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大中國模型

看板politics作者 (仁慈的暴君)時間13年前 (2011/01/21 22:48), 編輯推噓2(205)
留言7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看到有人提出,台海兩岸最終將走向統一, 我們來看看如果兩岸真的走向統一,那會發生哪些事情呢? 當然無法直接做這方面的實驗,只好用「模型」來推演一翻囉! 我先討論,台海兩岸以「一國兩制」式合併, 再討論,臺海兩岸以「聯邦制」式合併, 最後,討論以「北美自由貿易區」式合併, 分析架構是以中央政府影響力,由強制弱來推演, 對政治、文化、經濟、社會、國家安全等方面所造成的影響。 第一、一國兩制式的合併: 因為我們不知大陸當局會以哪一程度來容許台灣自治, 因此,我假設拿港澳來做例子,也就是台灣特區基本法的模式, 可以發覺,大陸當局為了穩定局勢大都會保留原治理模式,也就是五院制, 基本上,除了憲法最終解釋權在全國人大外,應予原治理模式不變, 有鑑於此,我們應該可以合理推斷政治最終還是會保留原方式, 只不過在選舉方面,很難期待大陸能給我們更大的選擇空間,這是唯一不同。 就文化與社會方面而言,台灣並沒有向香港般如此強烈排除大陸人的態度, 當然我是指中間政治偏好者,對於深綠人士我想就跟香港民主人士一樣反中, 我們可以發覺,有些時候在大學也好,或者未來往大陸發展, 台灣一定需要大陸共同發展,而且台灣人並不像香港人般如此自我與民主積極, 也因此,文化與社會的衝擊除了語言、生活習慣外,台灣容忍度很高, 換言之,就是彈性小,面對文化與社會衝擊時,影響不大。 至於經濟方面,根據規模經濟與市場內部化的效果,商品需求擴張很大, 但是,卻不能忽視要素市場(如勞動市場)的不利衝擊, 臺海兩岸工資率差別很大就如香港對大陸一樣,難免會湧入大量大陸人來台, 勞動供給的增加,會造成工資下跌,進而擠壓到高工資要求的台灣人, 但是如果勞動市場短期之內仍有區隔性,還能緩和這種不利影響, 一旦到了長期,勞動市場最終會漸漸結合,難保工資會使台灣就業造成不利。 不過,台灣勞工也可以到大陸去謀高就,畢竟台灣人平均知識水平仍較大陸為高, 而且對於團隊合作與研發創意,都應該比大陸強很多,或許多少帶來好處。 國家安全方面,我想至少可以將大部分的國防支出刪減,改由大陸當局支出, 但是,台灣是否會成為大陸當局對付美國與日本的戰略基地,無從得知, 也不免擔心,這是否會造成台灣無法跟香港澳門一樣與世界各國好好的相互貿易。 第二、「聯邦制」式的合併: 有人曾經提出台海合併後,可以組成一個「大中華聯邦」, 就如美國一樣,由若干政治主體所組成,各主體間享受平等待遇, 而且我們知道中共內部目前有許多分裂勢力,如果組成聯邦, 可以把那些分裂勢力自籌自治區、在台灣的中華民國與香港、澳門等特別行政區納入, 也就是融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省、中華民國台灣省、香港、澳門兩特別行政區, 內蒙古、新疆、廣西、西藏、寧夏等五個自治區與之後可能成立的其他民族自治區, 將上述政治主體合併為大中華聯邦國中的一個邦,成立兩院制議會與各邦法院系統, 兩院制就分為民族與各邦代表的參議院,以及純粹依照人口選出的眾議院組成, 聯邦成立一個聯邦法院,各省、自治區與特區有自己的地方法院與高等法院, 只有涉及到憲法中的人權條款以及各邦間或各邦與聯邦間的糾紛,才由聯邦法院審理, 另外行政部門則由各邦代表與各民族代表推舉出選舉團,由選舉團選出國家主席, 國家主席在眾議院的議員中選出一員議員組織政府,但需要眾議院同意, 另一方面,聯邦設置聯邦銀行負責類似於中央銀行的業務, 在設置聯邦監察機關負責人權保障、調查行政機關與人員不法與缺失,以及審計等, 以及設置其他獨立於內閣的聯邦官員,受任期保障而不受政治影響, 由上述聯邦監察官、獨立官員與聯邦法院大法官由國家主席經參議院同意任命, 當然政治制度方面,我們無法從中得知會偏目前大陸模式,或者偏西方各國模式,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這樣一個制度,台灣至少比一國兩制在形式上有更多自主權。 至於文化、社會、經濟與國家安全方面,應與一國兩制沒有兩樣, 因為兩者都是實質上的合併,差別只是在於中央專政還是地方分治罷了, 就目前大陸的立場,應該是無法容許地方自治代替中央專政,這個模型很明顯難以施行。 第三、「北美自由貿易區」式的合併: 這種合併方式,是目前個人比較偏好的做法, 之所以不拿「歐盟」作比較是因為歐洲各國是以「統合」為準則, 而且我們可以發現歐盟各國彼此的文化、社會環境與經濟存在顯著差異, 至於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下的美加墨三國聯盟,卻是存在「經濟依附」的貿易型態, 這一點與臺海兩岸蠻相似的,也直得我們借鏡。 我認為,台海兩岸目前若以這個為目標相信合作上會更愉快,也存在實質利益, 然而大陸當局之所以要合併台灣,其實並非純經濟考量,也更多政治考量, 一方面對內鞏固分裂勢力所造成的統治危機,另一方面對外拓展國防戰略防線, 當然,我不否認台灣與大陸結合後,大陸可以從中獲得更多技術流通上的便利, 而台灣可以與大陸作市場整合,並且能深入大陸內部取用自然資源與勞動, 當台海兩岸在經濟上能將上述兩策略充分運作,則可在短期內創造「雙贏」。 問題在於長期來看,大小廠商的合作難免會令人質疑大廠商是否會吞併小廠商, 畢竟小廠商依附大廠商,成為其上游廠商,與其分開不如直接吞併, 這也是台灣若最終台海以這種模式結合後可能會面臨的考量。 如此一來,這第三種型態的合併最終還是回到上述兩者之一的合併型態, 換言之,這第三種型態是前面兩種型態的「過渡」型態, 只是在於,這種型態將經歷多少時間,十年還是二十年,或者一甲子這樣而已。 當然這種型態之下,台灣仍需要維持一定的武裝力量,卻可大幅降低原支出, 而經濟方面的合作是這種型態最吸引人的地方,可以在協定期間充分平等對談, 簽訂ECFA只是第一步而已,將來還有更多的貿易協定與交流, 這才是台海兩岸需要努力的地方,至於將來是否實質合併,那就等待時間吧! 只是剛好看到有人討論這方面的議題,所以就參與討論一下, 當作茶餘飯後閒聊話題就好,就不用鞭了! 至於,第二種型態的大中華聯邦我印象中是大前研一先提出的,我不很確定, 該模式的政治運作也是之前逛到網頁不經意看到的,覺得很有意思就拿來說嘴, 那大中華聯邦是否真是大前研一說的,就請各位網友幫我糾正囉! -- 經濟發展,必須建立在環境保育, 社會安全,必須建立在人性尊嚴, 而環境保育與人性尊嚴, 都是立基在人類永續發展的磐石之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16.244.117

01/21 23:18, , 1F
我們開個大中華板,專門討論這話題咋樣?
01/21 23:18, 1F

01/21 23:25, , 2F
很多說法都太武斷了 沒有引用感覺會
01/21 23:25, 2F

01/21 23:25, , 3F
預測的很不準
01/21 23:25, 3F

01/22 00:33, , 4F
可以到兩岸版談談。
01/22 00:33, 4F

01/22 00:55, , 5F
我有說這是閒聊,所以看看笑笑就好1
01/22 00:55, 5F

01/22 20:51, , 6F
俺較欣賞"中國七塊論"
01/22 20:51, 6F

01/22 21:00, , 7F
春秋戰國,多國並立,百家爭鳴
01/22 21:00, 7F
文章代碼(AID): #1DEPogXP (poli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