛買來的地圖,也看著 google map細數康樂、三和、香蘭、富山、金崙、菩安、古莊、中央、枋野,這些錯過的 車站,思量下一趟重返的計畫。 2015.02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30.177.15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railtour/M.1439901166.A.B3F.html

08/25 16:34, , 1F
覺得南迴是台灣最值得一探的路線
08/25 16:34, 1F
文章代碼(AID): #1LqoNki_ (railt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