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書介-再也不怯場消失

看板prozac作者時間12年前 (2011/12/10 19:37), 編輯推噓0(001)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今天逛書店看到的書 翻了一下 內容滿充實的 不是故事類 而是實際的介紹社交恐懼症和治療方法 (可能是有點枯燥但實用的書) - 再也不怯場:克服社交焦慮,接納自己 作者:芭芭拉‧G‧馬克威,葛雷格‧P‧馬克威/著 原文作者:Barbara G. Markway,Gregory P. Markway 譯者:劉育林 出版社:張老師文化 - 貼上博客來網站上的書推文章.. - 鼓起勇氣,尋求協助 「社交焦慮症」的確是一個受到忽視的焦慮症。不要說在國內,即使在本書作者所在的美 國,也是近幾年來才漸漸受到重視。焦慮症包括了恐慌症、強迫症、懼曠症等等的分類, 而社交焦慮症是焦慮症的一種,一般而言,有相當高百分比的人都受到焦慮症的困擾。百 分比數據因統計的時、地與收集資料的不同而異。整體而言,受困擾的人十分普遍,絕非 誇大其詞。 為什麼社交焦慮症是焦慮症中最常見卻不受重視的一種呢?主要的原因是它的徵狀似乎沒 有其他的焦慮症那麼嚴重,而患者又常常避免與人接觸,在近親互動時情況又較不明顯, 患者經常把自己鎖在極度的困擾中,或以其他方式來逃避,令人不能認出後面真正問題是 社交恐懼。例如孩子會因為社交恐懼而拒絕上學、哭鬧,父母可能注意到的是孩子學業上 跟不上別人,或因害羞而沒有朋友,卻不能真正的給予協助,解決孩子的社交恐懼問題。 在成人的世界中,許多人也因為社交焦慮症而發生人際或職業上的困擾,或因此而以酒精 或藥物為自己壯膽或解愁,因而導致酗酒或藥物濫用的問題,而仍然處在痛苦的困境中。 筆者曾陪伴過一位自殺未遂的學生走出社交焦慮症的死蔭幽谷。他是由南部北上就讀的大 學生,由於極度的社交恐懼,到了新的環境,形單影隻不能適應。在宿舍、教室、與同學 接觸時,都極度的緊張焦慮、害怕而全身出冷汗,聲音與四肢顫抖,擔心別人看出自己的 緊張而更緊張,不知如何與人交談,擔心自己的笨拙被恥笑而逃避,以趴在桌上假寐等方 式來面對困境,苦不堪言。在課業中需要小組討論或報告時更是要他的命,後來也真的幾 乎要了他的命。因社交恐懼不能面對課堂、學業不能勝任、困難無人可訴的情況下,他選 擇了自殺一途。幸運的是他自殺未遂後,被送到學生輔導中心,而我以認知行為治療來幫 助他。 一般來說,專業領域中咸認認知行為治療對各種不同的焦慮症是最有效的,有時合併藥物 治療更能加速療效。這位學生幸運的找回自己,得到「新生命」,現在已是教育英才的中 學老師。本書作者以實用而易於瞭解的形式介紹了社交焦慮症,及一部分可自我練習的認 知行為療法。能幫助父母、老師、一般社會人士,甚至專業工作人員,對這被忽視的焦慮 症有些認識,甚至進行一些練習與自我治療,是一本極為值得推薦的書。值得可喜的是, 近年來台灣的媒體與出版界相繼注意到焦慮症這個問題,張老師文化在心理衛生工作的推 廣上也有很大的貢獻,也值得我們敬佩。 在多年的諮商輔導以及醫院的臨床工作中,筆者曾接觸過許多焦慮症案例,他們也都因為 得到適當的治療而有了「新生命」。如果你也身受其害,除了主動積極的自我練習外,要 是需要協助,找個認知行為治療的心理學家也是個不錯的主意;至於藥物部分,還是要尋 求精神科專業醫生的指導,不可自行服藥(但也有人不用藥物也能得到改善,前面提到的 學生就因不願服藥而從未用過藥物治療)。 要知道,很多人都有類似的需要,你能鼓起勇氣尋求協助,就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了。( 文/李天慈、輔仁大學醫學院心理復健系副教授,張老師文化提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12/10 22:17, , 1F
這本我看過,很不錯,推薦!
12/10 22:17, 1F
文章代碼(AID): #1EuqIAdo (proz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