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視] 溫泉吊橋的兩端_(廬山溫泉-公視獨立特員)

看板pts作者 (崧樓下的腳印)時間14年前 (2009/11/29 18:17),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2009/11/25 溫泉吊橋的兩端_(廬山溫泉-公視獨立特派員) 公視線上影音 http://media.peopo.org/fullscreen.htm?v=3c802c5d&auto=true 獨立特派員 部落格 http://www.peopo.org/innews/post/47077 ------------------------------------------------------------------------------ 國內知名的觀光景點南投廬山溫泉,上個周末舉辦了溫泉季的開幕活動。廬山溫泉在去年 的辛樂克颱風受到重創,今年的莫拉克也同樣災情慘重。基於安全考量,政府開始規劃廬 山的遷建案,如果成功,它將是國內第一個風景特定區的遷村案例。您也許也到過廬山泡 湯旅遊,但是您知道嗎:三十多年來,這整個區域,幾乎是違建大集合。從商店、到民宿 ,幾乎沒有建照、也沒有使用執照。本報導帶您到廬山走一趟,看看實際的狀況。同時, 也討論廬山在遷村與不遷村之間的進退兩難。 走過將近半個世紀的風華,廬山和溫泉,已經成了不可分割的兩個名詞。但是一年兩次風 災,卻讓溫泉業者的投資,真的泡了湯。 一座吊橋,將廬山分成了兩個世界,受災的想走,沒受災的想留。 吊橋靜靜地佇立著, 數十年來,它承載過無數的遊客,來來往往。吊橋依舊,廬山,卻變了容顏。 可不是件浪漫的事,多年的經營,就這麼給埋在土石堆裡。 業者達成共識,把一樓當作 地基,不再清理了。因為這樣的損失,已經不是第一次。 好不容易清理完,又來一個八八水災,所有的投資都泡了湯。有業者叫苦連天,也有人不 玩了。 蔡松田的民宿,就位在吊橋下方,自從去年辛樂克之後,一直沒有恢復營業。今 年七月本來打算重起爐灶,卻是天意難違。看著以前的泡湯區,只剩下眼前的一堆廢鐵, 蔡松田打算,永遠放棄這個地方。 當地人以吊橋為界,將廬山分為兩個區域,下游受災嚴重,上游幾乎沒有災情,業者對於 遷村的看法,大致上也是以此做為區隔。 廬山地區總共有六十多家業者,幾乎全數不合法。這個問題,得追溯到民國六十五年,廬 山溫泉被指定為風景特定區,卻沒有立即公告禁建,造成一股搶建風潮。當年違法濫建的 問題,如今因為風災而浮上檯面,業者希望遷村,並不是毫無條件地離開。但也有業者自 知違法在先,只想維持現況,繼續在廬山營業。 不過這些業者也點名南投縣政府,當初沒有盡到規劃的責任,之後又不積極取締違建,他 們認為責任不能完全推到他們的頭上。我們訪問了南投縣政府,發現經歷了兩次風災,廬 山應不應該遷村?違建要不要拆?縣政府的態度,果然真的是三十年來如一日。 南投縣政府委託逢甲大學教授高孟定,進行廬山溫泉的遷建計畫。高孟定參與多次行政院 召開的相關會議,知道中央原本的態度認為,補償不合法的業者,既沒有法源依據,也不 合乎情理。不過今年的莫拉克重創廬山,莫拉克的災後重建特別條例,卻替這種不合情理 法提供了的補償解了套。 根據第二十條的內容,只要被劃定為特定區域的災區,必須強制遷村者,就能夠獲得相關 的救助和補償金。 聽起來,不合法的業者可以因此而獲得補償,社會的公平正義好像成 了最大的輸家。但這個問題在辛樂克和莫拉克之後,似乎也不該再拖下去了!因為中央地 質調查所從民國九十六年,就開始監測緊鄰廬山的母安山的地層滑動狀況。根據地調所的 監測,辛樂克颱風當中綺麗飯店的倒塌,和母安山的滑動有關,一旦豪雨或地震發生,可 能引發大規模的崩塌,後果不堪設想。 地調所提出了嚴重警告,但是也有業者基於利益考量,對於這樣的評估卻寧願半信半疑。 他們期待泡湯旺季的來到。但是過完這個冬季,之後呢?明年的颱風季節,會不會又重來 一遍?不遷村,怪手的每一鏟,都要納稅人共同埋單。現在搭著重建特別條例的順風車, 廬山長期以來不合法的問題總算有機會解套。 如果依照南投縣政府的評估,將業者搬到 離廬山不遠的春陽台地安置,初步估算下游地區的遷建費用需要八億元。 至於該怎麼補償?社會輿論能不能接受?天平的兩端,就看南投縣政府,如何拿捏。這則 報導,也請大家一起來思考,搬與不搬的兩難。不知道您贊成哪一個選項? -- 這篇文章讓你覺得?════════════════════════╮ by ycat + . .ˇ ˇ ˇˇ || ﹀ ̄▽ ̄ ﹏≦b ︶ ̄y – ̄ 新奇 溫馨 誇張 難過 實用 高興 無聊 生氣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25.249.31 ※ 編輯: a855341 來自: 114.25.249.31 (11/29 18:17)
文章代碼(AID): #1B4aeupB (p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