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 躁鬱症經驗談(九):康復之路消失

看板prozac作者時間13年前 (2011/02/11 21:17), 編輯推噓12(12013)
留言25則, 1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續上文) 在躁症發作,住院的那段期間, 是一位年輕的住院醫師替我治療。 一直到現在,他都是我的主治醫師。 在當時,我根本就像是瘋了, 爸媽甚至考慮要帶我入住玉里的一間精神病院。 就在他們心力交瘁,陷入絕望之時, 這位醫師給爸媽打了一劑定心針。 他很肯定地說:「你女兒只是躁症發作,沒有瘋掉, 我一定可以把她治好。」 最後證明,他真的把我治好了。 在我看過的這麼多醫師當中, 其中不乏台南著名的精神科醫師, 而這位年輕醫師,不過是醫院裡最小牌的一位。 沒有護士幫忙,叫號、列印等都由他自己來。 他講話很親切,容易相處, 而且字都寫得相當工整(不過這好像不是重點)。 如果爸爸在場,他會聽完我的描述後, 要求我先出去一下,然後私下跟爸爸說明我的狀況, 以及他會如何治療、為何用這款藥、 使用時該注意的事項等等。 大醫院裡的小醫師,似乎很不起眼, 但對我們家人來說,卻像救命恩人一般。 他利用住院之便,讓我試了幾款藥, 最後確定其中兩款搭配起來效果最好。 這兩種藥物,我吃到現在,沒有明顯副作用, 真要說的話,我目前發胖,可能跟帝拔癲有關, 不過,躁症的藥本來就容易致胖, 醫師也說,副作用會漸趨緩和, 如果能多運動,還是可以瘦得下來。 尋找了各種各樣的非正式醫療後, 繞了一圈,最終仍是回到了專業治療。 之前總是無法接受可能服藥一輩子的事實, 所以排拒醫師建議,自行停藥。 然而,回顧那兩次停藥,結局都非常之差, 或許應該要重新檢視自己就醫的心態, 從原本的不信任,修正到至少可以去嘗試看看。 精神醫學之複雜, 病人本身知道的,大概不會比醫師多。 他們會提出某種建議, 一定是參考了許多醫學書籍及最新期刊論文; 既然是醫師,講出來的話就不能無憑無據, 然而,在做診斷時, 總不可能列出所有的參考資料來說服病人。 當醫師做一個判斷時,他背後所下過的功夫, 並不是我們能想像得到的。 雖然藥物治療有很多缺點, 像是副作用不舒服、或每天得按時吃等等, 而且有時候試了好幾種藥都不見效, 但這就好比減肥, 有些人使用這種方式,有些人使用那種方式, 有些人說這個方法有效,有些人說那個方法有效, 有的方法會遭受抨擊,有的方法可以速成卻不能持久。 無論如何,少吃多動才是最有效的辦法, 因為那是基本原則,很少有人違背這項原則還瘦得下來, 就算是抽脂、胃繞道手術這種速成法, 還是會有一堆副作用。 減了老半天,到了停滯期, 看到體重都停在那邊,真的很叫人洩氣。 好不容易瘦下來,又為了要維持身材, 還得建立起好習慣,貫徹始終,才不會又胖回去。 服藥也是,起初會很辛苦, 如果沒效果,多少都會想停下來。 又或者,當自己覺得狀況改善時, 也會想自行停藥, 可是這樣後果會如何, 還是得由自己承擔。 我跟家人一路走來,跌跌撞撞, 往往是一臉茫然, 不知道該走哪個方向、該聽誰的話。 若不是因緣至此, 也無法遇見現在的這位好醫師吧。 目前的情況非常好, 跟過去幾年的心情截然不同, 不會陰晴不定,不會經受不起別人一句話, 也不會莫名其妙地憂鬱起來。 之前都以為自己什麼興趣也沒了, 現在又變回從前那個好奇心旺盛的我, 日子過得很有朝氣, 唸唸書、上上網,一天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 不像生病的時候,過一小時都像過一個月一樣。 脫離了生病的那幾年, 我才發現真實的自己,跟生病時有多大的差別。 最近聽我一位阿姨說, 她曾有一段時間患有憂鬱症, 那個時候,每天都無精打采,什麼也不想做, 明明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 卻往往讓她感到很焦慮、很緊張、往不好的地方想。 服藥治療後,已經完全康復, 跟生病時倦怠的樣子大不相同。 我想把這所有的過程記錄下來, 主要是想鼓勵自己, 未來若是有發病,一定要記得生病不是永久的。 至少對我這種雙極性情感障礙的患者而言, 不管是到了哪一極,都不會持續很久。 只不過我的復發機率比單極性患者高, 所以已經做好可能復發的心理準備。 這段路很辛苦, 在十九至二十五歲中間這段大好年華, 我沒有機會參加一堆活動、搞社團、跟同學出去遊玩, 從國立大學轉到屬於後段的私立大學,也還沒唸畢業, 聽起來似乎失去很多。 但這段過程中,我也學到很多, 不像沒生病前那付年輕氣盛、不可一世的樣子, 行事上變得比較沉穩持重,也比較細心。 爸爸大概是改變最大的人, 原本脾氣不好,又很少跟兒女閒聊, 現在卻常常陪我聊天,跟兒子的關係也比以前好多了。 若不是我發病的關係,他可能一輩子都不會接受宗教, 更不會花時間去鑽研佛法,以此為樂。 媽媽說,過去她都很羨慕別人有自己的宗教, 沒想到現在她也有一個信仰支柱了。 這一切可以說是因禍得福。 人的一生中,很難說會碰上怎樣的遭遇, 但如果能努力撐過, 那麼,最後的結果,不是得到,就是學到。 ======== 每個病人的狀況不一樣, 也許病程有相似的地方, 但因為環境不同,個人特質不同, 感受當然也不可能雷同。 我在批踢踢prozac板發表的文章,僅供參考, 如有任何問題,請寄站內信,謝謝:) 祝福大家都能安然度過這場風雨, 一起加油! 貓音 (全文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02/11 21:19, , 1F
感動...推!你有遇到好的醫生!棒!
02/11 21:19, 1F

02/11 21:22, , 2F
瘋的定義是什麼呢?我的醫生對我說過我快瘋了
02/11 21:22, 2F

02/11 21:24, , 3F
推!! 妳真的很棒!!
02/11 21:24, 3F

02/11 21:25, , 4F
感謝L大分享
02/11 21:25, 4F

02/11 21:27, , 5F
另外想請問l大的父親改個性是在l大病情改善之前還是之後呢
02/11 21:27, 5F

02/11 21:29, , 6F
如果不方便回答沒關係^^;;
02/11 21:29, 6F

02/11 21:31, , 7F
我會這樣問是因為 其實有很多病人生病是因為受到父母情緒
02/11 21:31, 7F

02/11 21:32, , 8F
拉扯 l大病情有改善 會不會是因為父親有改個性的關係呢/
02/11 21:32, 8F

02/11 21:32, , 9F
如果說是在病情改善之後父親才改個性 那這樣就可以排除這
02/11 21:32, 9F

02/11 21:33, , 10F
個可能性 但是反過來說如果有可能的話 那要小心一種情況
02/11 21:33, 10F

02/11 21:34, , 11F
萬一之後對方又出現脾氣不好的情況 是否會因此受影響等等
02/11 21:34, 11F

02/11 21:35, , 12F
當然誠心希望L大是完全康復 而非父親改個性的關係...
02/11 21:35, 12F

02/11 21:47, , 13F
我喜歡看你的文章
02/11 21:47, 13F

02/11 22:19, , 14F
回i大,是在照顧的過程中漸漸改變的,可能也跟學佛有關:)
02/11 22:19, 14F

02/11 22:23, , 15F
謝謝板友們閱讀這幾篇落落長的文章:D
02/11 22:23, 15F

02/11 22:30, , 16F
你寫得很好 文筆跟思路都很清楚 我相信你現在恢復得很棒
02/11 22:30, 16F

02/11 22:31, , 17F
謝謝你的分享跟回答:D
02/11 22:31, 17F

02/12 01:41, , 18F
再一次感謝妳分享 人最難的就是對自己誠實後的第一步
02/12 01:41, 18F

02/12 01:43, , 19F
定時服藥,找出適合的藥物搭配...真的都很重要也會有效
02/12 01:43, 19F

02/12 01:43, , 20F
最後 還是推薦一本書"躁鬱之心"(老梗了啊)給需要的朋友
02/12 01:43, 20F

02/12 01:47, , 21F
感動推!
02/12 01:47, 21F

02/12 05:12, , 22F
大推大推!!!
02/12 05:12, 22F

02/12 11:09, , 23F
謝謝分享:>
02/12 11:09, 23F

02/12 21:37, , 24F
好文推! >o<
02/12 21:37, 24F

05/03 05:26, , 25F
超大推 另推躁鬱之心:)
05/03 05:26, 25F
文章代碼(AID): #1DLJRMzU (proz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