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開始覺得年輕人喜歡的歌都很難聽嗎?

看板popmusic作者 (外面的世界)時間3周前 (2024/05/09 17:29), 編輯推噓5(5014)
留言19則, 3人參與, 3周前最新討論串1/1
https://h9856.gameqb.net/old-music/ 吹著魔笛的浮士德 開始覺得年輕人喜歡的歌都很難聽嗎?這可能不是錯覺,而是你變老了 根據 DANIEL PARRIS 整理了多項統計資料後得出的調查報告顯示,在 13 到 16 歲的階 段所聆聽的音樂,對於我們的音樂喜好及品味的影響是終身的,而對新類型音樂的接受程 度在 24 歲達到巔峰,在那之後就逐漸往下,直到 31 歲以後,人們對於音樂喜好的探索 則會開始停滯。 When Do We Stop Finding New Music? A Statistical Analysis https://www.statsignificant.com/p/when-do-we-stop-finding-new-music Daniel Paris 表示,所謂的 Open Ear 是指個人聆聽和評估不同聲音與音樂風格的渴望 和能力。據研究指出,青少年往往有著更高程度的開放性,更願意探索和欣賞不同的音樂 流派。而在這個階段的聲音探索旅程中,音樂被包裹在青春的情感和自我認同的形成過程 裡,因此,青幼年時期所聽的歌曲對我們一生的音樂品味確實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紐約時報》分析 Spotify 數據後所做成的報告表示,用戶最常重複播放的歌曲,通常 來自他們 10 多歲時候喜歡聽的歌曲,尤其是 13 到 16 歲時聽過的音樂。 https://h9856.gameqb.net/wp-content/uploads/02_m.jpg
另外,調查公司 YouGov 做過一項「哪個年代的音樂最出色?」的市調。結果顯示, 90 年代後期至 2000 年代出生的 Z 世代,最多人選擇「2010 年代」的歌曲。 80 年代至 90 年代出生的千禧世代,最多人選「90 年代」的歌曲, 65 年至 70 年代出生的 X 世代,最多人選「80 年代」的曲目, 而 46 年至 64 年出生的嬰兒潮世代,最多人選「70 年代」。 至於 1928 年至 1945 年出生的沉默世代,最多人選擇「1950 年代以前」的歌曲 從這些結果可看出,不同世代的人都認為「自己年輕時代的音樂最優秀」https://h9856.gameqb.net/wp-content/uploads/03_m.jpg
Daniel Paris指出,歸根結底,這種基於青春期所接觸的媒體而奠基的文化偏好受制於代 際相對主義,而且跨世代存在著。 他認為特別的是,13 歲時的自我如此強烈地定義了自己一生的藝術品味,然而在這個年 紀,我們不能開車,不能投票,不能喝酒,不能納稅,但是我們卻已經足夠成熟到可以培 養長久的音樂喜好傾向。 而串流媒體 Deezer 的調查也發現,人們探索新音樂的能力會在 24 歲達到高峰,之後就 會逐漸下降,漸漸無法跟上流行的趨勢。 許多 30 多歲的受訪者表示,到了 30 歲以後他們探索新音樂的能力開始大幅度衰退, Deezer 做出的結論是:「31 歲是音樂品味開始停滯的年紀。」 工程師 Ajay Kalia 分析了 Spotify 的數據,探討使用者的音樂品味隨著年齡漸漸遠離 主流音樂的狀況。 他的統計圖顯示,中心區域代表較符合主流音樂,而外圍則是非主流。從圖中可見,10 多歲的時候時人們喜歡流行歌曲,但隨著年紀增長,音樂品味就越遠離主流https://h9856.gameqb.net/wp-content/uploads/04_m.jpg
此外,其他調查也發現 30 歲後聽非主流音樂的機會變得更多,而在串流播放的過程中, 也會降低接觸到新歌手的頻率。 從上圖可見,25 到 34 歲是一個分界點,這個年齡範圍之後,人們所聽的歌曲就會漸漸 集中在幾位歌手的曲目上。 而根據 Spotify 的數據也可以發現一個特別的現象,比起獨居老人,身為父母的人在音 樂的喜好方面會更加容易偏離主流音樂。 根據上述的調查結果,Deezer 認為導致音樂品味停滯的主因有三個: 1. 選擇太多,反而使人目眩神迷,不知從何選起。 2. 工作忙碌,根本沒空聽音樂 3. 照顧家庭就忙翻了,沒有空閒欣賞音樂。 Paris 表示自己在閱讀完這些數據後感到深受打擊與挫折,他已經 31 歲,即將成為音樂 化石,他在讀完資料以後回頭檢視自己聆聽音樂的習慣,最後驚覺自己聽了 1,000 次 James Blunt 的《You’re Beautiful》,他開始害怕自己會陷入音樂的困境,最後滿足 於被 AI DJ 不斷透過年輕時喜愛的曲目來安撫自己。 而根據另一項針對 25 萬人做出的調查指出: 1. 儘管成年人仍然認為音樂很重要,但音樂的重要性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 2. 年輕人聽音樂的次數明顯多於中年人。 3. 年輕人在各種各樣的場域聽歌,而成年人主要在私人環境中聽音樂。 Paris 在文末做出了結論:「停滯並非必然的,只要付出時間和精力,還是可以改變的。 」 順道一提, Paris 最後表示,如果將「37%法則」套用到這種停滯現象的話,會發現有趣 的巧合。 以美國人的平均壽命是 80 歲,如果將這個數字乘以 37%,會得到 30 歲的結果,而前面 的各項調查報告也都指出,我們的音樂探索行為與品味會在 30 歲左右開始停滯。 那麼這種粗略的法則或許可以有兩種解釋方法: 1.這個數字一點意義都沒有,這只是個糢糊的法則,可能不適用於這個情況,這只是一種隨 機中產生的秩序而已。 2.30 歲是人生最佳的停滯時機,我們花了 30 年的時間探索音樂,而當採樣已經足夠豐富 ,那麼就達到了最佳的停滯甜蜜點,對於歌手與曲目的播放內容已經感到滿足。」 Paris 最後寫道:「隨著年紀增長,我們就越難以探索與接受新的音樂。這是一種現象, 而不是缺陷,喜歡自己喜歡的東西,本質上並沒有什麼錯。」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28.156.6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opmusic/M.1715246962.A.C22.html

05/10 12:29, 3周前 , 1F
7年級生的我依舊覺得有唱功有靈魂、編曲單純旋律偏工
05/10 12:29, 1F

05/10 12:30, 3周前 , 2F
整、且共感能力很強的歌曲依舊最好聽 EX: 真實、
05/10 12:30, 2F

05/10 12:32, 3周前 , 3F
天黑黑、無底洞...等等等
05/10 12:32, 3F

05/10 12:32, 3周前 , 4F
T_T
05/10 12:32, 4F

05/10 12:32, 3周前 , 5F
真的很希望能再出一首真實風格的大編制情歌
05/10 12:32, 5F

05/10 12:34, 3周前 , 6F
現在歌手們可能都在玩自己的音樂、傾訴自己的想法
05/10 12:34, 6F

05/10 12:35, 3周前 , 7F
對於讓大眾能夠共情共鳴的、情緒發洩的需求已經漸漸
05/10 12:35, 7F

05/10 12:35, 3周前 , 8F
退到其次了,我想這也是常常有人說以前歌比較好聽的
05/10 12:35, 8F

05/10 12:36, 3周前 , 9F
原因之一吧
05/10 12:36, 9F

05/10 22:23, 3周前 , 10F
歌詞還是要能打動人,現在有些太無厘頭無意義過於白話
05/10 22:23, 10F

05/10 22:23, 3周前 , 11F
,但或許年輕一輩喜歡
05/10 22:23, 11F

05/10 22:39, 3周前 , 12F
抒情歌才容易成為經典,傳唱度也較高
05/10 22:39, 12F

05/10 22:59, 3周前 , 13F
比較近期的情歌,像可樂、鯨落、別來有恙都是情感很豐
05/10 22:59, 13F

05/10 22:59, 3周前 , 14F
富,好聽且非常吸引人
05/10 22:59, 14F

05/10 23:21, 3周前 , 15F
感謝J大的分享~也應該是我聽的不夠多啦~畢竟現在音
05/10 23:21, 15F

05/10 23:22, 3周前 , 16F
樂市場跟媒體傳播真的太分眾了,但對於現在音樂市場
05/10 23:22, 16F

05/10 23:23, 3周前 , 17F
百花齊放我還是樂見其成,只是還是忍不住會想,如果
05/10 23:23, 17F

05/10 23:23, 3周前 , 18F
把一切編曲、特效、樂器通通拔掉只剩歌手站在舞台上
05/10 23:23, 18F

05/10 23:24, 3周前 , 19F
還有多少歌手是能用清唱感動人的??
05/10 23:24, 19F
文章代碼(AID): #1cF9TomY (popmu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