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站在「十」字路口的公共電視

看板pts作者 (神的孩子)時間16年前 (2008/06/21 00:18),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是淨土還是焦土?站在「十」字路口的公共電視 2008-06-20 中時 今日晚報 【專訪/郭至楨 整理/梁惠明】 你總是抱怨,手上握著遙控器,轉來轉去看起來每一台都差不多,看個新聞台,如果 沒有LOGO和主播的轉換,你還真懷疑是不是同個記者做的同條新聞在各台之間強力播送。 看點不一樣的電視台吧,這台播的是聽不懂的語言,那台播的是看不懂的電影,難道真的曲高一定和寡嗎? 從1998年7月1日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正式成立,並於同日開播,定頻在 有線電視第53頻道,到今天即將屆滿十年,公共電視台在商業收視率和社會價值觀之間擺 蕩,許多滿懷理想抱負的人,試圖努力讓搖擺的幅度減緩,卻碰撞出滿身傷痕。但是這些 都成為成長的軌跡。 十年的歲月,讓學語學步的孩子,長成充滿無限可能的學齡兒童。十歲的公共電視也 像是個向世界伸出觸手的孩子,雖然還不是成熟的個體,卻充滿創新冒險的熱情。從新聞 、生態、戲劇、紀錄片等四個點,公視逐漸連結出豐富的面向。 公共電視的新聞部,在商業新聞台的圍剿追殺之下,漸漸走出自己的角度。不但使用 的語言包括國語、閩南語、手語,以多語的形式來服務不同的社群與族群;更創造公民議 題的平台,讓各種社會議題都有被發表討論的空間。所以公共電視所謂的「收視率」和商 業電視台的定義是不一樣的,商業電視台在追逐收視率的過程,強調商業價值,而公視則 是強調影響力,改變台灣新聞收視上的認知。 另外,公視也發展出「PeoPo 公民新聞」,這是由公民呵護養成的網路媒體,發展過 程很辛苦,和一般綜合型的網路平台不一樣,公視將「PeoPo 公民新聞」定位為運動型平 台,過程中需要不斷的教育使用者。 在生態的面向上,對於台灣這塊美麗的大地,我們的海洋、我們的土地、我們的物種 、我們的環境,金鐘製作人柯金源,用他細膩的觀察,紀錄了這一塊土地的點點滴滴。柯 金源認為,當政府根本不了解這塊土地的時候,制定政策時都會失真。例如做國土規劃, 它是國家與土地發展的藍圖,在做國土規劃時,基本藍圖應該很清楚,但是環境基礎資料 不足的時候,怎麼去制定政策呢?在基礎背景不足,卻貿然制定政策,這時的政策是失真 且失衡的。 柯金源強調,公共電視花了十年,用心呈現這塊土地的真實面向,但公視也面臨外在 挑戰:就是只有一家公視在做,真的太慢,尤其有些媒體太偏向娛樂,但在資訊的正確提 供有缺失,往往公視花了很大心力在做價值觀的調整時,一個比較娛樂性的媒體就會把公 視的努力打消、原來的進步歸零。 而在戲劇的表現方面,公共電視的人生劇展表現相當亮眼。從「大醫院、小醫生」到 「在45度C天空下」,資深導演王小隸為公視打造一系列精緻的戲劇,但是她相當憂心台 灣的戲劇產業現況。 王小隸認為,台灣沒有文化部門,最常聽到的一句話時,就是新的總經理來時,只會 說,「我從來不看電視!」,又說台灣觀眾心靈年齡只有五歲。但是以香港的情況來看, 王小隸感慨的說 :「像梁朝偉、劉德華等人,或大導演,他們都出身於他們電視台培養出 來的,我們有培養什麼人嗎?或開創什麼類型嗎?我覺得,真的應該有人,要坐下來,好 好為台灣這幾年沒有大眾文化,好好思考整理一下。 」 另外,公視長期培養的「紀錄觀點」,也成為扶植台灣紀錄片及導演的重要搖籃,但 是即使如此,也面臨了資源及資金不斷萎縮的困境。「無米樂」的導演顏蘭權、莊益增對 於公視給年輕人嘗試的機會,深表贊同,但卻對於許多來自高層的不確定因素同感無力, 同時紀錄片的亮眼表現,是否能帶動國片市場,兩人同樣不確定。 顏蘭權認為,台灣電影的困境,是因為台灣電影工業已死,沒有死的,只是一些影像 工作者,是一些導演、攝影師、燈光師硬扛住,所以才能誕生幾部比較陽春的作品出來。 在台灣只剩下導演的熱情打不死的情況下,顏蘭權、莊益增兩人又著手開拍新片「家 後」,在其中做了許多嘗試,像是寫實的動畫,希望透過更生動的敘事方式,帶起台灣人 民看待歷史的新態度,為紀錄片和國片打開一扇門,也為動畫另開一扇窗。 這些公視人的打拚努力,也許只是你我生活的一個遙遠的環節,但是,卻默默改寫了 台灣的歷史。換個角度看台灣,不同的希望也許會油然而生。 走過十年路 你看到公視的努力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7.42.137 ※ 編輯: goshian 來自: 203.77.42.137 (06/21 00:19)
文章代碼(AID): #18MzXpDw (p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