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108後醫320+ 少題庫重記憶懶人唸法分享

看板post-b.test作者 (席得)時間5年前 (2019/07/11 23:01), 5年前編輯推噓1(101)
留言2則, 2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1/1
(幫強者我朋友代Po~Ya) 108後醫320+ 少題庫重記憶懶人唸法分享 準備時間: 2年 (1)第一年成績: 224.25 (口試門檻: 238.5) (2)第二年成績: 323.75 (口試門檻: 257.75) ---------------- 口試成績: 32.6 【用書介紹】 物理得分: 58.75 / 75 用書 (1) 林立言物理講義 (2) Holliday 題庫 (3) 林立言物理模考營 化學得分: 65 / 75 用書 (1) 潘奕化學講義 (2) 高進題庫班講義 生物得分: 62.5 / 75 用書 (1) 沈浩生物講義 (2) 沈浩題庫班講義 (3) 曾正生物講義 生化得分: 70 / 75 用書 (1) 葉仲生化講義 (2) Lehninger 7th 題庫 英文得分: 67.5 / 100 - 英文選擇: 43 / 80 - 英文作文: 14.5 / 20 - 英檢: 10 用書 張文忠《字根辭典》 張文忠《英文精華》 張文忠《閱讀測驗》 張文忠《格林法則》 張文忠《作文講義》 【準備策略】 物理 (58.75 / 75) 林立言老師物理講義算3遍,每周小考卷認真寫,Holliday寫完一次,考前7周訓練自 己在物理模考營100分鐘內寫完90題物理考題,然後上場。 物理重視速度,秘訣在於背數字,例如將 e^(-1)=0.37, 1/Eo=1.1*10^11, sin(50度)=0. 7 7 之類的背起來,運算將得心應手。 此科是五科中最需要刷講義和寫題庫的科目,所以老師發的考卷、Holliday題庫和講 義都認真算。事實證明立言老師發的已經很夠用。 化學 (65 / 75) 潘奕老師化學講義算2遍,寫潘奕老師發的題目(混雜Zumdahl和其他版本的題庫)。高 進老師題庫班講義算1遍。潘奕老師講義附有考古題,考前就用另外刷考古題了。 我把化學科當成生物生化在背,因為運算少,應付108考題蠻順手。提升化學速度的方法 同物理,就是記數字,例如Hg=200, ln273=5.6, B電負度=2.0之類的。 生物 (62.5 / 75) 沈浩老師生物講義讀2遍;題庫班、總複習班的小整理背熟。考前一個月開始背熟曾 正講義。沈浩講義排版雜亂卻有極度充實的內容;曾正講義資料少缺乏補充卻簡單扼要、 句句重點。兩個老師可以互補,所以我從同學那裏借建國講義來唸。 對我而言,生物知識量太大,所以集中火力在記憶上面,考前看完沈浩背完曾正,上 場!雖然108生物考題庫,但未必要靠真的練過題庫才能拿高分,靠記憶也能拿到一定分 數。 生化 (70 / 75) 葉仲講義讀3遍;題庫班和總複習班的額外補充背熟。雖然沒寫完Lehninger題庫,也 沒時間碰考古,把上課教的東西背熟也能拿高分。 英文 (英文選擇 43/80 ; 英文作文 14.5/20) 張文忠字根辭典背2遍;英文精華看1遍;格林法則看1遍。英文作文課好好跟,老師 派的作業都要寫,每周應該可寫1-2篇作文。 考前背單字和背作文。文忠老師作文課好好跟,作文成績應該可以不錯。 選擇題分數扣閱測很重,我也很多錯在閱測。因此建議學弟妹可加強閱讀測驗。若將 文忠老師發的《閱讀測驗》和《解析閱讀》寫一寫,選擇題分數應可好看一點。 【總結】 少題庫重記憶懶人唸法是放棄大量題庫,集中火力在背誦講義內容的讀法。優點在於 只要上課好好跟,課後將講義內容熟記,不用花太多力氣K題庫,手邊的書會少一點,生 活也比較單純。缺點是要用這讀法,上課「絕對」要好好跟,不可以打瞌睡、不可遲到早 退、更不用說缺課。如果發現自己都記不起來,會挫折沒安全感。甚至,課後還得常常和 同學討論,來確認自己有沒有記熟。 結論是沒有必勝讀法,學弟妹要看自己個性,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喔!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30.71.14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ost-b.test/M.1562857295.A.5B3.html

07/11 23:12, 5年前 , 1F
謝分享
07/11 23:12, 1F
※ 編輯: jasmineapple (61.230.71.145 臺灣), 07/11/2019 23:25:01

07/12 00:00, 5年前 , 2F
同學都太強了
07/12 00:00, 2F
※ 編輯: jasmineapple (223.137.114.255 臺灣), 07/12/2019 11:53:31 ※ 編輯: jasmineapple (223.136.98.163 臺灣), 07/12/2019 18:39:18
文章代碼(AID): #1T9qzFMp (post-b.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