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國家廣播文物館 6/1起開放戶外教學預約

看板radio作者 (若你發現我難過。)時間15年前 (2009/05/08 11:04),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國家廣播文物館 6/1起開放戶外教學預約 中央社記者江俊亮嘉義縣8日電 中央廣播電台國家廣播文物館為了分享豐富的廣播資源,6月1日起開放戶外教學預約,除 了提供校外教學服務外,也希望藉此發掘對廣播有興趣的學生,培育未來的廣播專業人才 。 位於嘉義縣民雄鄉寮頂村的國家廣播文物館,原是中央廣播電台民雄分台,前身是日治時 代「民雄放送所」,內部保留一部日本NEC電氣製造公司生產的MB-15A型中波發射機, 1999年由政府成立全國第一座國家級廣播文物館,以保留廣播文物及提供民眾接觸歷史的 機會。 國家廣播文物館館長黃吉祥指出,中央廣播電台自1928年8月1日在南京創台至今,已有80 年歷史,1998年改制為國家廣播電台,目前以13種語言對全世界廣播,分別是英、日、俄 、德、法、西、越、泰、印尼語等9種外語,以及國語、河洛、客家、粵語等4種華語。 他說,日治時代,南京中央電台所播放的節目,被日人稱為「怪放送」,當時日本人為了 阻止台灣人民收聽「怪放送」,以順行他們南進政策的軍事及心戰用途,於是在嘉義民雄 興建電台,企圖以強力電波干擾「怪放送」。 當年,由營繕掛掛長鈴置良一擔任設計師,從1937年(民國26年,昭和12年)開始興建, 直到1940年完工,稱為「民雄放送所」,除了發射機房之外,還有變電所及宿舍,並興建 兩座高達206公尺、約70樓高的T型天線鐵塔。 這兩座鐵塔因為造型雄偉,成為當時民雄地區的特殊地標,也因此民雄成為台灣國際廣播 史的發軔地。 1945年台灣光復後,「民雄放送所」成為中央廣播電台民雄分台,並在中美冷戰及國共對 峙的年代,製播心戰節目,不斷地在節目中播出一些激勵人心、鼓舞敵後士氣,以及宏揚 自由民主的愛國歌曲。 隨著時代的演進,兩岸逐漸開放,中央廣播電台的節目製播方式,也逐漸轉型成以柔性、 多元的內容將台灣的政經成就,傳送到世界每個角落;而過去的「心戰喊話」、「共匪廣 播實錄」則成為歷史。 黃吉祥指出,廣播文物館既是歷史建築,又是嘉義縣評比最高分的地方文化館,為了分享 國家廣播文物資源,國家廣播文物館將自6月1日起開放戶外教學預約,希望可以提早發掘 學生對廣播的興趣,以培育未來的廣播專業人才。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43.95
文章代碼(AID): #1A0w4gof (ra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