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由於"放不下"所產生之亂象

看板politics作者 (戰鬥工兵)時間20年前 (2004/01/02 15:46),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如題所示,個人以下所講乃為"現象",至於"為何"放不下?這我無法解釋,至少從以前所學, 我想不出有啥可用來解釋的(我在猜,這應與心理學有關,但沒學過),至於"要如何放下?", 因為能力有限,故此一問題亦不處理.若有人因此覺得,我接下來的內容,也許沒啥"可讀性" ,可立即離開此畫面,合先敘明. 之前有位版友發表一篇名為"來這好一陣子了"之文.個人無意評論其內容,所講者乃為 其他所衍生出的一些想法. 曾經在一本介紹"諾貝爾得主生平小傳"的書中,有這樣的內容: 雖然我們在實驗室裡,會因為意見不同而吵的面紅耳刺,但出了實驗室後,我們仍是 肩搭著肩,一起去喝啤酒. 各位覺得以上場景在台灣所發生的機率為何(因為我沒去過中國,所以將其排除) 可能有,但應該不普遍吧. 我們的固有文化原本就不具備"溝通"的要素,在我們的社會中,雙方一旦有所爭執, 就意味著"結下樑子","埋下心結","心存芥蒂",以後,消極一點的就"王不見王",積極 一點的就"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其實,社會中的個體間,有爭執與衝突是正常的,其中有一部分,我們採取法律規定的方式 予以處理,但也有一部分沒有.由於前者涉及法律條文的分析,我非法律系出身,故不班門 弄斧,而只針對後者,發表一下想法. 我們社會在爭執之餘,常會使用一些和"爭執事項"無關的字眼,例如:下流,卑鄙,無恥, 去死,吃屎,或者問候對方母親與祖先,或者將"爭執事項"作漫無範圍的擴大,而進一步 罵對方無知,好笑,可悲等.作家柏陽曾指出,我們所用以爭執的字眼,在國外,可能已構成 毀謗或恐嚇,但我們卻習以為常.例如柏陽就舉了一個例子,有位移民美國的華人,有次因 細故與美國鄰人爭吵,而用了一些字眼,對方誤以為他將對自己有所不利,一狀告到警察. 又例如,我個人因生涯有所規劃,故在工作之餘,仍在坊間有所補習.因為座位的問題, 補習班想以"劃座位"的方式處理,有次便由班主任親自出面,與大家討論此事,結果,他才 一上台,底下就有人立刻"破口大罵".誠然,座位問題乃起因於補習班超收學員,但有必要 在討論問題時,一開始就用"罵的"嗎?結果,這件事情到現在仍懸而未決. 最後(因為我另有要事,所以只好作結尾了) 個人想針對"年輕人"(這也包含我啦)的言行發表一些看法. 年輕人因為血氣方剛,難免在講話上會比較"衝",在行為上會比較"敢",故古諺有云: "少不看水滸",乃怕年輕人唸了水滸傳後,也有模有樣地"亂來". 但年輕人也不是這麼糟啦,孔夫子便曾表達對年輕人的敬佩之意(原文我想不起來) 但孔夫子也有講"下半句"喔:"如果過了一定的年紀而仍一是無成,那這些人也就沒啥好怕 的了",所以,今日在bbs上,我們所發表的那些"意氣風發之論"或"月旦之評",不知你我各人 在真實世界中有無"理想"或"規劃",若有,願我們彼此共勉,每人"美夢成真",若無,那就 趕緊規劃吧,若你以後一是無成,相對於你年輕時,在本版的言論,豈非悲劇一場? -- 以"柔和的顏色"作為妳的XD,並不能改變妳暴躁的個性 所以,我決定稱妳為"惡霸公主",以名符其實,不管妳接不接受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5.17.5

推 203.68.107.68 01/02, , 1F
小推一下~
推 203.68.107.68 01/02, 1F
文章代碼(AID): #_zI79HY (politics)