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誠摯希望收錄精華區的ㄧ篇文

看板popmusic作者 (老佣)時間9年前 (2015/05/14 21:33), 9年前編輯推噓7(709)
留言16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讓我很有共鳴的ㄧ篇文章(跪著讀) 也很感恩我有經歷了實體唱片最盛放的年代 確確實實體驗過很多張精彩的聲音故事集 有時閒暇之餘,拿著ㄧ張多年前買的到現在依舊喜愛的專輯在手上,腦袋就可以浮現當時 聽這張唱片時的心情和當年的生活瑣事,那種超然歷久增值的無形價值,已經不只是幾百 元而已了 =======分隔線======= 【專輯將死?不是你沒空聽而是你無法專心】 今年三月,歌手萬芳發行了她的新專輯《一半。萬芳的小劇場》。當我初聽這張專輯,發 現它只有五首歌時,腦袋遂自動將之歸類為「迷你專輯」。然而,在與萬芳訪問的過程中 ,她否定掉了這種分類;她覺得,如果這段故事用五首歌就能說完,為什麼一定要擴充到 十首歌才能稱作專輯呢? 的確阿,十首歌,一個小時,構成一張專輯的「概念」也是被發明出來的。在只有 78 轉 唱片的時代,一面三分鐘就播完,即使平克佛洛伊德有野心,也不可能做出長篇史詩級的 唱片吧?而現在回頭聽許多老藍調與爵士樂,也幾乎都是四散的單曲,我們能蒐集到的他 們的「專輯」,事實上只能說是精選或經典歌單了。 而時至今日,「專輯」似乎又漸漸失去意義,歌單時代反而到來。只是這次的轉變期,並 不是由音樂人發起的,反而是聽眾。在過去,因為錄音載體的內容擴充,音樂人得以開始 嘗試寫下錄下曲式連貫、有核心故事的概念專輯,聽眾也漸漸養成了聆聽長篇的文化。可 隨著網路興起,下載與串流的延續,數位時代的聽眾漸漸喪失了聆聽長篇的能力。即使是 音樂人作了一張首尾連貫,一氣呵成的專輯,傳到聽眾耳裡時,也多半被剁碎了。 聽不完一張專輯是因為我們是「沒空」,還是因為「無法專心」? 你上次聽完一張專輯,不中斷、專心且不做其他任何事情是什麼時候? 數位時代的年輕聽眾真的不太聽專輯了。衛報在 2013 年就曾質疑過專輯的死亡,文中提 到大家對「單曲的興致比較高,係因為大家根本沒空坐下來聽一張超過一小時的專輯。」 近日謬思樂隊(Muse)的主唱馬修貝勒米(Matthew Bellamy)也表示,iTunes 與串流音 樂讓專輯幾乎失去了意義。或許你問問現在的國高中生,影響你最多的專輯是哪一張,他 們未必全部都能答的出來...。 而回到開頭,萬芳的新專輯為什麼只收五首歌?除了故事已經說完,也有一部分是因為, 她可惜用心錄製的十首歌,往往只有那兩三首會被聽到、被記得。她覺得,也許上半年五 首,下半年五首,這樣所有歌就都能被聽進去了吧? 有許有人會說,一張流行音樂專輯往往會有主打與非主打之分,本就很難每首歌都突出。 可好歹以前你得買專輯,會照順序一首首聽完後過濾出心中所愛,花時間與專心去與之相 處。今天則是上網發現熱門單曲,你立刻就能到 Youtube 上聽聽,可能還會去 iTunes上 下載那麼一首,或到 Spotify 或 KKbox 上把那一首歌丟到最愛清單中,而本來的專輯名 字大概未曾識得,其他歌或許一首也不知道,更遑論曲目順序了。 所以,我總認為,數位時代聽眾擁有的,只不過是一大張叫做「Youtube」、「Spotify」 或「KKBox」的精選合輯罷了。它們在各種媒介載具上無孔不入,在你聽首歌時,還會推 薦你另一首歌,誘你分心。所以衛報提到的原因並不準確,大家並不是「沒空」,而是「 無法專心」而「失了耐心」。 為什麼要聽專輯? 一張「有故事的專輯」若沒被專心聆聽,是不會發揮力量的。它得靠你定下心來與它對話 相處,和讀書的狀態很接近。可惜聽音樂不僅沒有電影院這樣逼你坐定的黑暗環境,現在 還幾乎透過手機、電腦,這些多功能,會讓人分心的媒介與你接觸。這或許這也是現場演 出還存在著吸引力的原因,透過舞台、燈光、投影效果,它至少能逼你專心台上發生的( 無法再現的)事情,讓你願意花錢,即使票價比一張專輯貴上三倍。 我指的「有故事的專輯」不僅僅是《月之陰暗面》或《菊花夜行軍》這樣的概念專輯(Co ncept Album),許多上好的專輯都值得你如此對待:瓊妮蜜雪兒的《Blue》、巴布狄倫 的《Blood On the Tracks》、R.E.M 的《Automatic for the People》、Pulp 的《This Is Hardcore》......,舉也舉不完。當然,那些華語流行唱見的 R&B、鄉村、搖滾、爵 士、電音、嘻哈大混種的「天才」歌手專輯不在此列,也的確有越來越多的專輯徒具表象 ,空氣比實料還多。 如今,「又不是每首歌都好聽,幹嘛花錢買一整張。」這類說法能成立並被接受,一方面 正是製作方便宜行事,用主打兩首搭爛歌八首所種下的報應;另一方面,也是大家沒耐心 聽專輯,渴望短小易消化的單曲,作最快刺激的證明。而前者現在更賤了,他們順著大家 的沒耐心,不僅不必認真做十首好歌的唱片,反倒學會製作大包裝附加贈品,與無限改版 外帶寫真集的實體誘人購買,讓認真做專輯的人,為求架上曝光,也不得不投入唱片包裝 的軍備競賽。 試著聆聽完一整張專輯吧。 我認為,那些空有漂亮外殼,音樂卻無聊到爆的實體唱片是可鄙的,他們賺到的錢若只拿 去再作包裝,回饋到音樂上的能有多少?我期望,大家能把有限的錢投入在音樂認真的作 品上,並且試著「專心聆聽」。 畢竟你從來也不會說:這本小說只有那一章精彩,所以我只要買那一章,看那一章;這部 電影只有那段高潮刺激,所以我只要看那一段阿!除非你 不曾感受過一張音樂專輯,可以有著起承轉合的意義,否則大抵能懂,好專輯值得你整張 聽,有些故事就是要用超過一首歌的時間說。 儘管數位時代,我們很難堅持實體的購買,畢竟透過網路取得音樂實在太方便了;但我們 可以試著堅持,好好聽完一張好專輯,聽清楚創作者要說的話。只要試過一次你就會知道 ,它能帶給你單曲所無法帶來的震撼;而只要還有人備有專輯聆聽的能力,專輯就不會死 去。 到了試著聆聽專輯的那時,你也許會發現,阻止大家深入理解音樂的不是聽歌的資歷程度 ,而是頻跳通知的臉書。 ========================= 文章網址 h ttp:// solomo.xinmedia.com/music/21352-albumisdying?&utm_source=mucisfb&utm_medium=co ntent&utm_campaign -- Sent from my Androi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4.6.2.7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opmusic/M.1431610408.A.352.html

05/14 21:34, , 1F
網址我拆成兩行,不然系統不給我貼文QQ
05/14 21:34, 1F

05/14 21:37, , 2F
網址不能用
05/14 21:37, 2F

05/14 21:40, , 3F
把http:// 和 ppt.cc/UjDEZ連起來
05/14 21:40, 3F

05/14 23:13, , 4F
※ 編輯: jongdct (124.6.2.72), 05/14/2015 23:46:33

05/14 23:47, , 5F
我開改成未縮版的網址了,你再試試看
05/14 23:47, 5F

05/14 23:52, , 6F
我把文章貼過來好了,原本因為文很長才沒貼
05/14 23:52, 6F
※ 編輯: jongdct (124.6.2.72), 05/15/2015 00:04:15 ※ 編輯: jongdct (124.6.2.72), 05/15/2015 00:10:22

05/15 00:19, , 7F
PTT現在會擋PPT的連結 https://goo.gl/qo8O8e
05/15 00:19, 7F

05/15 01:15, , 8F
感謝yuki大
05/15 01:15, 8F

05/15 02:19, , 9F
個人覺得這幾年專輯最有文章所謂的故事性的大概是林宥嘉
05/15 02:19, 9F

05/15 02:19, , 10F
的《美妙生活》
05/15 02:19, 10F
※ 編輯: jongdct (124.6.2.72), 05/15/2015 02:44:16

05/15 03:27, , 11F
林宥嘉最近兩張專輯都很精彩!!! 早開的晚霞 神曲!
05/15 03:27, 11F

05/15 10:18, , 12F
近幾年故事/概念完整 整張專輯在訴說同一主題/事件的
05/15 10:18, 12F

05/15 10:18, , 13F
我覺得還有五月天的第二人生
05/15 10:18, 13F

05/15 11:12, , 14F
05/15 11:12, 14F

05/15 12:34, , 15F
最近一張 我推莫文蔚的不散不見 搭配實體更有感
05/15 12:34, 15F

05/15 12:34, , 16F
聽歌的人多 但聽專輯的不多
05/15 12:34, 16F
文章代碼(AID): #1LLAGeDI (popmu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