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 細說米勒 公視有責任 缺資源 @馮建三

看板pts作者 (亞典波羅)時間16年前 (2008/06/08 13:16), 編輯推噓4(406)
留言10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細說米勒 公視有責任 缺資源 【聯合報╱馮建三/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台北市】 2008.06.08 01:44 am 前往國立歷史博物館,親自經驗「驚豔米勒」之後,想必有更多的人意猶未盡。百 餘年前的米勒,狀似憂鬱地勾勒了法國農民的家私作息與日常工作,他的成就是美 學的,附帶有政治的?他是自然主義者,還是寫實主義者,或者兩者兼具?有人說 他是當年的社會主義者之一,這究竟是負面的虛假指控,還是正向的如實揄揚?也 許還會有更多的好奇,想要一探究竟。 但是誰來解惑?誰給講解?將近百日的畫展,或許有數十萬人得以親臨,駐足於真 跡之前,沈思或者聆聽。另一方面,如果有廣播或電視機構,找定合適的人,在展 覽期間,同步推出相關節目,必然會有更多的國人,無分城鄉,不論年齡與性別, 也不計是否親身前往,都要更能心領神會米勒的故事、成就與意義。 很多人可能想到,公視基金會應該製作這個(或說這類)節目,從而讓藝文的接觸 機會,更為民主化。這個反應很合理,同時也不合理。 合理,因為公視的立台宗旨,確實包括製播米勒之類的優質節目,如同和煦的陽光 與清新的空氣,成為人們的生活環境的一部份。人有這樣的音像環境,就會有更大 的動力,想要前往現場一覽,從而增加相關展覽的入場人數。 這正是藝文欣賞與電視科技,不但不衝突,而且在特定制度設計之下,反而可以是 、應該是具有相輔相成的關係。歐洲國家公共電視發達,藝文賞析活動也相對頻繁 與深入,可作明證之一。就算不談舉世知名的公視BBC或NHK擁有龐大的藝文製作團 隊與樂團,老三台在寡占年代,擁有樂團運作了卅餘年,才先後解散。 不合理,因為定期且不僅藝文節目,也包括定期製播其他娛樂、戲劇、新聞乃至於 教育的優質與雅俗共賞的節目,需要有公共政策,需要有合宜的電視政策,或更正 確地說,需要有將電視當作重要文化之一部份的文化政策。但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 ,我們的文化與電視政策缺席數十年,至今還沒有看到起色,具體反映之一是國人 皆知的預算低落,其中更低落者是政府代表納稅人對於電視的投入:我國是卅九元 新台幣,國人都說市儈的美國與香港是七十與二六九,土耳其與東歐的波蘭及斯洛 伐尼亞依序是七十八、一五四與五三五,近鄰南韓三八九,英國與北歐都超過三千 。 音像在內的台灣文化表現,不如人意已經許久,如同沈痾,我們不需要,也不應該 期待快速地轉向,但設定目標,善加規劃,期以八年,會有脫胎換骨的機會,政治 人物、輿論與社會團體,敬請就此盡心盡力。 【2008/06/08 聯合報】 -- 「所謂歷史,並不是在過去就完全結束了,它將種下日後的種子,終於有一天 開花結果」-----楊威利 《銀河英雄傳說外傳》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3.235.146 ※ 編輯: uus 來自: 203.73.235.146 (06/08 13:16)

06/08 14:57, , 1F
一願公視錢花刀口上,二願公視不隨收視率起舞
06/08 14:57, 1F

06/08 22:37, , 2F
倒是覺得公視的節目,明明花了很多用心和投資在製作上,可是
06/08 22:37, 2F

06/08 22:38, , 3F
在宣傳這塊上明顯薄弱,我想台灣多數人平常根本不會收看公視
06/08 22:38, 3F

06/08 22:39, , 4F
或是知道有什麼節目,反倒是一堆粗枝濫造的偶像劇、政論和談
06/08 22:39, 4F

06/08 22:40, , 5F
話性節目大行其道,實在很可惜...
06/08 22:40, 5F

06/10 16:03, , 6F
沒辦法吧 宣傳要花錢 政府又沒把這當種點哪來資源呢?
06/10 16:03, 6F

06/10 16:03, , 7F
今天聯合報民意論壇有篇公視的文章可以看看
06/10 16:03, 7F

06/14 20:54, , 8F
贊同U大的說法 台灣大多數人沒有看公視的習慣
06/14 20:54, 8F

06/21 19:20, , 9F
其實報紙不願意刊登公視節目訊息 是因為內容不夠火辣
06/21 19:20, 9F

06/21 19:22, , 10F
這是公視節目宣傳無力的地方 買版面的話...應該也沒有預算
06/21 19:22, 10F
文章代碼(AID): #18IsifIV (p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