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 中評論壇:台灣歷史課綱涉大是大非(2)

看板politics作者 (大江大海一九四九)時間13年前 (2010/12/28 13:44),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HatePolitics 看板 #1D6NYvNh ] 作者: boc (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站內: HatePolitics 標題: [好文] 中評論壇:台灣歷史課綱涉大是大非(2) 時間: Tue Dec 28 13:42:14 2010 謝大寧:新課綱通過台灣的“國族建構”完成最後一塊拼圖   今天開這個會心情真的很沉重。南方朔大師的講法,去年我在《中國評論》就有一 篇文章,我說真的不要只看到兩岸這1、2年的發展如此蓬勃,當時我說台獨土壤已經完 全成熟,我們今天在座的人的所有努力,打個比方來說,中國古時候有個小神話,有鳳 凰從一座山飛走了,有一天它回頭看,原來那座山起了大火,於是那只鳳凰就趕快飛到 湖裡把自己的羽毛沾濕,然後回去救火;別人就問說,你那一點點羽毛上的水怎麼可能 救那個大火?它則說了一句:“常僑居是山,不忍見耳”!   其實就是這樣的心情,我們都在這邊出生、長大,所以有這樣的心情,但是我們所 做的努力很可能根本於事無補,因為這份新的歷史課綱、即將在16日進行公聽會,預料 得到,教育部將在藍綠兩邊“行禮如儀”地打了一場架之後,表示這個新課綱兩邊都不 滿意,所以這是一份“中庸”的課綱,然後如期照案通過,表示政府走的是中道的立場 。於是從這個課綱通過的那日開始,台灣的國族建構”藉由馬政府的背書而完成了最後 一塊拼圖。原本我們還抱持著一點點希望,馬政府可以撥亂反正,但是我們現在可以確 認,這件事情由民進黨發動、馬政府正式背書完成,意味者一切都Gameover了。從這個 角度上來說,我們擋不下來了。一份脫離了中國歷史意識的課綱就將出爐,而台灣再也 沒有力量可以推動撥亂反正的工作了。   中國的歷史規律   我想舉一個歷史故事,來說明整個偏安意識的形成是有強固心理背景的。東晉時期 ,北方政權南遷,而遷到湖湘地區的人想北伐,因為那個地方比較無險可守,可是遷到 江浙地區的人卻大都不想北伐了;後來在東晉時期發生的北伐,都是在湖湘的軍閥,比 如桓溫與劉裕。在江浙地區何以不想北伐呢?比如東晉的第一個宰相,也就是南遷士族 領袖王導,他的子姪輩王羲之等就攔阻北伐。為甚麼呢?在中國歷史幾乎有著這麼一個 規律,只要躲到南方來就不想回去了,他們只想偏安,守住這塊新的家園就好了。你看 史書的記載,王家那時的土地有多少!嚇死人的!照史書上的描述,王家的土地在錢塘 江畔,從他家東邊的土地騎著一匹快馬往西邊跑,從一大早跑到半夜還跑不到頭!土地 那麼大,多舒服啊,南方的氣候、水土又好,為甚麼要去北伐?要去重新擁抱他原來的 祖籍地方呢?大家想想,從王導到王羲之才多久的時間?可是整個心態就變了。    我覺得這個事情讓我一直很感慨。在這個課綱修訂過程當中,我們當初的確都盡了 一些力量,我們只是希望最後一塊拼圖不要拼上去,至少不要由馬政府拼上去,雖然從 一開始我心裡頭就知道這是一件幾乎做不到的事情,我們還是盡了一切可能。現在結果 果然如我們的“預期”,然則還能說甚麼呢?   國民黨為新的歷史課綱背書   我記得歷史課綱要做修訂時,民進黨“立委”就在“立法院”質詢,吳敦義當時就 很明確回答“台灣史絕對不會取消”,這是他直覺反應下的回答,也幾乎是唯一的回答 就是這樣子講。當時我還跟修訂小組成員王曉波老師講,吳敦義既然這樣子回答了,那 我們就以一個變通的策略,你可不可以在歷史課綱小組裡頭,想辦法把台灣史與中國史 教學順序顛倒過來?因為這個教學順序表示的是一個結構問題,你要創造雙重認同、重 疊認同,也得有一個結構;你要講台灣史可以,我認同這塊土地,但是要有主從順序, 也就是先確認中國史為主,台灣史為從,就沒問題了。用剛剛南方朔大師的講法,蘇格 蘭人也是先說我是英國人、然後是蘇格蘭人,他也有一個主從順序上的問題。   可是現在的課綱,當你把1949年以後的“中華民國史”放在台灣史裡頭講,而且先 講台灣史再講中國史,這意味甚麼?王曉波老師的解釋說,只要我們把台灣史視為方志 ,這個講法也可以視為方志傳統的延續,可是這講法我是不能贊同的,因為我們的歷史 課本不是方志的編法嘛!完全不是這個結構嘛!我們的歷史課本顯示的是一種對立意識 的思維,它就是要把中國和台灣對立起來嘛!當時我說你可不可以藉助顛倒教學順序, 把這樣的對立化解掉?當然我們現在事實上看到的,雖然課綱還沒有正式公布,我們都 已經知道結果,已經確認這個結果是這個樣子,台灣與大陸的對立還是被保留了,然則 我們還能期待在這樣的歷史教科書教育下長大的下一代,還能有對中國的歷史意識嗎? 所以我才說,當新課綱公布的時候,代表台灣整個的國族結構最後一塊拼圖正式完成, 國民黨完完全全、清清楚楚為這個東西背書了!   張亞中:“中華民國”與中國的關係徹底切斷!   黃光國:結語   大家的結論都差不多。我做個總結,並藉總結表達自己的看法。   剛剛大寧兄總結大家的說法是,事實上新的獨台或“台獨國族”建構已經完成了, 教育課綱很快就會公布(現在已經公布),而且未來這個趨勢是沒有辦法避免的。我覺 得各位講的重點是話語權的問題,誰來解釋未來的兩岸關係。就這點來說,我有一點與 各位看法不一樣,各位一直在談論述,一直希望政治人物能夠提出兩岸關係的論述,我 覺得那是不可能的;不管國民黨或民進黨,都不可能提出一個新的兩岸關係論述,共產 黨也不可能,今天你要叫共產黨的政治人物提出兩岸關係論述,我覺得也不可能。說穿 了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概念“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他想到自己的權力都來不及 了,還能跟你謀甚麼東西?   兩岸關係論述只能由知識分子提出不可能由政黨提出來   所以今天關鍵,不是在政治人物,而是在學術界。學術界沒有辦法提出一個兩岸關 係論述?政治界誰有辦法提出?就這一點,我想問南方朔大師,剛剛你提到DavidHume他 說他是英國人、也是蘇格蘭人,哪一個在前面?(南方朔:英國在前面。)今天我們知 識分子就是要有這個立場,我贊同南方朔大師的說法。   將來台灣最樂觀的情況,就是雙重認同。就雙重認同的塑造而言,論述權在知識分 子手上,你要有論述,這是關鍵。南方朔大師提到了一個重要的概念,新的文明創造。 我的看法是,將來民進黨可能再度起來,國民黨也可能垮掉,以現在政治情勢來說,這 都有可能!可是我要強調一點,即使民進黨再當權,兩岸也不可能兵戎相見那麼緊張; 不要忘了,將來大陸勢力崛起,經濟力量愈來愈大,他大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為甚麼 要用武力對付你?用經濟力量就可以制裁台灣。所以我們可以預料到一件事情,就現在 政治人物都不動腦筋的情況來講,大家都在混,台灣在混,大陸也在混,因為都不知道 該怎麼辦,那就混嘛!所以兩岸還是需要有一套由知識分子提供的論述,說明兩岸關係 該怎麼辦。    我要特別強調一點,這個論述不是只有政治論述,而是有新的文明創造論述,這事 實上就是社會科學的問題。社會科學家怎麼從各種不同的角度,政治、經濟等不同角度 來說明中國的現代化、兩岸之間的關係,以及台灣在整個中國現代化過程中到底要扮演 甚麼角色?這才是關鍵。   我們今天在談論述,不是只有兩岸關係政治關係安排的論述,還必須要有一個整體 理論,來說明社會與文明的重新塑造;不要忘記,從清朝中英鴉片戰爭之後到現在,我 們一直在找中華文化現代化道路,原本國民黨與共產黨主張的道路很不一樣,現在卻變 得愈來愈相似。他們不想這個問題,那誰來想?這是知識分子的責任。假設未來知識分 子沒有辦法提出一套文明論述,來說明兩岸關係的發展,台灣不可能有前途。我們的知 識分子要搶到話語權,我猜未來兩岸會不斷地進行文化交流,如果我們沒有辦法提出一 套論述說服對方,在未來中國發展上我占有一席之地,你必須要聽我的,否則台灣一下 子就會被抹掉,根本看不到。   兩岸關係審慎樂觀知識分子任重道遠   就兩岸關係這一點來說,我比較樂觀一點,我不是認同的建構論者,我是制度論者 ;我猜雙方在未來的交往,台灣不管是誰當家,他一定要有一套制度出來安排兩岸關係 。   關於這個制度,我認為兩岸統合學會提出來的“一中三憲、兩岸統合”,兩岸三黨 都得去思考。我最近出的一本書《最後的亞細亞孤兒》就是談制度安排,不管是誰來當 家,都需要思考。你可以用各種政治力量去建構一個新的國族認同,可是你必須要有制 度,這個制度會逼得雙方不得不接受雙重認同。我特別強調一個問題,一中三憲、兩岸 統合的制度安排,雙方關係的制度安排,必須要逼大家去接受雙重認同;要不然台灣的 歷史史觀教育最後一塊拼圖現在已經完成,我們又沒有辦法改,誰都沒有辦法。我的一 個基本論點是,在政治與文化認同上,我們必須要了解大勢所趨,很難改變,唯一剩下 的就是制度性認同;第二,知識分子要考量的,不是只有兩岸關係的論述權,而且未來 中國現代化發展各種不同層面的論述權,這個不只是政治人物的事,而是所有社會科學 家、文史工作者的共同責任。    評論員簡介:   黃光國:1945年生,台北市人;美國夏威夷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現為台灣大學心 理系特聘教授,“總統府國策顧問”,海基會顧問。   南方朔:1946年生於台灣台南市,祖籍江蘇省無錫市,原名王杏慶;台灣大學森林 系畢業,台灣大學森林學研究所碩士,修畢台北市中國文化學院(現中國文化大學)實 業計劃研究所(現已停辦)博士班課程;是台灣知名的作家、詩人、新聞工作者、政治 評論家;長期關注台灣政治、文化、社會議題,有“最用功的民間學者”之稱。 王仲孚: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過去長期在師範大學歷史系任教,擔任中 國上古史、歷史教育等課程,曾任歷史系系主任和文學院院長;現為中國文化大學歷史 系教授。   潘朝陽: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博士;現為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系合聘教授、台灣 師範大學國際與僑教學院院長。   張亞中:曾任職核能工程師。台灣政治大學外交學系碩士、政治學系博士,德國漢 堡大學哲學暨社會學院哲學博士;曾在台灣“外交部”、“陸委會”任職。曾派駐維也 納、漢堡、拉脫維亞,在“陸委會”時參與大陸政策研究與制定;現為台灣大學政治學 系教授、兩岸暨區域統合研究中心主任,兩岸統合學會理事長。   謝大寧:台灣師範大學文學博士,主修中國哲學,為當代新儒家牟宗三先生的弟子 。曾任台灣中正大學中文系教授、系主任,台灣嘉義社區大學校長,民主行動聯盟總召 集人;現任佛光大學文學系教授及系主任,兩岸統合學會秘書長。   段心儀:台北市中山女中國文科老師。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120.132.88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120.132.88
文章代碼(AID): #1D6Nb344 (poli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