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別頭痛醫腳 快急救公廣(劉昌德)

看板pts作者 (kc)時間12年前 (2012/03/27 22:03), 編輯推噓0(002)
留言2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來源: http://ppt.cc/0@aV 有首福佬話童謠這樣唱:「秀才秀才騎馬弄弄來,在馬上跌下來,跌一個真厲害。牙齒痛 ,糊下顎;眼睛痛,糊目眉;腹肚疼,糊肚臍。嘿,真厲害!」童趣歌詞中,多少有點嘲 弄這位秀才,跌倒後頭破血流卻去包紮無關的部位,讓旁人不可思議。 兩個多月後就要走入歷史的新聞局,局長楊永明日前大動作宣布將成立「數位收視稽核委 員會」,未來要提撥經費推動數位電視的收視率與收視質調查。當前電視製作環境惡化狀 況下,新聞局拖延自身主管、攸關電視結構問題的公視新任董事提審任務近一年,卻轉而 推動未來文化部的主管事項,不禁讓我想起前面這首兒歌,不知政府「急事緩辦、緩事急 辦」的政策優先性標準何在? 首先,新聞局認為現在電視「重播率過高,致資訊及節目多元性不足」的問題根源,是出 在不精確的收視率調查方式。事實上,收視率調查方式只是廣告主的廣告購買機制之一, 更非電視業者投入製作資金的最主要考量。贊成改善收視調查的學者在評論中也指出,其 實收視率「並不是影響電視節目的主要原因」。要維護國人的收視權益,根本作法是有效 地鼓勵公、私部門資金投入節目製作,並結合換照手段,讓頻道能有「優勝劣敗」的良性 市場競爭。新聞局固然不該只是頭痛醫頭,但是頭痛要命之際,不摸清楚病根在哪裡就轉 而醫腳,這是第一個讓人不懂的「秀才邏輯」。 再者,新聞局的廣電輔導業務,不久之後就得交給新成立的文化部。對著即將交接、不再 主管的業務大下指導棋,恐怕有違權責相符的原則。更令人不解的是,新聞局自己主管的 公共廣電業務,對於電視產業結構正是有根本性的影響,然而卻荒廢不管,包括已經拖了 一年多的公視新任董監事提名與審查,以及延宕多年的《公廣法》修法及買回華視民股等 該辦事項。自己功課不做完,反倒跑去要下任主管記得做別項功課,這是第二個讓人不懂 的「秀才邏輯」。 新聞局視而不見 這幾年來有關公廣治理問題,許多公視華視員工與民間團體不斷呼籲,新聞局與行政院卻 相應不理,導致問題蔓延。特別是因為新聞局遲遲不向立法院提出新任董監事名單,使得 第四屆董事不合理地延任近一年,不但引起公視內外的批評聲浪,同時也陷上屆董事於不 義。這已經不只是「頭痛」、而是已經「頭破血流」,新聞局卻視而不見、連對外界公開 說明的包紮急救手續都不願意做,這是第三個令人不懂的「秀才邏輯」。 就算真能透過改善收視調查來拯救貧瘠的電視節目,可是開出「由數位收視稽核委員會委 託尼爾森公司辦理」的藥方,則是第四個令人不懂的「秀才邏輯」。尼爾森公司是現在最 主要的收視率調查業者,他們進行調查的方式正是新聞局現在所批評的;主張要改進收視 調查的學者,也在評論中直指目前收視調查方式「荒唐」。那麼為何新聞局在所謂「公正 第三單位」的委員會未成立之前,就已確定要委託現在的特定業者辦理? 楊永明局長作為新聞局末代首長、又與公視等媒體有深厚淵源,相信必能清楚了解公視既 是媒體問題的重心之一、也才是新聞局當前最急迫的重要任務。無論是哪種邏輯,別把急 症拖著,才不會蔓延成為無法挽回的疫情。公視董事提審與公廣制度建立,總不該是「不 能戳的祕密」。 作者為政治大學新聞系副教授、媒改社成員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40.197.80

03/28 10:02, , 1F
不急救也可以啊 讓他倒 播立法院議事無廣告畫面醜一點
03/28 10:02, 1F

03/28 10:04, , 2F
前陣子比利時就創了無政府時期的世界記錄 :D
03/28 10:04, 2F
文章代碼(AID): #1FSSYurU (p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