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我們的島]搶救下一滴水

看板pts作者 (愛人:Volunteer/PTS/RUN)時間13年前 (2011/07/21 00:33),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Ecophilia 看板 #1E9b-aqv ] 作者: camouflage10 (RR大兵) 看板: Ecophilia 標題: [新聞] [我們的島]搶救下一滴水 時間: Wed Jul 20 12:54:57 2011 http://web.pts.org.tw/php/html/island/list.php?pbeno=1692 搶救下一滴水 採訪/撰稿 張岱屏 攝影 張光宗 簡正傑 剪輯 張光宗 一包包泥沙被倒進水裡,黑色的水蛇在水底亂竄。一項攸關台北與桃園地區三百 萬人未來的計畫,即將展開。石門水庫是否能起死回生?20年之後,我們是否還 有清水可用?搶救水庫的行動,正迫在眉睫… 2004年8月,艾莉颱風在桃園新竹山區,降下970公厘的超大豪雨,滾滾泥沙讓石 門水庫一夕之間成了泥漿壩,桃園縣近百萬居民陷入半個月無水可用的惡夢,創 下台灣停水最久、範圍最廣的紀錄。 2011年春季,石門水庫集水區降雨量創下歷年新低,水庫乾涸見底,蓄水量只剩 五分之一,桃園與新北市再度面臨限水困境。原本隱藏在水下的岩石,紛紛浮現 ,混濁的水面上,只見漁民勉力航行。 水庫怕乾旱,也怕暴雨;雨越大,挾帶進入水庫的泥沙也越多。民國四十年代政 府進行石門水庫規劃時,評估一年的淤積量是79萬立方公尺。但近十年來,石門 水庫平均入庫泥砂量達到353萬立方公尺,是原先預估值的四倍以上,淤積量佔水 庫容量的三分之一,也讓水庫壽命提前終結。官方預估石門水庫可以再撐24年, 20年後桃園與大台北地區,就要面臨水荒的絕境,而這還是比較樂觀的估計。 為了搶救石門水庫,水庫改造與清淤工作同時展開。水庫清淤分為陸上開挖和庫 區浚渫,上游的泥沙屬於有價資材,每立方公尺可以賣100到120元,但進入水庫 的淤泥不再是資產而是負債。抽砂船先用強力水柱將淤泥打碎,再用馬達將淤泥 抽到管路中,送到3公里外的沉砂池沉澱。這些淤泥因為難以利用、無處可去,只 好長期堆置在沉澱池裡。石門水庫13個沉澱池有4個已經淤滿,如果要委託廠商載 走,每立方公尺的處理成本高達600元! 政府每年耗費大量的人力與經費清淤,但清淤量只佔入庫泥沙量的四分之一左右 。混濁的水質大大影響自來水廠供水的品質。桃園縣大溪鎮居民林長茂,從今年 開始收集自來水進行觀察,他發現處理過的自來水看似清澈,但是靜置數天之後 就有沉積物沉澱。 為了解決水庫淤積問題,水利規劃試驗所特別建造了一座石門水庫百分之一的模 型。研究人員將石門水庫的淤泥搬到實驗場地,模擬艾莉颱風來襲時,洪水夾帶 泥沙流入水庫的情形。他們發現,上游泥漿進入水庫時,並不是均勻地散布在水 中,而是像水蛇一樣潛伏在清水的底部移動,他們把這個現象稱為「異重流」。 在過去,水庫洩洪時都是把最表層的清水排出去,將下層污濁的渾水留在水庫裡 。了解異重流的特性之後,規劃者就可以著手進行水庫的改造。 水庫改造計畫的目的是蓄清排渾。除了將電廠原有的出水口擴大成專用排沙口, 另一個重點是「繞庫排沙」,也就是在水庫上游興建排沙隧道,當洪水來時,高 濃度的泥漿可以不經由水庫直接排入下游河道。藉由石門水庫的模擬試驗,研究 人員可以知道在哪裡興建隧道,才能攔截到最多的異重流,達到最好的排沙效果 。 繞庫排砂計畫規劃了兩條排砂隧道,一是從石門水庫上游阿姆坪附近開鑿一條四 公里長的排砂隧道到石門水庫下游,另一條從大壩附近開鑿一公里左右的隧道將 泥沙排到後池堰。實驗結果發現,洪水來時排砂隧道可以排除三成左右的泥沙, 一方面避免水庫淤積問題惡化,一方面也可以減緩下游大漢溪河床侵蝕的現象。 繞庫排沙工程預計耗資80億,必須趕在泥沙尚未淤積到隧道口前動工。水利署希 望藉由大型工程讓水庫起死回生。不過環保人士認為,工程只是讓水庫的病症不 會繼續惡化,卻不能根本治療問題。 水庫淤積的根本原因在於集水區的過度開發。往石門水庫上游的桃118與桃119縣 道前進,到處可見植被裸露的山坡地,不是整片的竹林被砍伐,就是原始林被砍 掉改種生薑。艾莉颱風之後,政府通過250億特別預算用來搶救石門水庫,其中8 0億用在集水區的整治,但濫墾的老問題依舊無法解決。 除了違法濫墾之外,集水區25%的崩塌都源自於道路,光是石門水庫集水區內的鄉 道與縣道就有100多公里,更不論數不清的的產業道路。 石門水庫只是台灣水庫淤積問題的縮影。全台灣96座水庫總淤積量達到24%,等於 四分之一的水庫都成了土庫,其中主要水庫包括曾文水庫、南化水庫、霧社水庫 等等,淤積量都超過三分之一,有的甚至是一半以上,有些水庫為了排淤只好採 取最激進的做法。以阿公店水庫為例,每年六到九月防洪閘門全部打開不蓄水, 讓混濁的溪水能迅速排出。但是其他大型的水庫平常的供水已經非常吃緊,根本 沒有空庫排淤的條件,做好集水區的保育才是治本之道。 淤積情況比石門水庫更嚴重的曾文水庫、南化水庫,未來也將援引石門水庫的經 驗,替水庫進行改造的大手術。但是水庫更新只能治標無法治本,如果繼續放任 集水區過度開發,水庫永續的目標,將只是奢談。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70.215.179 -- ╬╬╯ ╦╯ Ecophilia環境板 ╬╬ ▂▄▂ ╔╬╬╗ ╬ ╦╦╦ ╩ ╦ ╩ ╭ 地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3m3ρ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7.19.121.142

07/21 10:37, , 1F
看了[我們的島]系列節目,有時只想問,政府官員到底在做啥?
07/21 10:37, 1F
文章代碼(AID): #1E9mD9jP (p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