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轉貼-別讓淚水白流消失

看板prozac作者時間12年前 (2011/12/10 19:25),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本來是想查查alexithymia這個詞 東查西查 就變花精推廣(?) = http://www.mingpaohealth.com/cfm/health3.cfm?File=20100427/emotion/vna1.txt 別讓淚水白流 文章日期:2010年4月27日 【明報專訊】哭有益! 眼淚能沖淡傷感,疏導情緒,甚至建起溝通的橋樑。 但,哭也有害! 沉溺哭泣的人,像跳線黑膠碟,陷於問題中,重複重複再重複,久久未能跳出去以新角度 思考解決方法,眼淚也算白流了。 很難對一個哭泣中的人置之不理。 剛出生的嬰兒不懂說話,哭泣便是他們與爸媽溝通的「語言」,表達自己的需要(肚餓或 生病),喚起他們的注意——試問有多少父母不去理會哭泣的孩子呢?養和醫院臨脇心理 學家李永浩說,大人的種種回應,無論是抱起來呵護,更換尿片或餵食,都使嬰兒漸漸建 立對親人的信任、依戀和安全感,長大後能邁出探索世界的腳步,伸出建立人際關係的手 。 哭有益 助接受現實 成人動輒哭泣很少見,然而一旦哭起來,旁人總會禁不住上前安慰——縱然不能替當事人 分憂,但也會送上一句半句安慰的說話。因此,心理學家認為,哭泣的功能或許就是吸引 別人的關心及同情,是與人建立聯繫的橋樑。 然而成人世界中,在別人面前哭泣或多或少是禁忌,但壓抑覑也不是好事,因為——哭有 益。李永浩指出,遇上親人離世,心裏痛苦,哭泣令人「接觸」傷心這種感覺,接受親人 「真的離去了」的事實,並過渡至重新認定未來生活的階段,否則當事人會沉溺於「為什 麼拋下我」的想法,難以回復正常的生活軌道。 不懂哭 轉化成痛症 不懂得哭還會產生其他問題。有些人出現一種叫「述情障礙」(alexithymia)的性格, 他們感覺不到自己的喜怒哀樂,更不用說哭泣了。由於情緒不能疏導,於是轉而以身體不 適來表達。一些遇過交通意外的人,事後查不出受傷的地方,但整天感到痛楚,固然可能 是患上了創傷後壓力症(簡稱PTSD),可是,交通意外後不是人人都會患上此症——若情 緒向來鮮少表達,長期積弱,身體便趁機以不同的痛症代為疏導。 經常哭 像唱片跳線 另一個極端,則是經常以哭泣來發泄,一心以為「我哭過就好」,沒有從根本去解決問題 ;有些人則在接受心理治療時,往往在談到同一個問題時都哭,李永浩說,情有如黑膠 唱片經常在同一位置跳線般,當事人只會沉溺在問題中,未能跳出去以新的角度思考解決 方法。 其實哭泣不是醜事,就算對成人來說也然,它能疏導哀傷的情緒,但不能停留在以哭發泄 的死胡同,哭過後,總要振作精神,跨過眼前的難關,向新的一天進發。 文﹕姜素婷 小模特兒:余亮森(相片由家長提供) 編輯﹕黃敬安 = http://www.mingpaohealth.com/cfm/health3.cfm?File=20060106/emotion/vrb1.txt 心靈探索﹕藥物+心理治療 緩解創傷後壓力症 文章日期:2006年1月6日 【明報專訊】上期談到創傷後壓力症的徵狀。然而,不是每個經歷創傷的人都會產生困擾 ,甚至患上創傷後壓力症。 據美國的資料顯示,面對創傷後發展至創傷後壓力症的約佔兩成半,其中以性侵犯受害者 的比例最高。約8%成人在一生中曾患上創傷後壓力症。 研究指出,如創傷事件對人身安全構成嚴重威脅,與創傷事件的距離接近,創傷後個人的 心理反應較極端和劇烈,個人於創傷前的情緒狀欠佳,以及以往曾經有創傷經歷等,都 是引發創傷後壓力症的高危因素。 近年有關大腦的研究發現,創傷後壓力症患者的海馬體有異於常人,而海馬體對人類的情 緒和記憶表現十分重要,故推論重大的創傷壓力影響了患者的記憶系統,使之出現記憶混 亂和創傷事件不由自主地經常在腦海中閃現。另外,患者體內一些幫助處理壓力的荷爾蒙 亦較常人為異,這或許會使患者的情緒系統變得較脆弱,做成過分警戒、情緒不穩等狀 。 面對而非逃避 要治療創傷後壓力症,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為目前較有效的方法。藥物治療有助平復患者 的緊張、抑鬱情緒,並有助睡眠。而常用的心理治療方法包括呈現治療(Exposure Therapy)和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患者經歷創傷時,因事 件之突如其來和對個人身心帶來的嚴重威嚇,使他們來不及「消化」這些負面情緒,形成 「情緒消化不良」,並衍生各樣逃避行為試圖讓自己好過一點。可惜,愈是逃避,這些負 面情緒愈是根深柢固,對患者的影響亦日益加劇。而藉有系統的心理治療,可讓患者在一 安全的環境下重新整理和消化事件對其帶來的情緒和思想上的衝擊,並學習如何有效地放 鬆自己,好好面對和處理負面情緒而非逃避,真正由事件中復元過來﹗ 文﹕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系 臨床及健康心理學中心 查詢﹕2609 6501 clinical@psy.cuhk.edu.hk = http://ardenwong.com/blog/?p=279 花藥治療心靈創傷 香港人雖非親身四川大地震,但看著24小時不停的電視新聞畫面,也有出現了「創傷後症 候群」,這裡介紹一些簡單的處理方法。 創傷後壓力症,最常見的表現,是惡夢連連,災難常現腦海或夢境,精神容易受驚、焦慮 、抑鬱,變得悲觀,感到無助;不欲參與社交活動,離群獨處;生理上會心悸、手震、冒 汗、尿頻、食慾欠佳、失眠等。嚴重者,可以延續多年或甚至數十年。 花藥始源自英國貝曲醫生(Dr Edward Bach, 1886-1936),採取野外鮮花,浸潤清泉水中 ,放在太陽光下照曬數小時,擷取植物的療癒信息能量,是天然的心靈療方。以下是較常 用於創作傷後壓力症的一些花藥: 聖星百合:憂傷 西洋栗:心痛、絕望,似活在黑暗,揪心得不知怎活下去 荊豆: 沮喪,被動接受援助,但內心已沒有盼望 野薔薇:冷淡、沒感覺、放棄 (太痛,只好冷然地活) 白栗:畫面不斷盤旋腦海中,難以停止 忍冬:思念親人,記掛以往美好日子 石楠:孤單,無援、寂寞,要不停的說話 紅栗:過度為所愛、所關懷的擔憂 橡木:過度忘我地為人服務 橄欖:身心疲勞,但睡眠也未能充電)巖薔薇:強烈驚嚇,惶恐失措 火燒楊:總是憂心著有甚麼事情會再發生似的 冬青:憤怒、怨恨 (那些豆腐渣工程,害人無數!) 服用花藥的方法很簡單,可以選取適合當下情緒的花藥,不超過六種為佳,調配一起,每 天四次,每次四滴,連服一至兩星期為一療程, 訂購花藥。或者,也可以諮詢花藥治療 師為你作處方。 = 花精療法 bach是一個叫愛德華.巴契的花療法牌子 bach利用太陽法,煮沸法兩種方法, 發明出將花香精移轉到泉水中, 為了能長久保存,在當中加入白蘭地,再放到小瓶的方法 這種香精稱為"花療法", 全部有38種,再加上由五種香精調製成的救助療法(rescue remedy) 全部共39種 使用方法就是 在30ml的小杯中,滴4滴原液,再以未加二氧化碳的礦泉水稀釋 再滴4滴在小湯匙裏,在早晨起床或睡覺前含在嘴裏, 一天最少喝4次,在口中含一會兒再吞下, 想像[光進入到體內,自己所有的苦悶和不快都被排出體外的樣子] 以上.摘自香氣襲人--自然芳香療法一書(取自台大椰林pelapela版友) = 訂購花藥(花精) 茉莉斯卡 http://www.moriska.com.tw/ Muller http://www.friends-shop.com/ = 花藥治療(花精門診) 李穎哲醫師 (02) 2366-1235 李穎哲中醫診所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97-2號2F 1. 健保門診(5分鐘左右):不到1000元。含簡短諮商、敷貼、治療瓶。 2. 預約門診(30分鐘以上):3000元。詳細諮商+敷貼+治療瓶 李泓斌醫師 (02) 2555-7585 泓斌中醫診所 台北市錦西街53巷10號 預約門診:初診1800元(30-40分鐘)複診1200元(20-30分鐘) 含詳細諮商、敷貼、治療瓶、彩光針灸、EFT情緒釋放、HRV自律神經儀分析 何逸遷醫師 (02) 2706-0216 東西診所 台北市敦化南路一段259號2樓 預約門診:初診3000元(約1小時)複診1500元(時間不詳) 診療流程待補充 崔玖醫師 (02) 2721-8056 新圓山診所 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69之4號5樓 預約門診:5000元(診療時間&流程待補充,價格為2005年之資料) 以上為2006年的資訊 -- 世界上沒有神奇療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12/10 22:17, , 1F
謝謝分享!
12/10 22:17, 1F
文章代碼(AID): #1Euq6QtN (proz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